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國上卿甘羅是什麼結局?他隕落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秦國上卿甘羅是什麼結局?他隕落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秦國上卿甘羅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上不乏少年天才,戰國時秦國的甘羅便是其中的一位。自幼聰慧過人,十二歲便代秦國出使趙國,後被授上卿。

然而,之後正史便再無痕跡。關於甘羅的死衆說紛紜,通過後人的推斷及演繹,在少年“天才”甘羅隕落的背後能挖掘出一些值得引以爲戒的東西,越是聰明人越要小心誤入雷區。

01

恃才傲物、目中無人,易得罪同事領導

他比秦王嬴政小三歲,幾乎與李斯同時入秦,同樣拜秦國相邦呂不韋門下。

秦國上卿甘羅是什麼結局?他隕落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當時的呂不韋已是秦國的真正執政者,又廣納天下賢士,他與李斯同時能被呂不韋選中,又年僅十二歲便被授予上卿,可以看出個人才華是多麼的出衆,也能猜想大此時的他是多麼的少年得志、心高氣傲。

然而,才高之人往往會恃才傲物。在《大秦賦》裏,甘羅第一次亮相便在呂不韋和衆人面前表現出自信滿滿、盛氣凌人的樣子,他的周圍可是來投奔相邦的天下各國之才,他的面前可是老成謀國、閱人無數的呂不韋。

首次亮相可能就已經得罪了周圍的門客,而這些門之後都是自己的同僚。

目中無人的樣子可能也已經讓呂不韋心生厭惡:有何等的才華竟在我的面前如此囂張!即便有,也只是我的一個門客!

有時候,聰明人更容易讓自己的聰明遮住雙眼,矇住冷靜判斷的思維通道。

因爲足夠的聰明,所以恃才傲物,纔會目中無人,而這樣便很容易得罪了周圍人,甚至是提拔任用自己的上司。

02

口無遮攔、盲目表現,易給自己挖大坑

戰國時期,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攪動風雲、掀起洪流之士,大有人在。然而,這些成功之人往往都是在最合適的時機向合適的人說了最恰當的話。否則,言多必失,容易給自己挖下大坑。

《大秦賦》裏的一段對白值得深思。少年甘羅在呂不韋面前大誇自己,說自己堪比張儀蘇秦,說相邦慧眼識才,說自己定能成大才。此時,呂不韋微笑着說“知己者難得,知人者可貴,治世之才,你尚需假以時日”。

秦國上卿甘羅是什麼結局?他隕落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道德經》中講: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瞭解他人的人是聰明,清楚自己的人才是智慧。

可以看出,此時的呂不韋已經看出了甘羅的狂妄自大,而此時的甘羅因爲他的口無遮攔又在上司的面前失分不少。這樣的坑,怎能輕易填上去。

適當地表露自己的意願、談論自己的志向本無可厚非,然而,這個度如果拿捏不好,便會顯得口無遮攔、盲目表現,這樣只會給自己挖下大坑。

聰明人應當將自己的聰明保護起來,用在合適的地方。甘羅確實聰明,聰明得讓衆人嫉妒羨慕;然而,甘羅也確實不明智,他將聰明表現得過於急切、過於顯露,不知不覺已經爲自己埋下了隱患。

03

自以爲是、誤判大局,易引來滅頂之災

接下來,甘羅開始他高光的表演了。他自薦出使趙國,憑藉過人口才和膽識獲得趙國從燕國手中奪來的十幾座城池,使秦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坐收漁翁之利,通過這件事真正讓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才能,也獲得了秦王的賞賜。

然而,後人分析這段歷史時也指出,很可能就是出使趙國爲甘羅引來了滅頂之災。秦王嬴政有着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雄心大志,而趙國卻是秦統一路上的鐵血對手,和秦國宿怨已深、征戰不朽,秦王原本想着要和燕國結盟,共同對付趙國。結果,沒想到中間殺出個小甘羅,收穫了眼前利益卻毀掉了整個大局。

或許這是呂不韋的佈局,讓甘羅使趙,放緩吞併之舉;或許根本就是甘羅的立功心切、自以爲是,但不管事出何因,都已經徹徹底底惹怒了秦王嬴政。別忘了,這位嬴政,也是少年天才,還是位政治天才。

《大秦賦》裏的甘羅使趙歸來後,對秦王說到 :“相邦慧眼識人,方有此次甘羅立功之機,甘羅所作所爲,皆是相邦所想,相邦所想,也必是大王所願”。

秦國上卿甘羅是什麼結局?他隕落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第3張

這位少年天才竟然在另一位少年政治天才面前說出這樣話來, 呂不韋獨攬大權,嬴政正爲無權而憤懣,秦燕結盟又這樣被破壞,秦王焉能不怒。

甘羅的錯就錯在自以爲是,缺乏大局觀念,以爲換回城池就能受到大王的青睞,受到重用;以爲呂不韋一手遮天,唯呂命是從便會暢通無阻;以爲少年嬴政仍是無所作爲的傀儡君王而已。

單位人同樣值得深思,引以爲戒。很多自以爲幹得漂亮的事情,是不是隻是圖了眼前的利益?是不是與單位領導得整個佈局有所衝突?會不會因爲短淺的收穫會影響長期的政策實施?這些問題都想要認真考慮清楚。

當然,甘羅之死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推測,十二歲位列上卿後便在歷史上銷聲匿跡,其中真相已很難探究清楚。但任何事情的發生畢定有它的原因,我們從後人的推測,從影視劇的演繹中,能夠悟到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來,便算得上收穫了。

聰明,便要真正地用在合適的地方,懂得謙虛謹慎,懂得適可爲止,懂得戒驕戒躁,樹立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如此才能將自己的聰明真正發揮出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