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長阪橋面對曹操的張飛,爲何要說自己時閹人?

在長阪橋面對曹操的張飛,爲何要說自己時閹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張飛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見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扎住陣腳,一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操聞知,急上馬,從陣後來。張飛睜圓環眼,隱隱見後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

在長阪橋面對曹操的張飛,爲何要說自己時閹人?

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衆將一齊望西奔走。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涌,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發動荊州之戰,劉備倉皇南撤,但在當陽一帶被曹軍追上。趙雲單槍匹馬殺入敵陣,終於救出了後主劉禪。張飛率領二十餘名騎兵在長阪橋一帶等候趙雲。等趙雲脫險後,張飛在長阪橋上橫矛立馬。文聘、許褚等將領不敢發動進攻,曹操親自前來查看後,也猶豫不決。此時,張飛大吼一聲,嚇死了曹軍將領夏侯傑曹軍諸將落荒而逃。

在長阪橋面對曹操的張飛,爲何要說自己時閹人? 第2張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趙雲救出劉禪及張飛橫矛立馬嚇退曹軍的故事情節,都是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趙雲傳》載:“及先主爲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而《三國志•張飛傳》則稱:“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在長阪橋面對曹操的張飛,爲何要說自己時閹人? 第3張

與以上兩段史料記載相對比,我們也可以發現小說中的三處虛構。首先,趙雲儘管救了後主劉禪,卻並沒有在曹軍數十萬大軍中所向披靡,而是偷偷避開了曹軍的追擊而脫險的;其次,張飛在長阪橋面對的僅有少量曹軍,而不是曹操的數萬之衆;第三,小說中所言的張飛嚇死夏侯傑之說也僅僅是作者的虛構。在漢末歷史中,並無夏侯傑這個人物。當然,小說作者之所以如此設計,目的很明確,是爲了突出趙雲和張飛的神勇。

對比了小說與歷史的差別之後,再來談談小說的情節。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小說作者在設計張飛於長阪橋上的話語時用了一個特別的稱謂:“燕人張翼德在此。”爲何作者會讓張飛自稱“燕人”呢?這個說法還真有出處。在春秋戰國期間,張飛所在的幽州涿郡地區屬於燕國。該國既有樂毅、秦開這樣的名將,也有荊軻這樣的俠士,自古民風彪悍。故此,作者讓張飛自稱“燕人”,體現出張飛身上所特有的強悍之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