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懿爲何會在老年時造反?是他不想早動手嗎?

司馬懿爲何會在老年時造反?是他不想早動手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司馬懿爲何會在老年時造反,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公元249年,魏帝曹芳率曹爽、曹羲兄弟及部分朝臣,去高平陵祭掃魏明帝曹叡,裝病的司馬懿利用洛陽空虛的時機,在司馬師、蔣敬等的幫助下,立即發動了著名的高平陵政變,一舉剷除曹爽一黨,從此大權獨攬,爲司馬氏奪取曹魏天下奠定了基礎。

司馬懿在古稀之年發動高平陵政變

高平陵政變時,司馬懿已經70高齡,兩年後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司馬懿爲什麼不早點發動政變,非要熬到70歲才行動呢?其實不是他不想早反,而是時機不成熟,只能熬,熬到水到渠成纔好下手。

具體情況分析如下:一、天時未到,必須熬到曹魏氣數盡了才能動手

所謂天時,不是虛幻的那些玄學,而是一種客觀規律,或者說是時機。

司馬懿爲何會在老年時造反?是他不想早動手嗎?

任何一個王朝,剛建立時一般都會欣欣向榮,自然帶有一種新氣象。而這個新朝代一般建立在或長或短的戰亂基礎上的,新朝建立,疲於戰爭的民衆都期盼與民休息,安居樂業。如果新王朝的統治者能夠順應這股民心,新朝就會呈現欣欣向榮的氣象。

而到了王朝後期,君主往往驕奢淫逸,內政不修,稅賦繁重,民生凋弊,政權岌岌可危,如果有賢明之臣匡扶矯政,王朝還能延續,如果沒有社稷之臣力挽狂瀾,那麼這個王朝的氣數也就將盡了。

漢朝經過劉邦夢幻開局、文景之治、武帝巔峯、漢宣中興,國勢日強。西漢後期雖然君主衰弱,還發生王莽篡漢,但國勢未衰,氣數未盡,所以光武能夠重續漢祚,實現中興。

東漢後期,君昏政腐,國家已經積弊叢生,沒有能臣力挽狂瀾,因此國勢一直衰落下去,經過黃巾起義和董卓亂政,天下大亂,羣雄割據,漢朝名存實亡,氣數也就盡了,劉備強續漢祚,不過是迴光返照而已。

這麼多人才追隨曹操,一是爲了建功立業,利用亂世謀得出人頭地。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改朝換代,這樣自己的地位就會水漲船高。

司馬懿爲何會在老年時造反?是他不想早動手嗎? 第2張

由於這些人才長期追隨曹操南征北戰、東討西殺,在長期的鬥爭實踐中積累了深厚的友誼和忠誠度,因此,他們和他們後代對曹魏的忠誠度是非常高的。

有這幫高忠誠度的老臣及其二代在維護曹魏統治,司馬懿想下手,也難以撼動曹魏的根基。所以司馬懿只能忍,只能在忍耐中等待,一直等到這幫曹魏的忠臣凋零差不多了纔好動手。

曹魏的老臣們凋零以曹真和張郃的死爲一個標誌,這兩位都死於公元231年,但那時魏明帝年富力強,即使老將凋零了,依然能夠拔擢年輕才俊爲己所用,並且對司馬懿的駕馭也得心應手。

魏明帝駕崩前,對輔政大臣也是精心進行了挑選,從宗族中選擇了曹真的兒子曹爽,從能臣中選擇了司馬懿,曹叡是希望通過兩人的互相制衡確保過渡到曹芳成長成熟。

曹魏老臣凋零,曹叡讓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政,也是讓他們互相制衡

但是曹魏老臣的凋零,卻給了原來被曹操打壓的士族一個崛起的機會。九品中正制本來實行之初,是想兼顧士族與寒門的利益。但在實行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寒門”的格局。

士族本來對曹操打壓他們頗有怨言,即使重新被啓用,也對曹魏政權並不忠心,畢竟曹操是宦官之後,本來就讓士族看不起。

司馬懿爲何會在老年時造反?是他不想早動手嗎? 第3張

司馬懿本來也看不起曹操,因此,當曹操一開始請司馬懿出山時,司馬懿是拒絕的,並且還裝病。後來是在曹操下達不出山就格殺的強制令後被迫出山的。

士族們在對曹魏離心離德的同時,也在尋找自己的代言人。司馬懿在長期的煎熬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爲士族的代表取代曹魏符合士族們的階級利益。

曹魏老臣的凋零和士族階層的崛起,此消彼長後,忠於司馬懿的士族階層逐漸成爲有話語權的一羣人,而這個格局在魏明帝去世後逐步形成。

司馬懿熬死了曹魏政權的三代掌門人之後,終於等到了有利於自己的人和局面。三、勢力未到,必須等到自己的羽翼豐滿纔好動手

天時和人和都具備條件了,但如果自己沒勢力或者沒能力,同樣有可能功敗垂成。司馬懿熬和等,一來是沒機會,二來是自己的勢力沒有達到舉事的地步。

曹魏三代掌門人,其實對司馬懿都有所提防的。

曹操對司馬懿一直提防的,只用其策,不給實權

曹操雖然欣賞司馬懿的才華,但也聽聞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因此對司馬懿處處提防,基本上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以出謀劃策爲主,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基本沒有掌握什麼實權。《晉書.宣帝紀》: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曹操還多次告誡曹丕,司馬懿非久爲人臣之人,讓曹丕提防司馬懿。由於司馬懿做事謹慎,又得曹丕說好話,曹操的疑心才逐步打消。

曹丕當政時,司馬懿逐步有了一些實權,先後擔任尚書、督軍、御史中丞、大將軍等,那時候的曹丕有點像劉邦,喜歡自己帶兵出征,司馬懿就留守許昌,擔任蕭何、荀彧的角色。這一階段由於曹魏的忠臣良將頗多,司馬懿沒有機會,只能繼續僞裝,繼續熬。

魏明帝曹叡即位後,司馬懿雖然是顧命大臣,卻被魏明帝放了外任,屯兵宛城,南防孫權,西監視孟達,併成功地挫敗了孟達的反叛。

司馬懿爲何會在老年時造反?是他不想早動手嗎? 第4張

在諸葛亮三次北伐後,魏明帝決定主動出擊,調司馬懿和曹真、張郃共同領兵伐蜀,由於天氣大雨,無功而返。

諸葛亮第四次、第五次北伐時,司馬懿成爲抵抗的主要力量,熬死諸葛亮後,曹真、張郃先後凋零,司馬懿成爲曹魏的中流砥柱。青龍三年,司馬懿升太尉,大權在握。在平定遼東後,食邑達到二個縣。

曹芳即位後,司馬懿羽翼漸豐,勢已養成,造反水到渠成

曹叡死後,司馬懿與曹爽輔政,才能與業績力壓曹爽,多次打退東吳的入侵,公元241年,食邑增到四縣共萬戶,子弟十一人封爲列侯,自己爲太傅,長子司馬師爲中護軍,軍中、朝中都有一大幫追隨者,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已經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勢力,所缺的就是時機而已。

曹爽排擠司馬懿,司馬懿裝病騙過了曹爽,當曹芳和曹爽等曹氏子弟去高平陵掃墓時,司馬懿抓住機會,一擊而中,從此,歷史的方向盤牢牢掌握在司馬氏手裏,一直到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綜上分析,司馬懿之所以在70歲時才發動政變,主要是之前時機不成熟,水未到、渠難成,不管是天時,還是人和,以及自己的勢力,只是到了曹芳時代,才逐步條件具備,當合適的時機來臨時,司馬懿就如同蟄伏的眼鏡蛇一樣,突然暴起,一擊而中。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以後,司馬懿也就正式謝幕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