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會在自己在56歲時堅決要求退位?真相是什麼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會在自己在56歲時堅決要求退位?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宋高宗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宋高宗趙構,爲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生母韋氏。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五月,趙構剛滿百日,老爹徽宗便封他爲蜀公,授節度使,檢校太尉要職。次年二月,又晉封爲廣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年),再封爲康王。宣和四年,趙構正冠於文德殿,宋徽宗賜其字德基,隨即出宮入住自己的康王府。

“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徽、欽二帝及衆多皇子、帝姬(公主)被金人擄往北方,老九趙構恰好外出不在汴京,僥倖逃過一劫,成爲徽宗碩果僅存的皇子。金人佔據中原後, 趙構倉惶南渡,後有幸在江南登基稱帝,建立南宋王朝,改年號靖康二年爲建炎元年。彼時趙構21歲,爲宋朝的第10位皇帝,也是南宋的開基帝王,史稱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會在自己在56歲時堅決要求退位?真相是什麼

宋高宗趙構,或許是中國曆代帝王中面目最模糊不清、最難加以評價的一位君王。對於很多對歷史不感興趣的人來說, 根本不知此公爲何許人也。 但是這位歷史知名度不高的皇帝麾下卻有兩位大名鼎鼎的臣工,這兩人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兩位知名度極高的大臣一正一邪,一位是岳飛,一個叫秦檜。只有在議論這兩位歷史名人時,人們才知道主宰這二人命運的皇帝就是宋高宗趙構。

客觀地說,宋高宗趙構雖非雄才大略之人,但也不是昏庸無能之輩。但有一點卻爲史家所公認,他是一位性格複雜、諳於權謀、卻氣虛膽怯的人。譬如:在南宋帝國已經佔據半壁江山、基礎相對穩固之時,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岳飛等“中興四將”轉守爲攻、在對金作戰中取得了一連串輝煌勝利,宋、金之間的戰略態勢發生根本性逆轉,戰場大勢非常有利於南宋之時,宋高宗卻不肯下令乘勝出擊,痛剿窮寇,北上收復舊山河,而是一味主張與金媾和,並削奪了“四將”的軍權,還將戰功最卓著、對大宋最忠心耿耿的著名軍事將領岳飛以“莫須有”之罪殺害......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會在自己在56歲時堅決要求退位?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這位並沒有什麼突出才幹與個性特點的帝王,性格卻極其詭譎複雜,其人其事一直包裹在重重迷霧中,讓人看不透、猜不着。要想看透這樣一位性格分裂的歷史人物非常不容易,要想正確評價他更是困難重重。南宋許多史料中將他定性爲“中興之主”,也有人說他是一個有病態性格的昏君,一個只想抱殘守缺、滿足於與金人平分天下的昏庸帝王......

南宋隆興元年(1163),在位36年的趙構,主動退位,做起了逍遙自在的“太上皇”。據記載,他遜位後,還經常語重心長、戒慎戒懼地告誡養子宋孝宗趙昚,說千萬不要輕易與金開戰。一旦撕毀合約,與金重啓戰端,對於好戰的金國來說“只是勝負的問題,對我們可就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了” 。

據記載,趙構身材魁梧,膂力過人。但體魄不等於膽魄,且能力、膽識、德才與權位不相稱者歷來不乏其人。宋高宗趙構似乎就是這樣的人。這是歷史的遺憾,也是最讓人扼腕嘆息的地方。

建炎三年(1129)秋,高宗唯一的兒子突然受驚夭折,令他大爲悲痛。之後,一直無子。紹興三年(1132),宋高宗趙構太祖後代中選出10位7歲以下的宗室兒童,最後選中了趙伯琮 一人。這樣,伯琮便以儲君候選的身份被養育在皇宮裏了。

據說伯琮天資聰穎,博聞強記,天賦頗佳,很受高宗寵愛並悉心栽培。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會在自己在56歲時堅決要求退位?真相是什麼 第3張

紹興三十年(1160)二月,高宗正式宣佈立伯琮爲皇子, 更名瑋(後改“昚”) ,封爲建王,並詔告天下。

自建炎元年(1127)即位以來,高宗趙構東躲西藏、顛沛流離、飽受驚嚇,早就身倦神疲,久有禪位之意。趙伯琮(後改趙昚)被立爲皇子後,高宗數次表示要傳位給他,他都流淚表示拒絕。大臣陳康伯認爲,此事不宜操之過急,應該先下立儲詔書,正式立趙伯琮爲太子,確定儲君名分,使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意思,然後再舉行隆重的禪位大禮。高宗採納了他的建議。

彼時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慘遭失敗,使南宋軍民的抗金熱情大振,抗金運動風起雲涌,勢難阻擋。面對這種局面,極力主張與金媾和的宋高宗十分尷尬,再堅持自己的議和主張早已不合時宜,堅持綏靖政策已不大可能,而積極抗金又違背初衷,左右爲難,舉棋不定的他乾脆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下詔退位, 任其養子、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本命趙伯琮)繼位,是爲宋孝宗,自己當了太上皇帝,退居德壽宮。這年,趙構56歲。

之後,宋孝宗爲趙構定尊號曰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

淳熙十四年(1187),趙構死於德壽殿,歿年81歲。宋孝宗趙昚追諡其爲“神武文憲孝皇帝” ,廟號“高宗”,厚葬於會稽(今紹興)永恩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