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爲何說漢朝歷史上死得最冤枉的人是晁錯?

揭祕:爲何說漢朝歷史上死得最冤枉的人是晁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晁錯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如果你要問我漢朝歷史上死得最冤枉的人是誰,我肯定會說是此人,那就是晁錯。晁錯爲什麼死的冤枉呢?因爲他的死不僅是後人覺得很冤枉,即便是當時人都覺得很冤枉;他的死不僅是大臣們都覺得冤枉,即便是皇帝自己都覺得很冤。

但是,他又不得不死。這是爲何呢?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晁錯是誰?晁錯是個讀書人,精通儒家文化。那時的讀書人當然讀書入仕了,所以在漢文帝的時候,他也當了一個官,叫太常掌故。不過他才華橫溢,很會寫文章,所以被漢文帝相中,讓他當太子舍人,後來又拜爲太子家令。史書記載:“(晁錯)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

反正就是太子的老師,也就是漢景帝的老師。這可是個肥差啊,因爲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所以能夠追隨太子的,將來肯定不會太差。事實上果然如此。

揭祕:爲何說漢朝歷史上死得最冤枉的人是晁錯?

漢景帝成爲皇帝后,晁錯得到了重用,漢景帝劉啓對晁錯也是極度信任。據說漢景帝常常單獨召見晁錯,對於晁錯的建議,他更是無不贊同。反正,漢景帝對晁錯幾乎到了無話不從的地步。

正因爲得到了漢景帝的無比信任,所以晁錯決定實施自己的偉大夢想,什麼夢想呢?削藩。

削藩就是弱化藩王的權力。這要說到漢高祖劉邦了,劉邦打下天下當皇帝的時候,冊封了很多王爺。有自己家人,姓劉的,也有異姓王。當然,這也是不得已的,異姓王跟着自己打天下,功勞太大,不能不冊封。

自家人也要冊封,因爲要他們幫忙守天下,此法雖好但弊端很嚴重,春秋戰國時代就是例子。諸侯王做大了,自然看不上中央了,威脅到了皇權。而這個事情到漢景帝這一朝的時候特別明顯。

所以,不光是晁錯,很多大臣都在建議皇帝削藩,漢文帝時候的賈誼就是。不過當年賈誼向漢文帝主張削藩的時候,被漢文帝阻止了,沒采納。到漢景帝上臺的時候,晁錯決定完成當年賈誼未完成的事業。

於是晁錯寫了一篇《削藩策》,上奏給漢景帝看。《削藩策》中寫道:“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揭祕:爲何說漢朝歷史上死得最冤枉的人是晁錯? 第2張

意思很明顯,態度很明確,削是削,不削也是削,早做遲做總是要做的。而漢景帝也想做這個事,所以,很快就同意了晁錯的建議。

漢景帝之所以要急着削藩,除了的確是諸王勢力太大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個人和吳王劉濞的矛盾,因爲漢景帝打死了吳王劉濞的兒子。當初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和吳王的兒子一起玩耍,誰知道兩個人不知道什麼原因吵了起來,結果越吵越厲害,漢景帝將劉濞的兒子給打死了。

當時的漢景帝還是太子,是漢朝的儲君,吳王劉濞只能眼睜睜看着兒子被打死。但他心裏肯定是不服氣的,肯定想着爲自己的兒子報仇了。

所以,他看到漢景帝執行削藩政策後,二話沒說,馬上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其卬、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起兵造反,組成七國聯軍,浩浩蕩蕩殺向京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也叫“吳楚之亂”。

七國興亂,朝野震驚,輿論譁然。漢景帝有些手忙腳亂馬上找晁錯商議對策,結果晁錯的建議讓漢景帝心裏拔涼拔涼的,晁錯的建議是漢景帝御駕親征,他晁錯幫漢景帝守住京城。

誰都知道,帶兵打仗,是最危險的;留守京城,則是最安全的。國難當頭之時,任何忠臣,都應該把危險留給自己,安全留給皇上。晁錯這種把安全留給自己、危險留給皇上的大臣,恐怕哪個皇帝都不能容忍。

更何況,七國之亂打出的旗號正是“清君側、誅晁錯”,你晁錯卻還這樣做?結果漢景帝很不高興,而此時大臣也都在上書殺晁錯,平民憤,平諸王民憤。最後漢景帝下令斬殺晁錯。

而晁錯也得很慘,他是被腰斬的。實際上,晁錯積極籌劃削藩,是爲了漢景帝着想,況且漢景帝本來就有意削藩,晁錯的建議,應該是正中下懷纔對。結果卻得到這樣的下場,所以說他死得很冤。

不過晁錯不得不死,因爲晁錯不死,七王之亂不會那麼快平定。七國聯手發兵的理由是“清君側”,目標人物是晁錯。

你們七國不是說晁錯是奸臣,要替我清理嗎?現在晁錯死了。“奸臣”沒了,你們是不是就該乖乖退兵了呢?

說實話,漢景帝這次的決定,真是快準狠。七國只想到晁錯深受景帝信任,景帝絕不可能將他交出來,誰知漢景帝直接來個釜底抽薪,將七國逼上絕路。果然,晁錯被處死後,七國再沒有發兵的理由,“理直氣壯”變成了“理虧”。最後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漢景帝就平定了這場叛亂。

所以說,晁錯雖然死得冤枉,但不得不死,他不死,七國之亂不一定能夠那麼快平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