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爲什麼會看重田千秋?田千秋是如何從高寢郎飛躍至丞相的?

漢武帝爲什麼會看重田千秋?田千秋是如何從高寢郎飛躍至丞相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田千秋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如果告訴你,某位縣裏的小科長,幾個月時間,被提拔爲國務院總理,打死你也不信。田千秋就創造了這樣的神話,他本是漢武帝時期,高祖陵寢的郎官,以科長類比,都已經算是擡高他了。

漢武帝爲什麼會看重田千秋?田千秋是如何從高寢郎飛躍至丞相的?

徵和三年,田千秋給漢武帝上了一份奏疏,因爲這份奏疏,他被漢武帝直接提拔爲大鴻臚(相當於外交部長)。幾個月後,同僚還沒認全,他又一步到位,被提拔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封富民侯。

能做到丞相這個級別的官員,史書上一定有詳細的介紹,出身、家世、師承、學業、青少年經歷、官宦起伏、同僚關係等等一大堆。唯獨田千秋的履歷,簡單到令人抓狂:姓名、籍貫、職業,就這三個信息,跟沒說一樣,連孫悟空好歹還說明他是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一個帝國的丞相,居然身世不明。

既然史書不交代,我們只能推斷。

家世:田千秋齊國人,田氏,由此可見,他很可能是戰國齊國王室後裔;

姓名:史書上也常常稱田千秋爲“車千秋”,是因爲他得到漢昭帝優待,出入宮中可乘小車,人稱之爲“車丞相”,其後世子孫以“車”爲姓;

年齡:漢昭帝即位於公元前87年,田千秋去世於公元前77年。漢昭帝因爲田千秋年老,特准許其乘車出入宮中,由此可見,田千秋去世時應該不低於75歲。也就是說他大約出生於公元前152年,比漢武帝略小,給漢武帝上疏那一年,田千秋約62歲。

一百多年前的沒落貴族後裔,學術不入流,六十多歲還是個基層小官員,可見田千秋是一位平淡無奇的讀書人而已。家世無可依,學業不足恃,地位無以明,再混兩年回家抱孫子養老的節奏罷了。

沒想到徵和二年的一場政治事件,讓即將光榮退休的田千秋一飛沖天。

這件事就是巫蠱之禍,在這場變亂中,太子劉據在皇后衛子夫的支持下,斬殺江充等人,並與丞相劉屈氂大戰京城。兵敗後,劉據在逃跑途中被逼自殺,太子一族除了襁褓中的皇曾孫劉病已,全部死於禍亂。

震怒的漢武帝,從甘泉宮回鸞,下令窮追太子餘黨,包括在動亂中,放太子出城的官員,甚至騎牆觀望的官員,全部被誅殺。十幾萬人的血,讓大漢帝國籠罩在一片惶恐之中。

面對喪失理智的漢武帝,官員們誰也不敢替太子說話,還得遵照漢武帝的命令,不斷追查餘黨,擴大案件,誰都不知道,這場禍亂會不會因爲莫名其妙的關係,牽連到自己頭上。田千秋就是在這種“白色恐怖”時期,給漢武帝上了一封奏疏,其中有一句話很關鍵:

“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首先,田千秋舉重若輕,把太子劉據的謀反事件,說成是“子弄父兵”的家事。這個定性很重要,謀反是政治事件,沒有緩和餘地。家事就不一樣,多大的矛盾,老爹打兒子一頓板子就可以了嘛,外人都閉嘴。

接着,田千秋將劉據殺害江充等人的罪行,說成是“過失殺人”,一般人過失殺人,都可以考慮到“情有可原”,何況太子?再一次幫太子摘清政治責任。

最後拋出的“白頭翁”太妙了。田千秋說,這話不是我說的,我有一位“白頭翁”託夢給我讓我說的。白頭翁是誰?田千秋守高祖陵,這個白頭翁當然是漢武帝的曾祖劉邦。別人的話你可以不往心裏去,劉邦的話漢武帝能不掂量掂量嗎?

果然,漢武帝立刻召見了田千秋:

“至前,千秋長八尺餘,體貌甚麗,武帝見而說之,謂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爲吾輔佐。’立拜千秋爲大鴻臚。數月,遂代劉屈氂爲丞相,封富民侯。”

漢武帝爲什麼會看重田千秋?田千秋是如何從高寢郎飛躍至丞相的? 第2張

田千秋一米八五大個,帥氣逼人。漢武帝是“相貌協會會長”,衛青、公孫弘、董偃、司馬相如等人無不是因爲外貌被他一見傾心。當然,外貌肯定不是決定性因素,漢武帝的話透漏了玄機:“父子之間的事,外人是很難插進去話的,唯獨你敢於對我明是非。這肯定是高祖顯靈,讓你來輔佐我。”

由此,田千秋一飛沖天。可是,漢武帝的這話不夠直白,不把彎彎繞捋直了,根本沒法理解漢武帝的內心世界。比如“子弄父兵”,其實是壺關三老令狐茂的專利,他在前一年就向漢武帝上疏,爲太子明辨,爲何他就不能坐火箭呢?

所以,田千秋的這封奏疏,有大學問。

田千秋的奏疏,是漢武帝下坡的梯

小的時候經常見到一種奇景,叫“潑婦罵街”。這種女人一旦惹上她,她能呼天搶地,滿地打滾,口吐白沫半天停不下來。最奇葩的是,她們甚至會脫了褲子跳腳拍屁股罵,別人還不能攔,越攔越來勁,事後又後悔得抽自己耳光。

漢武帝就像這種潑婦,翻了臉就停不住,一路殺殺殺,老婆、兒子、女兒、孫子,殺紅了眼,絲毫沒有大庭廣衆之下丟人現眼的感覺。

等心中的“癮頭”逐漸過去了,心中明知丟人現眼了,可是沒法停了,前面的事已經成了笑話,只有繼續下去,纔不至於讓自己演變成笑料。

問題是,潑婦罵街是一羣觀衆看獨角戲,漢武帝殺人,是拉着一羣倒黴蛋給他墊腳,不及時收手,他早晚會被人墊腳。可是漢武帝“罵功”太牛,沒人敢靠近,都不敢勸他。

太子劉據出逃後不久,漢武帝其實就有所醒悟,但是他自己拉不下臉承認錯誤,又沒人給他臺階下,於是事態繼續惡化,導致太子父子三人,在被追捕中自殺。

太子的死,讓漢武帝徹底喪失理智,他就像脫褲子罵街的潑婦,自控力脫繮。由此全國範圍內,官員和百姓相互告發,冤案層出不窮。

這種混亂的狀態,持續了一年時間,漢武帝都被血腥味嗆醒了,他變得越來越惶恐。可是漢帝國依然沒有人站出來,幫漢武帝搭一個梯子,直到田千秋出現。

所以,田千秋的成功,核心要素就在於,他的奏疏切中了漢武帝的心思,而不是他有先見之明。有了這架梯子,漢武帝名正言順地結束丟人現眼,回家洗臉換衣服。

田千秋的奏疏,時間恰當,內容精妙

令狐茂在田千秋之前,就曾經上疏替太子鳴冤,爲何他就不能有同等待遇?蹊蹺就在於時間點不合適,那時候的漢武帝,正處於亢奮時期,令狐茂的奏章像一盆冷水,雖然讓漢武帝有所清醒,但是尖銳的批評,讓漢武帝沒法下臺。

田千秋上奏疏前,漢武帝已經清醒,只需要一個理由就行,哪怕牽強一點都行。所有,儘管田千秋的“子弄父兵”,只不過是照搬令狐茂的說法,效果卻奇佳。

另外,田千秋僞託“白頭翁”,這個小技巧很重要。皇帝可以對誰都不買賬,在兩種人面前他必須低頭,一個是上帝老天,一個是下帝祖宗。既然高祖發話了,漢武帝這個臺階下得體體面面。

漢武帝爲什麼會看重田千秋?田千秋是如何從高寢郎飛躍至丞相的? 第3張

田千秋的奏章,是漢武帝一朝的轉折點

就算田千秋的奏章時機合適,內容對路,恐怕也不至於坐火箭直升吧?翻翻史書,還有第二個升官速度這麼快的嗎?所以,田千秋的飛黃騰達,另有理由。

這個理由就是,漢武帝在巫蠱之禍的血色中,全面反思自己的過失,他痛定思痛,決定藉由田千秋上疏的機會,徹底改變國策,回到休養生息的強國富民之路上來,田千秋就是他的轉折點,和新政的標誌性人物。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一個事實,西漢一朝,農民起義爆發最頻繁的時期,就是在漢武帝晚年,而不是西漢末年。

漢武帝一生好大喜功,對外四處征伐,對內奢侈無度,花光了文景時期的所有家底,還把一個富強的漢帝國,搞得民窮國弱,天下怨聲載道。我們不討論漢武帝的功過,但有一個事實必須正視,倘若漢帝國再不改弦更張,亡國就在眼前!

巫蠱之禍本質上就是政治矛盾的集中爆發點,漢武帝的英明就在於,他透過這件事,看到了帝國的深層危機,並藉由“白頭翁”的話,及時停止內亂,重啓新政。

我們從田千秋被封“富民侯”,這個封號,就很清晰看出漢武帝的意圖。所以,田千秋的運氣,在於他成了漢武帝新政的旗幟。

田千秋是漢武帝選中的政治過渡人物

最後一個疑問:漢武帝推行新政,爲何要選擇田千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理由其實不復雜,推行新政策,第一個要做的工作就是與原有的政治格局作切割,所以原來的政治核心人物,都不適合站在前臺,即便不是田千秋,也一定是個新面孔。

田千秋原來只是個基層官員,與朝廷的各派政治勢力毫無利益瓜葛,乾淨,做事不受掣肘,這是漢武帝選擇他的第一個理由。

漢武帝爲什麼會看重田千秋?田千秋是如何從高寢郎飛躍至丞相的? 第4張

第二個理由就是,丞相在漢武帝一朝已經淪爲執行層面的配角,決策權在內朝,選擇田千秋,不會動搖原有的高層決策體系。

這就是田千秋,從一名小小基層郎官,幾個月時間飛黃騰達,變身丞相的真相。當然除了機遇外,田千秋也並不是有些人認爲的那樣,毫無能力,尸位素餐。

比如他當丞相後,對巫蠱之禍結案過程就很智慧:拖而不決,用時間化解糾纏不清的是非,等漢武帝駕崩,所有人平安着陸。這就是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其功績絕對值得後人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