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爲什麼三次i都沒拔出劍?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爲什麼三次i都沒拔出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荊軻刺秦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早在先秦時期,並非只有秦國一個國家冶劍技術牛逼,韓國、吳國、越國等都是發達的鑄劍地區,最富盛名的當屬越王勾踐劍。所以說,這些國家同樣也有技術做出更長的劍來。那麼越王勾踐劍爲何全長不過55.6釐米呢?那是由於春秋末期的文化和地區風格所導致的。

到了戰國時期,劍的長度就開始逐漸增長了,當時的其他國家也有長劍的生產。比如《戰國策》中就有記載,齊國名將田單所佩戴的劍就很長,劍柄都到下頷了,時人稱之“修劍拄頤”。所以那篇文章說60釐米就是青銅劍的極限是不正確的,而且據考古的發現,到了戰國後期,長達90到100釐米的銅劍已經很常見了,甚至個別的能到140釐米。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爲什麼三次i都沒拔出劍?

那麼這個時候劍增長是啥原因呢?一來是爲了在戰爭實踐中增強格鬥技能,二來也和當時貴族佩劍風氣的流行有關。《楚辭·屈原·涉江》中的“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說的就是戰國貴族高冠長劍的日常形象。

兵馬俑目前爲止出土了22把青銅劍,長短不一,最短的81釐米,最長的95釐米。就算秦始皇當時的長劍有100釐米,在情急之下也是可以拔出來的。我們想一下,一個普通成年人的臂章伸開,一般可以有150釐米左右,哪怕是如今普遍超過100釐米的武術用劍,也是可以輕易就拔出來的,秦代的劍還沒現在的長呢,秦始皇怎就拔不出來呢?

所以說,秦始皇拔不出劍是因爲劍太長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那麼根本原因是啥呢?是當時佩劍的方式所導致的。

我們現在常見的佩劍方式叫做“吊掛式佩劍法”,就是在鞘口弄一到兩個掛耳,穿上繩索或是金屬鏈條,將劍掛在腰間。這種佩劍方法不是中國獨創的,是自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時期,從中東和北方草原地區傳入中原的,後經過主動汲取多民族文化的唐朝之後,纔開始在中國廣爲流行起來。

在此之前,中原民族的佩劍方式叫做"璏(zhì)式佩劍法"。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爲什麼三次i都沒拔出劍? 第2張

這種方式,就是在劍鞘的上半部分設置一個穿貫腰帶的方孔裝置,有點兒類似現在掛在腰間的手機套。通過這種方式的佩劍,劍是和身體平行的,和地面是一個垂直狀態,同時劍又和身體緊密結合,不至於晃盪影響行動。但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拔劍不是很方便,如果在慌亂中,就更加手足無措了。

因爲此時劍是固定在腰間的,拔劍時一隻手只能在腰間握劍,抽劍只有單手伸直的距離,這自然就要比雙手平伸短很多了,所以拔劍就十分不方便。

秦始皇當時就是這樣佩劍的,所以在被荊軻追殺時,一邊躲一邊拔劍,自然就拔不出來了。好在此時一位大臣大喊了一聲“王負劍”,這才順利將劍拔出來。

那麼何爲“負劍”呢?就是爲了能夠順利將劍拔出來,人們通常將劍順着腰帶向身後移動,使劍形成一個被人揹負的狀態,拔劍時人稍微低頭哈腰,用手從肩膀或是腦後握住劍柄向前抽出。

不是說秦始皇不會負劍,是太慌張了,後經大臣這麼一喊,瞬間就拔了出來,從而砍斷了荊軻左腿。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爲什麼三次i都沒拔出劍? 第3張

另外,以璏式法佩劍,如果用手將劍柄往下壓,劍尾便會上翹,和身體呈一個垂直狀,這稱之爲橫刀或是橫劍。古人爲了彰顯英雄氣概,走路時也多以此炫耀,所謂的“長揖橫刀出”就是這種狀態。

所以說,有人將“我自橫刀向天笑”理解爲,拔出刀橫在面前,其實也是錯誤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