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衰落中繼位,唐昭宗李曄消滅了大宦官卻來了新的問題

衰落中繼位,唐昭宗李曄消滅了大宦官卻來了新的問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唐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李曄即位的時候,大唐已是千瘡百孔,風雨飄搖。地方上藩鎮林立,目無天子,州無刺史、縣無令長,各地軍閥獨裁處置地方事務。朝堂內部以楊復恭爲首的宦官集團把持大權,驕橫跋扈,昭宗李曄處處受制。

衰落中繼位,唐昭宗李曄消滅了大宦官卻來了新的問題

唐昭宗李曄

爲了在夾縫中求生存,昭宗李曄先從消除身邊宦官勢力着手,開始整頓朝綱。他使用離間計,讓大宦官楊復恭和他手下的乾兒子們反目成仇,分化其力量,最終剷除了以楊復恭爲首的宦官勢力,使宦官集團多年來第一次遭受重創。但是在打擊宦官集團的過程中,另一個更讓人頭痛的問題又出現了,這就是藩鎮勢力越來越強大。

衰落中繼位,唐昭宗李曄消滅了大宦官卻來了新的問題 第2張

唐朝大宦官楊復恭

昭宗李曄深深知道,對付強藩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中央軍才行,沒有武力支撐,藩鎮不會聽你的。但他哥哥唐僖宗李儇在位時,中央禁軍已經被徹底摧毀,無兵可用。因此,李曄即位後便開始招兵買馬,大大擴充禁軍,武裝起了一支10萬人的部隊。有了槍桿子,昭宗李曄的腰桿子也硬了,便開始了對藩鎮的武裝鬥爭。

可惜剛剛組建起來的新兵蛋子打不過久經沙場的老兵油子,昭宗李曄的消藩戰鬥打來打去,把10萬人的中央禁軍基本打沒了,藩鎮勢力卻是“摁下葫蘆浮起瓢”,朱溫、李克用、李茂貞、王建等幾個大軍閥,打着替朝廷消藩的名義,互相傾軋,不斷壯大勢力,擴充地盤,成爲唐末藩鎮最強大的幾股力量。

在這期間,昭宗李曄歷經磨難,先後被李茂貞、韓建、朱溫等藩鎮勢力挾制,被迫逃離長安,四處奔波。曾經在華州被刺史韓建幽禁了三年,李唐皇室11個王爺在此被殺。後來朱溫勢力發展得最爲強大,又挾持李曄回到了長安,並將剩下的幾百名宦官全部殺掉,困惑中晚唐的宦官問題終於被朱溫徹底解決了,昭宗李曄也徹底淪爲朱溫的傀儡。

爲了控制李曄,朱溫把侍候他的200多身邊人全部殺掉,換上外貌身高差不多的親信。昭宗李曄剛開始沒發覺,等到時間長了才發現:自己身邊已經全都是朱溫的人了!後來朱溫擔心昭宗不好控制,就派人深夜將其殺死,享年只有38歲,在位16年。李曄死後,朱溫扶持其第九子李柷登基爲帝,史稱唐哀帝,這就是唐朝的末代皇帝,也是個什麼事都不管的超級傀儡。

公元907年,在位僅三年的唐哀帝被迫禪位給了天下兵馬大元帥、樑王朱溫,次年被毒死。曾經強盛一時的唐王朝就此覆滅,後梁建立,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回望昭宗李曄在位的唐朝末年,有些情境跟明末崇禎帝在位時很像,都是風雨飄搖、山河破碎,外有強敵,內有權宦當政。兩人應對的手段也相仿,都是“攘外先安內”,先從剷除身邊的宦官集團入手,沒想到的是內亂平息了,楊復恭、魏忠賢兩個超級權宦被除掉了,但大唐和大明卻沒有迎來轉機,反而以更快的速度滅亡,原因何在?

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在於宦官集團的特殊性,他們是依附皇權存在並展現價值的特殊羣體,他們可以狗仗人勢,可以專權跋扈,甚至可以廢立皇帝,但身體的缺陷決定了他們很難有篡位自立、改朝換代的思想,這點跟權臣武將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如果只有宦官專權擅政,皇帝會換,大唐、大明的江山可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而且官宦集團在大唐、大明都形成了從上到下的一個系統體制,滲透到經濟發展、財政稅收、軍事部署的各個方面,對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發揮着重要作用。比如大明魏忠賢當政時,儘管他是個很壞的人,但他有手腕和人脈,袁崇煥、孫承宗等將領在他的支持下才能老打勝仗。後來崇禎帝一上臺就把魏忠賢集團廢了,原有的支撐體系轟然倒塌,上臺的東林黨人清談誤國,缺少應對手段,才使大明國事愈發不可收拾。

所以筆者以爲,大唐、大明末年,昭宗和崇禎帝採取的策略應該是“先攘外再安內”,把宦官這頭先穩住,用其平衡地方勢力,然後集中力量優先解決藩鎮問題。對藩鎮應該是拉一個、打一個,加劇藩鎮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爭鬥,自相消耗。然後中央趁機積蓄力量,慢慢地對付他們,或許能取得不錯的消藩效果。藩鎮問題解決了,再回頭解決宦官問題,這個次序可能好一些。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大唐大明的覆滅有其末代黑暗統治的歷史必然性,筆者的想法也是一廂情願的臆測,僅供大家拍磚。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