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邦爲什麼在重病時罵走了神醫?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邦爲什麼在重病時罵走了神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劉邦死前說了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讀《通鑑》,知歷史。漢高祖劉邦,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受爭議的皇帝之一。在很多後世學者看來,劉邦可謂是刻薄寡恩,忘恩負義的代表。韓信、彭越、英布等功臣,爲了劉邦的天下,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終,這些功臣卻都爲劉邦所誅殺。“飛鳥盡,良弓藏”,劉邦自此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受盡了後人的唾罵。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邦爲什麼在重病時罵走了神醫?

那麼,劉邦真的如後世所說,是這麼的刻薄與狹隘嗎?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一個人死前所發表的言論,最能展現一個人的人品。那麼,劉邦在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呢?

公元前196年10月,劉邦率軍親自征討反叛的淮南王英布,並將之臨陣誅殺。爲了擊敗這位反王,劉邦像往常一樣親臨前線,並不幸被射了了一箭。此時的劉邦,已經是年近70的老人,年老體衰再加之舟車勞頓,致使他的病變得越來越嚴重。

從當年10月到公元前195年3月,劉邦所受的箭傷不斷反覆,已經到了全面感染的地步。他每天發着高燒,眼看就要不行了。就在這時,呂后不知從哪爲劉邦找了個神醫。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對於劉邦的病,這位神醫還是很有把握的。他對劉邦說:

“疾可治。”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邦爲什麼在重病時罵走了神醫? 第2張

按理說,求生欲是每個人類的本能。當時的劉邦就像一個即將溺水的人,按理說絕不會放過水裏漂浮的每一個救生圈,甚至一塊爛木頭。但是根據史料記載,劉邦的表現卻相當驚人:

“於是上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

簡單翻譯來就是,劉邦不僅沒有讓醫生治療自己,反而將他大罵一頓,說:“我本是布衣,手提三尺劍攻取天下,這難道不是天命?我的命是天給的,即使扁鵲在,也治不了我?”

不讓治療,還罵人。按照現在的標準,劉邦可以妥妥得判定爲醫鬧。要知道在當時,這位神醫或許是唯一能救他的人。然而劉邦將醫生罵跑後,卻做了個匪夷所思的舉動:

“遂不使治疾,賜黃金五十斤,罷之。”

也就是說,劉邦在罵完後,反而給了醫生五十斤黃金,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邦爲什麼在重病時罵走了神醫? 第3張

那麼,劉邦爲何要痛罵醫生,又爲何要給醫生錢呢?對此,明代學者王夫之認爲,這正是劉邦寬宏大度的地方。

他之所以會罵醫生,不接受他的治療,是因爲劉邦自知自己的狀態已經相當兇險。雖然存在治癒的可能,但病告不治的可能性反而更大。如今神醫拍着胸脯說可以治,如果到時候治不了,兇殘的呂后豈能放過他?

因此劉邦當面用最激烈的語言,將神醫罵跑。而他的罵,完全是做給呂后看的。如果不罵,表現得堅決,呂后還會送更多醫生到自己身邊,這樣就會給更多人增加危險。事後,劉邦又給了醫生五十斤黃金,實際就是爲了向醫生表達歉意。

自劉邦起兵以來,便有着寬厚長者的稱號。由此看來,劉邦的寬厚真是名不虛傳。蘇軾曾說:

“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邦爲什麼在重病時罵走了神醫? 第4張

也就是說,劉邦之所以能取天下,就是因爲他不好殺人,喜歡容人。劉邦崛起於布衣,即使當了皇帝,其身上仍帶有僅屬於普通人的善良光輝。

事實上,能夠表現劉邦寬厚善良的史料,還有很多。究劉邦一生,總是救人多,殺人少。例如劉邦攻入咸陽,攻滅秦朝後,沒有像項羽那麼大肆屠戮平民,而是“約法三章”,秋毫無犯。

經過楚漢戰爭,劉邦擊殺了項羽。然而他並沒有像後世其他帝王一樣,對項氏家族斬草除根,反而規定一個都不準殺,而且還將項氏皆改姓爲劉。

公元前200年,劉邦在白登山敗給了冒頓單于。帶着一肚子氣,劉邦順道經過了自己的女婿——趙王張敖的封國。爲了發泄自己的憤怒,劉邦將女婿罵得狗血淋頭。張敖的家臣貫高、趙午見自己主公受辱,皆勃然大怒。於是他們瞞着張敖,準備在柏人縣刺殺劉邦。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邦爲什麼在重病時罵走了神醫? 第5張

然而劉邦到達柏人縣後,卻認爲此縣名稱近似於“迫人”,因此並沒有在當地停留。由此,貫高等人的陰謀,完全失敗了。不久後,貫高等人的密謀被知情者告發,致使他們和張敖一起全部被捕。

經過嚴刑拷打,體無完膚的貫高等人皆聲稱:“這次刺殺都是他們自己的主意,跟張敖一點關係也沒有”。聽說了貫高的堅忍,劉邦決定親自審問他。在審問期間,劉邦被貫高的氣節所感染,併爲自己無故辱罵張敖而羞愧。因此他不僅赦免了張敖,還將貫高的同夥全部釋放。最終,因貫高刺殺事件而死的,僅有因慚愧而自殺的貫高一人。

看到這裏,許多讀者或許就要問:“既然劉邦這麼寬厚,又爲何要誅殺韓信、彭越以及英布等功臣呢??”

首先,劉邦並沒有像朱元璋那樣大殺功臣。劉邦一共封了100多個侯,真正被殺的只有淮陰侯韓信。其他的功臣,皆以富貴和高爵而善終。即使是劉邦最爲痛恨,曾屢次背叛自己的雍齒,也得到了封侯之賞,並得以頤養天年。也就是說,劉邦真正要殺的,只有那些威脅統一的異姓王,從來都不是功臣。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邦爲什麼在重病時罵走了神醫? 第6張

即使對於韓信,劉邦也是仁至義盡。在楚漢戰爭中,韓信雖然功高蓋世,但他同樣也桀驁不馴,不聽指揮。例如在歷下之戰中,韓信直接害死了酈食其。在垓下決戰前的固陵之戰中,韓信又對劉邦見死不救。因此,無論怎麼看,韓信都是自己找死。但即便如此,劉邦仍將韓信封爲楚王。

韓信當了大王后,卻仍然怙惡不悛,他招降納叛,收容了劉邦最討厭的逃犯——鍾離昧。當羣臣們皆進言,將韓信逮捕並處死時,劉邦仍選擇了寬容。在會獵雲夢之計中,劉邦將韓信當場逮捕。被逮捕時,韓信扯着嗓子大嚷:

“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聽了韓信的話,劉邦也急了,於是同樣大喊道:

“若毋聲!而反,明矣!”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邦爲什麼在重病時罵走了神醫? 第7張

簡單翻譯來就是,韓信千萬別再叫了。再這樣說,你的謀反就明瞭。很顯然,劉邦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爲了提醒韓信不要再胡言亂語。如果再說什麼狂悖的話,就算劉邦也救不了他。之後,劉邦將韓信帶到長安,並立即大赦天下。對於這個自己一手栽培起來的大將,劉邦還是相當憐惜的。

然而韓信並沒有因爲劉邦的寬容,就收斂自己的鋒芒。反而自恃有功,不斷地折節同列,以與“絳灌爲伍”而爲恥。最終,他趁劉邦出征之機,選擇了叛亂。而這一選擇,也讓韓信走上了末路。聽說韓信被殺,劉邦的表現是“且喜且憐”。很顯然,劉邦對於韓信的死,心情也是相當複雜的。

因此,我們不應抓着韓、彭、英的死,就說劉邦薄情寡義,忘恩負義。雖然劉邦全身都是缺點,但在他身上,總能嗅出一股濃濃的人情味和人性的光輝。而正是劉邦的寬宏大度和容人之德,讓他匯聚了全天下的英才,最終威加海內,建立橫跨440年的巍巍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