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明明知道鴻門宴是一個陷阱 劉邦爲什麼還要去

劉邦明明知道鴻門宴是一個陷阱 劉邦爲什麼還要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鴻門宴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提起史書,也許我們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司馬遷的史記,自其中記載了許多古往今來的奇聞軼事與著名的英雄人物。其中十二本紀中記錄了很多傳奇的人物。項羽便是其中一個,今天我們要講的便是項羽做主人公的故事。

說到鴻門宴這三個字,我想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現在我們通常再提起鴻門宴,我們通常也把他當做是不懷好意的代名詞。歷史上的鴻門宴發生在劉邦與項羽兩個人之間。也是一段很有趣的故事,戰爭不只取決於兵力,也取決於人心的智謀。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鴻門宴的故事。故事發生在秦朝末年,我們都知道秦朝後期的統治暴虐無度。自然失去了民心,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人民自然是要起來造反的。

劉邦明明知道鴻門宴是一個陷阱 劉邦爲什麼還要去

當時的天下各路人馬,不論是什麼實力和水平。都組成了數量龐大的一股農民造反軍勢力,其中,兩隻最大的勢力代表,便是後來的西楚霸王項羽,和平民出身的“混混”劉邦。形成了西楚和漢。諺語說過,一山不容二虎,秦王朝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剩下的便是這兩股勢力的相互傾軋與爭奪領土了。雙方的鬥爭激烈程度可以說是與日俱增。

在最後要取秦朝首都咸陽一戰時,可以說是決勝關頭,看誰能稱王了。當時懷王和劉邦、項羽定下了約定,誰能搶先進入關中,誰就可以稱王。當時的項羽帶領全部兵力在抵抗秦朝軍隊的進攻,函谷關此時便形同虛設。劉邦一路帶着義軍前進,避開了秦軍的主力,幾乎沒有強攻便順利打下了函谷關,進入關中。秦王投降,劉邦還善待百姓,更設下兵力防止項羽帶軍硬闖。

但這件事很快傳到了項羽的耳朵了,頓時怒不可遏。此時項羽在前線揮汗如雨的打敵人,而後方的功勞卻偷偷被人佔了,他如何能不憤怒。這份功勞應該是自己的。於是,盛怒之下,他立即大軍開拔,一路前進到了戲水之西。步步逼近,一路到了咸陽城外。要打敗劉邦,自己稱王。這件事被劉邦得知,以劉邦的城府,自然不會正面與項羽對抗。畢竟雙方的兵力懸殊,如果正面起了衝突,那無異於以卵擊石。於是,劉邦先做出了割地賠償的舉動。

劉邦明明知道鴻門宴是一個陷阱 劉邦爲什麼還要去 第2張

在他身邊的謀士張良的建議下,提出主動退出咸陽讓位。當他派人將此事告知項羽時,項羽自然大喜。還是你小子明白事理。但項羽糊塗,他的手下不糊塗,手下范增知道,這不是什麼好事,反而說明劉邦此人城府極深,自家的主子並不懂。於是力讓項羽擺下鴻門宴,趁機除掉劉邦。於情於理,都是劉邦理虧,不去反而會讓人生疑。於是,他硬着頭皮去了。帶了六個人,有張良、夏侯嬰等。最後卻只有五個人逃了出來,當然,這是後話。

在赴宴的前一天傍晚,劉邦前去拉攏項羽的叔父,項伯,既是探口風,也是探虛實。更與項伯攀親戚,降低其戒備心,表明自己並沒有謀反之心。讓其給項羽吹吹風。第二天,見面後劉邦可以說是畢恭畢敬、卑躬屈膝。態度極其誠懇。極大地滿足了項羽的驕傲心。但這樣的表現矇混了項羽,矇混不過范增。席間范增多次明示暗示項羽,但此時沉浸在驕傲中的項羽怎麼會理會。後來更有了一出“範公舞劍意在沛公”一說法廣爲流傳。

劉邦明明知道鴻門宴是一個陷阱 劉邦爲什麼還要去 第3張

在宴席的過程中,張良看出了范增的殺心,讓劉邦接着上廁所的機會趕緊逃跑。其實,在項羽的地盤,劉邦區區幾人,如何逃的出去,不過是項羽自信過了頭,更沒有警惕與殺心。若是他知曉自己日後的結局,又怎會如此呢。或許,從劉邦逃出去那一刻開始,天下的局勢就已經變了。張良留了下來爲劉邦善後,向項羽請罪。范增卻只能氣的說一句我不能和你成大事。

故事到這裏就告一段落了。劉邦與項羽最後的結局不在於實力的強弱,而在於項羽的性格,古往今來凡是能成大事者,都不會這樣婦人之仁,也不會這樣的驕傲自大,不把對手放在眼裏。他的失敗是註定的。而劉邦,可以說是能屈能伸,更懂得韜光養晦,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古人都如此,看歷史,我們更應該以史爲鑑。君子能隱忍,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