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孔融死前爲兒子求情,九歲兒子說了什麼讓孔融放棄了求情?

孔融死前爲兒子求情,九歲兒子說了什麼讓孔融放棄了求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孔融兒子的成名句,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古語有言:“時勢造英雄”,亂世急需人才爲國家獻計獻策,反而使得有才之人有機會得到重用。但畢竟身處動盪的時代裏,人們的命運有時也不能爲自己所把控。

東漢末年爭霸的時代,僅死於曹操手下的人才數量就非常驚人了。前有華佗,後有孔融,都是令世人惋惜的對象。

孔融死前爲兒子求情,九歲兒子說了什麼讓孔融放棄了求情?

據史料記載,孔融四歲而能讓梨,是知禮懂理的神童。長大之後更是名滿天下,曹操對他又有什麼不滿,以至於要殺了他呢?更何況不僅他一人丟了性命,在當時可是慘遭株連九族,連他年幼的兒子都沒被放過。

在這一樁慘劇中,孔融年僅九歲的兒子也因一句話而成名,流傳下來成了千古名句。曹操確定下手處死孔融一家時,孔融死前求曹操放過他兒子,年僅9歲的兒子說了8個字,竟成千古名句。孔融的兒子對於臨死之景有何理解,又說出了什麼樣的真理名言呢?

四歲讓梨成名,卻因惹怒曹操被殺

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曹操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在當時那個時代,孔融已是名滿天下的才士,天下人皆讚賞他的才華。最初使他聞名天下的,便是四歲讓梨的故事。據《世說新語箋疏》記載:“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這也成了知禮懂謙讓的典範。

四歲小兒都能如此懂理,在長大之後,孔融更是因才氣大振天下。但他和曹操的另一個部下楊修非常相像,都是恃才放曠的人物。楊修最終被曹操所殺,孔融也同樣沒有逃過一劫,甚至連家人也一起受了牽連。

孔融死前爲兒子求情,九歲兒子說了什麼讓孔融放棄了求情? 第2張

曹操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雄,而孔融一身書生清高氣,自然是看不慣他的行爲,還多次出言諷刺他。起初顧忌於孔融的名聲地位,曹操不敢輕易對他下手。在孔融再一次上書勸阻曹操封諸侯後,曹操便找藉口處死他,順帶株連九族。

孔融爲幼子求情,九歲兒子卻一語成名

面對曹操的誅殺令,孔融並沒有因恐懼而認錯求情。但畢竟是牽連了自己的家人,連家中年僅八歲九歲的兩個兒子都不能倖免。在生死關頭,孔融向前來抓捕的人求情,希望能保全他年幼的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臨死關頭,孔融心中所想的還是自己的幼子。但現實卻是無情的,曹操已下了株連九族的命令,又怎麼可能因爲他的求情而改變心意呢?

面對父親的求情,他九歲的兒子卻反而看得透徹,對他說的一句話,後來也成了千古名句。

孔融年僅九歲的兒子僅說了八個字,便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正是這一句話,使孔融停止求情,接受了全家皆要赴死的悲劇結局。

孔融死前爲兒子求情,九歲兒子說了什麼讓孔融放棄了求情? 第3張

孔融兒子年紀雖小,說的話卻都在理。身爲頂樑柱的父親都要被處死了,年幼的孩子即便活下來,又如何能夠維持日後的生活呢?何況曹操並沒有開恩的意思,最終一家子還是誰都得不到赦免。

孔融一家子被處死的悲劇原本可以避免。之前,京兆人脂習與孔融相好,曾勸誡孔融性格太過剛直,容易得罪他人。

曹操就是最爲典型的多疑,以及錙銖必較,太過直率的進言容易得罪他。但孔融始終不將他的話放在心上。等到孔融被害時,許昌沒有人敢爲其收屍,一代名士也落得個慘死的結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樣的道理,孔融並非不明白。但在家人即便隨他一起受死之時,還是希望能多爭取一線生機。作爲孔融的兒子,即便只是九歲,也早已看破了這背後的現實。

更難得的是,他接受了自己也即便面對“覆巢”的現實。

孔融死前爲兒子求情,九歲兒子說了什麼讓孔融放棄了求情? 第4張

此話一出之後,世人皆以他爲賢才,並將這句話流傳了下來。後人即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作成語用,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亦不能保全。直到如今,依然是一句被廣爲引用的至理名言。幾千年前,孔融一家子的處境,用此話來形容也最爲恰當不過了。

小結

曹操其人,歷史評價其爲“奸雄”,而孔融則是名士。曹操愛才爲世人公認,但過於恃才放曠的人才,卻會遭曹操記恨。孔融之死,便是出於這樣的原因。

孔融一家最終都被曹操處死,他年幼的兒子說出的便是真相。既然已決心殺了孔融,又怎麼可能再留下他的兒孫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