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昏君不知道大家心裏面是怎麼排的,如果讓小編自己來排的話,那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排了,小編想都想不出到底誰更加昏,趙構?還是朱由檢?其實中國歷史上昏君那麼多,肯定不止這兩個啊,所以這個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到底分別是誰?下面小編給大家看一個比較簡單的,比較公認的版本,大家可以一起來欣賞看看!

說起中國遠古時候的三皇五帝,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自夏啓首創世襲制之後,歷經了八十三個王國,共有五百五十九個皇帝。但是如果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昏君,恐怕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爲非夏桀和商紂莫屬。其實不然,夏桀和商紂充其量是個暴君,還算不上昏君。如果嚴格算起來,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昏君主要有周幽王姬宮湦、漢廢帝劉賀、漢靈帝劉宏、北齊武成帝高湛、梁武帝蕭衍、宋微宗趙佶、宋高宗趙構、明神宗朱翊鈞、明世宗朱厚熜、明思宗朱由檢。

1、周幽王姬宮湦

首先,就要說一下幽王的出身,他是西周的第十二代帝王,也是西周的亡國之君。他的父親是宣王,宣王執政初期曾造就了宣王中興,但是由於後期征戰屢戰屢敗,加上執政無道,到了宣王后期,西周的國力衰微,已不復盛世之景。幽王的生母姜後是出身齊國,是個賢良淑德之人。曾經因宣王沉迷後宮,日日早睡晚起,漸疏於朝政而脫簪請罪,認爲是自己的罪過讓天子沉迷美色,以此覲見使宣王歸心。

幽王是姜後懷胎不足月所生,當時有大臣說“若這個孩子生下來有所缺陷,那麼周朝沒有問題,如果這個孩子生下來身體無恙,那麼周就危亡了。”宣王聽後,想要將姬宮湦殺死,幸得仲山甫勸說,以爲宣王年紀已大,如果將男嬰殺害,同國家滅亡也沒有區別了,再說如果周朝滅亡,那是上天的旨意啊。宣王以爲這話有理,於是留下了姬宮湦,並且在其稍長後立爲太子。但是宣王恐怕也沒有想到,這個預言真的成真了,他走後十一年,西周就在姬宮湦的手上滅亡了。然後,說一下幽王在位期間內患問題。其一,是幽王繼位第二年,就發生大旱。西周,農作物品種單一,種植方式也簡陋,所以天災甚於人禍。但是當時因爲大旱人們飢不飽腹的情況下,幽王還任用虢石父,虢石父這人自私自利,剝奪民脂民膏,除了會諂媚以外,沒有什麼優點。本來人們就吃不飽肚子了,還有奸臣盤剝,可謂是天怒人怨了。其二自然就是寵愛褒姒了,而且還爲了她休髮妻,貶太子,乃至於烽火戲諸侯。褒姒,出身褒國。幽王時期,有大臣查閱典籍,中有記載夏朝曾有兩條神龍,停留在王庭,自稱是褒國國君。巫師占卜,殺死或者趕走它們都是凶兆,只有收集龍涎保存下來纔是最佳。於是夏王照辦,一直到周曆王,也就是幽王的祖父的時候,才被打開。打開後,唾液留在地上無法清除,於是下令用巫術去除。找來女人向它呼喊,於是龍涎飛走,附在一個女童身上,這就是褒姒。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而褒姒是怎樣進宮的呢,幽王繼位後發生大災,卻不思進取,還任用奸臣盤剝人民,於是有忠臣覲見,這個人就是褒珦。但是幽王不僅不聽,還把他圈禁起來。爲了救出褒珦,褒國族人進獻美人向幽王賠罪,這個人就是褒姒。褒姒是一個冷美人,不愛笑,但是美豔動人,偶爾一笑讓幽王牽腸掛肚。當時,爲了防禦外敵,在都城附近修建了二十多座烽火臺,當士兵發現敵人的時候,就點燃烽火報警。爲了討好美人,幽王下令點燃烽火,諸侯看見後就要來救援。這個是爲什麼呢,因爲周朝實行分封制,王室分封諸侯,諸侯有義務保衛王室,當烽火臺點燃,諸侯看見就要過來守衛,不然就是不義。

但是,當諸侯千里迢迢領兵帶將的過來,結果卻發現周天子只是爲了討好美人。因爲諸侯來去匆匆的模樣十分可笑,讓褒姒這個冷美人一笑。更重要的是周幽王發現這招還挺有用,於是就隔三差五來一回,諸侯一開始是大批大批的過來,後來就變成了三兩隻過來應應景了。狼來了的故事大家也都聽說過,所以當犬戎真的來襲以後,烽火根本不頂用了,王城就輕易被攻破,幽王被殺,西周由此滅亡。東周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不保,象徵意義居多,開始了諸侯爭霸。

小編認爲,西周的滅亡,確實是幽王不修德政的原因。周朝歷來尚武,穆天子曾率大軍爭崑崙,滅九夷。但是到了幽王時期,國土不斷收縮,犬戎來襲,竟然敗多勝少。再加上,政治混亂,君主壓迫下民不聊生,自然也養不起精兵了。而爲王者,貪圖美色,烽火戲諸侯這樣的事情都能幹不來,西周滅亡可見,這就可以看出執政者對國家多麼重要了。

2、漢廢帝劉賀

歷史上的海昏侯其實是漢代的一個爵位,而考古工作人員正在發掘的這座陵墓正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墓葬羣。之所以說第一代,是因爲這個爵位在漢代一定承襲了四代,考古工作者用了五年的時間,最終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劉賀的父親是漢武帝及其寵妃李夫人的兒子,世襲昌邑王的爵位。但是劉賀的叔叔劉弗陵去世之後沒有子嗣,皇位的繼承人成了問題,於是當時在朝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霍光選定了劉賀作爲下一任皇帝!

從一個小小的侯爵變成一朝天子,劉賀非常激動,得到這個消息後,連夜帶着家眷和行李從封地出發,到了長安,接受了皇位,成爲了皇帝。但是,劉賀卻不是一個當皇帝的材料,他在出發之前,身邊曾經有人提醒他,霍光在朝中的地位非常高,到了長安一定要學會韜光養晦,暗中積攢實力。劉賀滿口答應,但是到了長安就把這些全都拋之腦後,整日在後宮之中,貪圖享樂,對於國家大事也一竅不通。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第2張

劉賀即位之後,就開始大力提拔自己身邊的人,有大臣勸諫他不應該一味的重用自己人,而是應該多親近先帝留下的大臣和子孫後代,劉賀對這樣的建議依舊充耳不聞。劉賀的這種行爲最終還是引起了霍光等人的忌憚,況且劉賀還一點明君的樣子也沒有,整日只跟自己身邊帶來的人飲酒作樂,荒淫無度。於是,霍光就跟當時的太后還有一衆大臣商量,短短27天之後,劉賀就被霍光從帝位上拉了下來,軟禁在封地昌邑。

劉賀也成爲了歷史上第一個被大臣廢掉的皇帝,而且在廢掉劉賀的時候,霍光竟然陳列除了劉賀在當皇帝期間內所作的1000多件荒唐事。劉賀那時在位不過27天,如果真有1000多件荒唐事,每天平均要做30件左右的事情,這從數學上來看,是無論如何也完不成的。所以,很多人也都認爲這些罪名也只是霍光爲了廢掉劉賀而列的託詞罷了。劉賀即便不適合當皇帝,平庸無能,但是這麼多的罪名加身卻過分了!

劉賀被廢之後,原本的封地已經撤銷,爲了安置他,在江西一代又重新給他劃了一片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當時的海昏,劉賀也因此被稱爲海昏侯。劉賀被廢之後,深受打擊,很長時間都無法振作。當地的官員報告了劉賀的情況之後,當時的漢宣帝覺得沒有殺他的必要,於是劉賀就安穩的在這裏當海昏侯。但是幾年之後,劉賀不甘現狀,開始暗中跟一些勢力來往,皇帝知道之後,削除了他四分之三的食邑,這讓劉賀非常憤懣,沒多久就因病去世了!

3、漢靈帝劉宏

漢靈帝劉宏是古代有名的昏君,他把太監認作父母,販賣官職以供自己享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指的就是漢桓帝和漢靈帝。

面對諸葛亮如此低的評價,我們不禁懷疑起來,如此昏庸無道的漢靈帝是怎麼當上皇帝的?關於漢靈帝有哪些軼事典故呢?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漢桓帝劉志去世以後,皇后竇妙臨朝稱制,竇妙和父親竇武等人商議下一任皇帝的人選,河間孝王劉開的曾孫劉宏就這樣被內定爲皇帝。竇妙派人到河間國迎接劉宏來京城繼位,劉宏繼位後,史稱漢靈帝,此時劉宏11歲。

劉宏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和他的爲人品行沒多大關係,他年紀小,好掌控,恐怕這纔是最根本的原因吧!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第3張

由於竇妙所屬的竇武勢力聯合太傅陳蕃密謀除掉宦官集團,事情敗露後,遭受到宦官集團的猛烈攻擊,漢靈帝也是其中的推手,畢竟他不喜歡竇妙勢力總是管着他,他更喜歡令他放鬆的宦官。

劉宏成年後,立了2位皇后,第一位是宋氏,第二位是何氏。宋氏被誣陷巫蠱詛咒皇帝被廢,死於暴室。比起宋氏,何氏顯然要幸運得多,在這位喜怒無常的帝王面前,她極爲受寵,她的家人也因此封王拜侯,榮極一時。

劉宏在位時期不怎麼管理國家政事,他更願意挖空心思尋找樂子,而處理國家政事的權力則被劉宏親手送到了一羣宦官手裏。宦官們爲了討好劉宏,不停的給劉宏找好玩的東西。劉宏深居內宮,從來沒有見到過驢子這種動物,某天,一個小黃門郎牽了四頭驢子進宮,劉宏一看,喜歡得不行,把這四頭驢子當做心肝寶貝一樣疼愛,每天都要驢子拉着他在皇宮到處遛彎。一開始,駕車的是侍從,後來劉宏索性自己駕車,興致更濃了。就因爲劉宏的這個新愛好,驢子的行情水漲船高,價格翻了幾番,京城許多官僚士大夫紛紛效仿劉宏親自駕驢車,這也能成爲時尚?

京城到處是驢車,塵土飛揚,劉宏很快就對驢車失去了興趣。宦官們又想出了一個新奇的玩法,他們給中華田園犬穿上了朝服,戴上了進賢冠,牽着它去上朝,漢靈帝看到了,拍掌大笑,“好一個狗官!”站在下面的官員頓覺侮辱,但是都不敢說話。這放在現代,不就是隻寵物狗嗎?想出這個辦法的宦官不會是穿越人士吧!

有時候,劉宏會在後宮搭建民間那樣的集市,還讓宮女嬪妃們裝扮成各種角色的人,有的是商人,有的是顧客,有的是買菜的,有的是殺豬的等等,他自己也會加入,演得跟真的一樣。他拿出來賣的東西都是皇宮裏的珍寶,在他眼裏卻一文不值,都被宮女嬪妃偷竊了去。

可能劉宏心虛得厲害,有一次他夢到了漢桓帝,漢桓帝對他發怒,問他爲什麼殺掉無辜的皇后宋氏。醒來以後,劉宏害怕極了,把這個夢告訴了羽林左監許永,還問許永有什麼不祥之兆?許永給劉宏舉了一個晉景公的例子,說晉景公殺了趙氏全族,他們的祖先化作鬼神來找他討債來了,如今劉宏應該想一想怎麼爲宋皇后平反。劉宏沒有聽取許永的意見,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劉宏相當於是被一羣宦官養大的,宦官大多心理扭曲,又常年侵染深宮的爾虞我詐,所以劉宏會長歪也不意外。

4、北齊武成帝高湛

南北朝時期政局動盪不穩,天下割據四分五裂,朝代更迭極度頻繁。故而導致人性的扭曲,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位北齊的荒唐君主,他是武成帝高湛,一起來看看吧。

高湛,高歡第九子,生於公元537後,公元568年病死。他是孝昭帝高寅的同母弟。文宣帝高洋在位時,高湛被封爲長廣王,拜尚書令;廢帝高殷時,封太尉、大司馬、並省祿尚書事。孝昭帝高寅奪位時,曾答應即位後立高湛爲皇太弟,將來接替他的皇位,可是高寅即位後,卻立自己的兒子高百年爲太子,沒立高湛爲皇太弟。對此,高湛心中憤憤不平。高寅死時在晉陽,高湛守鄴城,接到讓他當皇帝的詔書,不敢相信,因爲高寅的兒子早立爲太子,故自己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能當上皇帝。他派人去晉陽以證虛實。證實後,他狂喜不已,立即趕往晉陽,於561年11月11日在南宮即位,是爲武成帝。

武成帝高湛即位後次年(562年)1月回到京都鄴城,舉宴招待羣臣。他喝的東倒西歪,被人扶進後宮。衆嬪妃聽說皇上駕臨,爭先恐後出來迎接。高湛也是酒色之徒,見到這些後宮佳麗,早已魂魄盪漾,便獰笑道:“此處勿講家常人禮,儘可脫略形跡,秀的迂拘。”說着,便左擁右抱,醜態畢露。他在醉眼朦朧中,忽見上座有一佳人,甚爲穩重;雖然看上去年齡稍大一些,但其雪肌桃面,卓越風姿;再仔細一看;卻是皇嫂李皇后(文宣帝高洋的皇后)雖然爲其美貌魂蕩魂馳,但畢竟是皇嫂,又在衆面,高湛只好按捺住情慾。過了一日,高湛不住對皇嫂的垂涎,便在黃昏,自己悄悄來到皇嫂的寢宮。文宣皇后一見,知其來意,甚爲害怕,說道:“陛下身爲天子,難道就不顧欺兄盜嫂之名麼?”高湛道:“你若不從,我便殺死你兒子!”說着,竟仗年輕有力,上前將皇嫂抱入寢帳。皇嫂李皇后只有屈從。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第4張

高湛這邊威逼皇嫂成奸,那邊卻丟了胡皇后。

胡皇后,原爲安定人胡延之女,被選爲長廣王妃。胡妃雖然容貌一般,但及得高湛的歡心,高湛即位後,將其立爲皇后。武成帝那邊由於對皇嫂的分心,便冷落了胡皇后。這胡皇后耐不住寂寞,只好獵取新歡。給事和士開,生的俊俏,平時在高湛身邊,常侍左右,與胡皇后也很親密,但由於過去高湛和胡皇后甚爲相愛,和士開便無機可乘。今高湛常去盜嫂,胡皇后將和士開引入宮內,賄通宮女,只有高湛不知。日久,高湛對胡皇后的所作所爲,也有耳聞,但怕胡皇后責他盜嫂,故也裝作不知,胡皇后經常在高湛面前誇讚和士開,高湛明白其意,故升和士開爲黃門侍郎。

日後,胡皇后生下一子叫高緯,被立爲太子。同時李皇后也生下一女。這個李皇后生下的一定是高湛的女兒,可胡皇后生下的太子就不知道是不是高湛的了。

5、梁武帝蕭衍

1)、潛龍在淵:

蕭衍是名門蘭陵蕭氏的後人,蕭氏建立南齊王朝後,作爲遠支宗室的蕭衍,既是博學多才的一時名士,又是軍政全能的國家重臣。他和沈約、任昉、謝朓、範雲等當時著名文人彼此詩歌會友,被稱爲“竟陵八友”。

同時蕭衍又擔任雍州刺史的要職,坐鎮襄陽,守護國家北境,曾在賢首山之戰,一舉擊退敵國北魏號稱三十萬的大軍。

南齊明帝死後,少帝蕭寶卷(東昏侯)即位,治國無方,濫殺羣臣,京都動盪,人人自危,蕭衍趁機於襄陽起兵,率領上千甲士誓師東征,一路上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擊敗各方敵軍,僅用一年時間就攻下建康,執掌朝政,平定了紊亂的局勢,於公元502年,取代南齊,建立了南樑王朝。

2)、至尊天子:

登上皇位後,蕭衍夙夜不息,勤理政務,即使寒冬臘月也堅持五更起牀,批閱奏章時,哪怕右手凍裂生瘡亦不停筆。他待人謙恭寬和,即使是小吏面聖,也禮遇之如同接待貴賓。

同時施政寬容,每次斷決重罪要犯,必然落淚不忍,鬱鬱不樂。他更多次召見州縣官吏,訓誡他們要廉政愛民,對聲譽良好的廉吏不吝擢升要職。

改定“百家譜”,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選,又立國學,招五館生,不限門第設立雅館、士林館等。

據《梁書》記載,梁武帝蕭衍爲了廣泛納諫,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當時叫函),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覺得自己的才能未盡其用,可以往肺石函裏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麼建議,可以往謗木函裏投書。

蕭衍還下令頒行新曆《大明曆》,此歷由著名學者祖沖之於50年前劉宋大明年間制定,相當精密,直到此時才得以頒佈發行。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第5張

3)、猜忌君王

樑朝衆多開國功臣,皆不得重用,幫助蕭衍登上帝位的心腹謀士沈約,更屢遭譴責,憤懣而死。反而是蕭氏王公宗親紛紛主持各地軍政要務,各大望族的高門名士也紛紛被授予高官顯爵。

蕭衍的六弟臨川王蕭宏,侄子臨賀王蕭正德,次子豫章王蕭綜等人,不但常年爲非作歹,魚肉百姓,更進而圖謀逆亂,蕭衍還是屢加寬赦,不予懲處。

後來,蕭正德和蕭綜逃奔北魏,蕭衍仍多次暗遣使者勸其返回。蕭正德歸國後,蕭衍聲淚俱下訓斥一番,繼續委以重任。蕭綜揚言自己並非蕭衍之子,而是南齊廢帝東昏侯的骨血,他病死敵國後,蕭衍派人將其屍骨盜回,居然還以皇子身份禮葬。

4)、捨身同泰寺

對當時皇族親貴、高門士族和貧寒百姓的尖銳社會矛盾,蕭衍無力從根本上解決,而是一味倡導佛教,妄圖從精神上麻醉廣大民衆去安於苦寒,以修來世。

他四次捨身佛寺,揚言要出家爲僧,勒逼羣臣耗資四億錢給佛寺,將他“贖回”,更大興土木作十二層高塔,建康城下竟有佛寺五百餘所,外觀窮極宏麗,資產更富裕豐沃。

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指的就是佛教在這一時期的盛況。——將大批人力財力浪費於求神拜佛,顯然根本無助於緩和社會矛盾,而完全是飲鴆止渴。

5)、侯景之亂

侯景“少而不羈,見憚鄉里。及長,驍勇有膂力,善騎射。狡猾多計,反覆難知”。後因在東魏鬥爭中失勢而欲投靠西魏,西魏不肯收留他,他於是轉而投靠南朝蕭樑。

梁武帝不聽衆人勸阻,執意接受侯景來附,並授侯景大將軍、封河南王,並都督河南諸軍事。豈料侯景一到河南,便舉兵反叛,四處宣告說南樑朝廷親信小人,朝政昏聵,又廣建寺廟,不問耕織,致使百姓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迅速召集了十萬餘衆,一舉攻破南樑都城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蕭衍轉眼間成爲甕中之鱉,被侯景囚禁於臺城淨居殿,不許與人接近。

6)、臺城身亡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蕭衍躺在臺城皇宮淨居殿,嘴裏發苦,索要蜂蜜不得,在發出了兩聲”嗬!嗬!(表示驚訝)”的聲音後,便在飢渴交攻的慘況中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同年十一月,葬於修陵(今江蘇丹陽市陵口)。諡號武帝,廟號高祖。

梁武帝蕭衍,是史上著名的前明而後昏、晚節不保的君主。他在位的四十八年,是整個南朝數百年曆史裏,持續時間最長、經濟文化最繁盛的時期,被稱爲“文物之盛,獨美於茲”的“天監之治”。然而也正是他的統治末期,引狼入室,養寇貽患,造成給江南社會生產帶來毀滅性打擊的“侯景之亂”,不但讓他自己身死國滅,更令南朝國力大損,元氣大傷,此後被北方政權吞併,成爲大勢所趨的定局。

6、宋微宗趙佶

提起宋徽宗趙佶,絕大多數人的印象首先就是兩個字——昏君。

他重用蔡金、童貫等奸臣,大建宮苑,從全國各地蒐羅花石綱,過着驕奢淫逸的生活,最終斷送了北宋王朝。

但是,我能說宋徽宗並不是徹頭徹尾的昏君嗎?

人家也開明過好嗎?

並不只有我這麼認爲,清代學者王夫之在《宋論》也說過: “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觀。”

1)、廢毒庫

皇宮是用毒最多的地方,裏面常常設有“毒藥庫”。

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有這樣的情節,大臣一不小心惹惱了皇帝,不久就有人送來毒酒,請大臣“體面”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宋會要》及南宋的陸游、王清明,卻都記載了宋徽宗趙佶主動下詔廢毒庫的事,在他們眼中,這是英明之舉。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徽宗巡視皇城,在拱宸門東發現一個與衆不同的庫房。

它與其他的庫房互不相連,周圍寸草不生,看上去有點詭異。

徽宗有些好奇,找來負責的官員詢問。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這裏是宋太祖設立的毒藥庫,兩廣、川蜀一帶的官員,每三年進貢一次各地的劇毒藥品,儲備在這庫房裏,用來殺不軌之臣。

聽了大臣的彙報後,宋徽宗親筆寫詔書:“此皆前代殺不庭之臣,藉使臣果有不赦之罪,當明正典刑,豈宜用此。”

大意是說,大臣犯法,若不是死罪,我沒有必要拿毒藥把他毒死。如果是死罪,朝廷可以公開審理、明正典刑,也沒有必要用毒藥把他偷偷摸摸地毒死。

於是,他做出了“罷其貢,廢其庫”的決定。

兩廣、川蜀一帶的官員以後不必再上供,而庫裏現存的毒藥全部運到城外空闊處燒掉,灰燼埋入地下,標記明白,別讓人畜接近,“疾速措置施行”。

2)、驅珍禽

衆所周知,徽宗善於畫花鳥畫。

在趙佶還在當端王的時候,就在王府裏就養了很多奇異的鳥,他一邊觀察這些珍禽的生活習性,一面搞藝術創作。

當了皇帝后,趙佶也會時不時喂鳥、逗鳥玩。

有個叫江公望的大臣聽說了這件事後前去上奏,“皇上,聽說您宮裏養了許多珍禽。如果這個事情傳出去,讓天下的臣民百姓知道皇上退朝之後的主要事情就是看鳥、養鳥、喂鳥、鬥鳥,會覺得皇帝是玩物喪志,容易引發下面議論。”他提議,將這些鳥都放了。

徽宗考思來想去,覺得江公望說的有道理,便痛下決心將這些珍禽都趕出宮去。

有些鳥在宮中生活習慣了,不願意走,徽宗就與太監一起親自驅趕,一直趕得一隻都不剩。

完成之後,徽宗不忘將結果告訴江公望:“所有珍禽異獸已縱放遣散,只一白鷳,因養之較久,依依不肯去,我以柱杖逐之纔去。”

他命人將江公望姓名刻在杖頭上,以記其諫。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第6張

3)、扯龍袍

“驅珍禽”一事發生後,大臣們勸諫的勁頭就更高了。

右正言陳禾爲了向宋徽宗提意見,甚至一不小心把皇帝的龍袍給撕了。

右正言這個官職的主要職責,就是給皇上提建議。當時陳禾作爲右正言工作得不錯,被徽宗賞識,升遷給事中一職。

升遷之後,給皇上提意見就不是自己分內之事了。陳禾趕緊趁着還未上任的機會,找到徽宗,把一堆治國建議向徽宗進言,一說就是好幾個小時,眼看就到了晚飯時分。

此時,徽宗已經飢腸轆轆,但陳禾一點沒有停止的意思。

徽宗幾次起身,他幾次勸阻。最後徽宗有些不高興地下了逐客令說:“今天時間不早了,就談到這兒吧。你有什麼話,改日再議吧。”說完起身就走。

陳禾一下就急了,他一把抓住皇上的龍袍,沒想到用的勁有點大,龍袍的袖子就給抓了下來。

在古代,扯了龍袍是十惡不赦的死罪,陳禾自己也嚇了一跳。

哪知道徽宗並未大發雷霆,而是用埋怨的語氣說:“正言且慢,碎朕衣矣!”

陳禾一看皇上沒有動怒,隨即回答說:“陛下不惜碎衣,臣又豈惜碎首以報陛下!”

徽宗大喜,勉勵陳禾:“卿能如此,朕復何憂。”

他給陳禾賜坐,讓他把想說的話都講出來。

這件事傳出去之後,朝野盛讚徽宗有古之明君風範。在大臣們眼中,大宋的又一個盛世就要到來。

4)、躲着大臣修宮殿

大臣張商英對徽宗建言稱,雖然大宋國力雄厚,資源很多,但是該節儉的地方還是要節儉。

咱們現在的宮殿都很豪華了,所以不需要動土木的地方我們就不應當動了。

徽宗表示接受。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覺得有一個宮殿太破舊了,就想整修一下,用咱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想進行一下裝修。

那怎麼辦呢?他就對施工人員交代,說你們施工的時候注意一點,如果張商英路過,你們就停工,等着張大人路過之後再施工,不要讓張大人察。

於是施工人員就這樣躲着張商英,幹一幹,停一停,花了很長時間才把這個宮殿給裝修好了。

一個皇帝,想裝修一座宮殿,還要躲着大臣,這種例子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可惜就可惜在,宋徽宗的這種開明的政治態度只是曇花一現。

登基3年後,他開始輕信奸臣、大興土木建造宮室,最終被人們打上“昏君”的烙印。

7、宋高宗趙構

認爲不能完全否定宋高宗的人是這麼想的:北宋時期,金兵攻陷汴京是突如其來的事,而宋徽宗與宋欽宗兩位宋朝的皇帝被作爲俘虜押送北上,而當趙構渡長江遷都南方時,身邊的士兵僅僅只有一千多人,但是他能夠通過各種辦法快速調集士兵守衛住了淮河、長江地區,並且與此同時還建立了南宋,成爲了南宋的開國皇帝,足以可見宋高宗趙構此人還是有能力的。更有人認爲宋朝能夠得以復興,最大的功勞還是在於當時逃跑的趙構,如果不是他逃跑了,那麼留在北方的他就會戰死,之後也就不會有南宋這個時代。

在宋高宗是昏君嗎這個問題上,還有人認爲宋高宗雖然在對金問題上是典型的投降派首領,一味地與金國議和,但是他也曾經指揮過抗擊金軍入侵的宋朝軍隊,更何況在重新建立政權和國家後,仍舊沿用宋朝的國號和正溯,在內政上,宋高宗也曾經過努力解決了農民暴動、兵變等問題,穩定了國家的局勢。

因此關於宋高宗是昏君嗎這個問題,從他所處的環境來看,可以說不能完全將宋高宗否定爲昏君,他只是個有功也有過,功過參半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第7張

宋高宗在他54歲的時候退位,讓位於宋孝宗。做了皇帝的人總想着做更長時間,那麼宋高宗爲什麼會退位呢?宋高宗在退位後還活了25年,那二十幾年中吃喝玩樂都沒漏下,所以,宋高宗退位並不是出於身體原因。有人認爲他退位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做夠了皇帝,還有一個就是退位後,如果遇到金軍攻打的情況,可以更方便逃跑。

有人認爲公元1161年發生的完顏亮打破約定南侵的事情推動了宋高宗作出退位決定。完顏亮當初打破約定的南侵對宋高宗造成的打擊非常大,因爲完顏亮打破的約定是宋金的第二次議和,而宋高宗爲了達成那次宋金議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爲了與金國議和,宋高宗放棄了宋朝幾乎就能收復大片土地,甚至消滅金國的大功,殺掉了愛國良將岳飛,消減了宋朝的軍事力量,還造成了奸臣秦儈的專權,勢力膨脹,最後幾乎被他篡位。可以看出,宋高宗爲了議和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最後卻被完顏亮的南侵打破,受到的打擊會有多大。

之後面對金國失利,內部兵變的情況,宋朝朝廷的官員將領們都主張出戰金國,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但是宋高宗本人個性怯弱,對於這種情況沒有了當皇帝的心思,於是就讓位於他的養子。

在宋高忠看來,即使他退位了,依舊能享受先前的生活水平,即使碰到金國打過來,作爲太上皇的他跑路也沒有多大的約束。這就是宋高宗退位的原因。

8、明神宗朱翊鈞

中國古代皇帝大都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這已經成爲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事情,但是,對於一天連娶九個媳婦的風流皇帝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這個風流皇帝就是明朝的神宗皇帝朱翊鈞。由於明神宗 年號萬曆,因此也稱萬曆皇帝 。

明神宗 朱翊鈞,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爲皇太子,時方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前十年,大學士張居正輔助明神宗 處理朝政,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黎民百姓也能安居樂業。十年後,張居正去世,明神宗 開始親政,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後期因和文官集團的矛盾而罷朝三十年。公元1620年駕崩,傳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後葬於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 罷朝三十年,史學家稱之爲 “醉夢之期”,並說這段時期明神宗 “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那麼,明神宗 是什麼時候從一個立志有爲的皇帝變成一個荒廢朝政的皇帝呢?又是什麼事情讓這位曾經雄心萬丈的大明天子墮落得如此厲害呢?表面看起來,明神宗 荒於政事、不願臨朝的原因,先是因爲寵幸鄭貴妃,後是因爲厭惡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但是,究其主要原因,還是由於明神宗 之身體虛弱,行動不便。當然,其身體虛弱的背後,無疑是酒色財氣的過度。

萬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上了一篇奏章,其中批評明神宗 縱情於酒、色、財、氣,並獻“四箴”。對九五至尊皇帝的私生活這樣干涉,使明神宗 非常惱怒。幸好首輔大學士申時行婉轉開導,說皇帝如果要處置雒於仁,無疑是承認雒於仁的批評是確有其事,外面的臣民會信以爲真的。最後,雒於仁被革職爲民。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明神宗 曾召見申時行等人於毓德宮中,“自辨甚悉”。明神宗 對內閣大學士們說:“他說朕好酒,誰人不飲酒?……又說朕好色,偏寵貴妃鄭氏。朕只因鄭氏勤勞,朕每至一宮,她必相隨。朝夕間她獨小心侍奉,委的勤勞。……朕爲天子,富有四海之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財皆朕之財。…… 人孰無氣,且如先生每也有僮僕家人,難道更不責治?”看來,明神宗 根本不承認雒於仁的批評。

其實,明朝晚期社會好酒成風。清初的學者張履祥記載了明朝晚期朝廷上下好酒之習:“朝廷不榷酒酤,民得自造。又無羣飲之禁,至於今日,流濫已極。……飲者率數升,能者無量。……飲酒或終日夜。朝野上下,恆舞酣歌。”意思是說,明朝晚期對於酒不實行專賣制度,所以民間可以自己製造酒,又不禁止羣飲,飲酒成風。喝酒少的能喝幾升,多的無限量,日夜不止,朝野上下都是如此。明神宗 的好酒,不過是這種飲酒之風的體現罷了。明神宗 在十七歲的時候,曾經因爲醉酒杖責馮保的義子,差點被慈聖太后廢掉帝位。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第8張

至於說到好色,偏寵貴妃鄭氏,這倒是明神宗 十分得意的一件風流事。說起來明神宗 雖然似乎不及他的先祖文治武功,但卻一點使他的先祖望塵莫及。他在萬曆十年,即公元1582年的三月,就曾效仿他的祖父明世宗的做法,在民間大選嬪妃,一天就娶了“九嬪”,也就是一連娶了九個媳婦。這鄭貴妃就是這“九嬪”之一。

當時主持後宮的王皇后容貌平常,又秉持着傳統的“婦德”,明神宗 對她不感興趣,卻對聰慧機敏、風情萬種的鄭氏十分寵愛,平時一般都在她宮中留宿,後宮妃嬪無一人能及。萬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鄭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 馬上當即冊封她爲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但這一晉封卻引起了宮廷內外的紛紛議論。

原來,明神宗 在大婚之前,曾有一次到母親李太后的宮中請安,忽然一時興起,看上了太后身邊一個王姓宮女,就和她鳳倒鸞顛,春風一度。當時,明神宗 還是少年天子,不敢讓母后知道,他大婚時候的所納的“九嬪”中也沒有這位王姓宮女。但是,這位王姓宮女不久便懷孕了,當李太后嚮明神宗 詢問這件事情的時候,他還咬死口不肯承認,後來李太后命人拿出紀錄皇帝行蹤的“起居注”,一對日期,明神宗 纔沒話可說。然而,李太后卻沒有生氣,倒是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抱上孫子了,十分高興。於是晉封王姓宮女爲恭妃。後來,她就給明神宗 生下了皇長子朱常洛。

雖然如此,但明神宗 卻並不喜歡這個王恭妃,那次“臨幸”她不過是一時衝動罷了。等到有了心愛的“九嬪”之一鄭氏,就更是把他們母子拋到一邊了。而當鄭氏也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便立刻封她爲貴妃,而早就生了兒子的王恭妃,卻沒有這種待遇。於是在朝野上下看來,這就是明神宗 打算廢長立幼的標誌了。

其實,不論是皇長子朱常洛,還是皇三子朱常洵,此時都還不過是小孩子,也分不出什麼誰有出息、誰沒有出息。或許在明神宗 看來,到底要立誰不立誰都是自己的家務事,當然是由自己說得算。但那些大臣們可不那麼想,有明一代的大臣們深受理學影響,對於維護禮制有着無比的熱情。當年就和明神宗 的祖父世宗皇帝因爲要不要管親爹叫爹的問題就大鬧一場,氣得世宗皇帝在午門打了一百多個大臣的屁股,成爲震驚一時的“大禮議”事件。是不是管親爹叫爹不過是個稱呼問題,尚且掀起了這般軒然大波。關係到今後誰是下一任皇帝這樣的“國本”問題,就自然更加引起了大臣們的嚴重關注,於是,當年二月,戶科給事中姜應麟首先上奏,主張“冊立元嗣爲東宮,以定天下之本”。

這自然是違背了明神宗 的心意,於是這位官員馬上被貶到遙遠的州縣。但是,一個人倒下去了,還有千萬個人跟上來。一時間,主張立皇長子朱常洛爲太子的奏章雪片一般的飛到了御前,弄得明神宗 暈頭轉向,心煩不已。一氣之下,恨不得像他祖父學習,把這幫不知死活的傢伙也送到午門去打屁股。但是,明神宗 卻比他的祖父多少有些涵養,覺得這麼亂打一氣總歸不大像是“聖明天子”所爲,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拖爲上”的妙計。

明神宗 先是勸大臣們不要着急,皇后還很年輕嘛,萬一她將來生下一個兒子,不就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何必急着現在就立王恭妃的兒子。但是,明神宗 自從寵愛了鄭貴妃,就再也不肯到皇后那裏去,皇后這兒子又從何生起?羣臣們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肯上當,仍然要求明神宗 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無奈之下,明神宗 只好使出了第二招,即於萬曆二十一年,即1593年,準備把皇長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併封王,藉口等他們長大些再擇其善者立爲太子,以此來搪塞朝臣悠悠之口。結果羣臣大譁,明神宗 不得不收回前命。後來這件事情一直爭論不已,其間又出現了不少“妖書”,影射宮廷嫡庶之爭,弄得天下人心混亂。結果,李太后不得不出來干預。她問明神宗 道:“爲何遲遲不立常洛爲太子?”明神宗 慌不擇言說:“他不過是個宮女的兒子罷了。”李太后本是明穆宗的宮女,因爲生了明神宗 才被晉封爲貴妃,後來兒子即位又成爲皇太后的,現在聽到皇帝兒子說出這種話來,不由得勃然大怒道:“你也是宮女的兒子!”嚇得明神宗 趕緊叩首請罪。

得到了李太后的支持,又加上羣臣的壓力,明神宗 只好在萬曆二十九年,即公元1602年十月,無可奈何地立長子朱常洛才爲皇太子。至此,“國本之爭”告一段落,朝野上下才算安頓下來。

羣臣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明神宗 心裏卻憋了一口氣。於是他產生了報復心理:你們既然不讓我立喜歡的兒子做太子,那我就“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乾脆“罷工”。

在這方面,明神宗 敢想敢幹,想到做到,不讓其先輩。他先是不肯上朝,又不肯“召對”大臣,於是慢慢地就連內閣的大學士們也很少見到他的面了;後來更是發展到不批奏章,臣下們的奏章一概“留中”不發。明神宗 心裏明白,對於那些他不喜歡的奏摺,只要一加以貶斥,馬上就會給朝臣們找來更多的上奏理由,又使他們得到了“訕君買直”的機會。現在乾脆給他一個不理,讓這幫“忠君愛國”的臣子們面對皇帝的影子作戰。至於他自己,就躲到深宮裏與他心愛的鄭貴妃風花雪月去了。

明神宗 沉迷酒色,不但迷戀鄭貴妃,而且竟然還玩起同性戀的勾當,就是玩弄女色的同時,還玩弄小太監。當時宮中有十個長得很像定陵出土的刺繡百子女夾衣秀的太監,就是專門“給事御前,或承恩與上同臥起”,號稱“十俊”。所以,雒於仁的奏章中有“幸十俊以開騙門”的批評。這一點,明神宗 與他的祖上明武宗有一點相像。至於貪財一事,明神宗 在明代諸帝中可謂最有名了。他在親政以後,查抄了當朝重臣馮保、張居正的家產,還讓太監張誠全部搬入宮中,歸自己支配。爲了掠奪錢財,他派出礦監、稅監,前往各地四處蒐括民脂民膏。

由於酒色的過度,使明神宗 的身體極爲虛弱。還在萬曆十四年,即1586年,年僅二十四歲的明神宗 就傳諭內閣,說自己“一時頭昏眼黑,力乏不興”。禮部主事盧洪春爲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虛則頭暈目眩,腎虛則腰痛精泄”。萬曆十八年,即公元1590年正月初一,明神宗 自稱“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萬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明神宗 曾因爲病情加劇,宣召首輔沈一貫入閣囑託後事。可見,此時明神宗 的身體狀況實是每況愈下。因此,明神宗 親政期間,幾乎很少上朝。他處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面傳遞。萬曆年間開展的平定啺菖崖搖⒃秸⑵蕉ㄑ鈑α馴淶熱笳鞣サ木灤卸際峭ü橢嫉男問劍皇譴蟪濟撬M?ldquo;召對”形式。在三大征伐戰事結束之後,明神宗 對於大臣們的奏章的批覆,似乎更不感興趣了。所以,明神宗 荒廢朝政的情形,有着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不願意上朝聽政;後一階段是連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覆,直接“留中”不發。

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朝政大事的惟一決策者。一旦皇帝不願處置但又不輕易授權於太監或大臣,整個朝廷的運轉就可能陷於停頓。因此,明神宗 爲了討好寵妃而採取的這種不負責任的“罷工”,無疑給大明王朝帶來了致命的後果。

據有關史料記載,到萬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定製官員空缺的現象已然非常嚴重。這一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按正常的編制,南、北二京六部應當有尚書十二名,侍郎二十四名,這時總共缺了近三分之一。到萬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朝廷中央九卿要員中空缺一半,有的衙署竟然一個人也沒有。到了萬曆四十年,即公元1612年,內閣僅剩下了葉向高一個人,六部九卿僅趙煥一人,都察院已經連續八年沒有正官。

而地方的行政管理,有時必須由一個縣的知縣兼任鄰縣的知縣。從這樣的情形,可以想見萬曆後期朝政運作的效率。神宗萎靡委於上,百官黨爭於下,這就是萬曆朝後期的官場大勢。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衆多。大明王朝幾乎癱瘓,已是到了崩潰的邊緣。因此《明史》在明神宗 的蓋棺定論時說:“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9、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漢族,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號嘉靖,後世稱嘉靖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由於武宗死後無嗣,因此張太后(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後期雖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爲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間鞏固了明代的統治,爲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嘉隆萬大改革奠定了基礎。

嘉靖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爲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爲人聰明,尤其在書法和文辭修養都有不錯的造詣。同時也特別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後半夜。雖然清人編纂的《明史》說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練道修玄,但是卻始終牢牢掌控着整個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

史書評價嘉靖帝爲“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

倭寇攪得天下大亂,在位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幹啥吃的?

在一般人眼裏,這個皇帝不愛江山愛煉丹,不弄國事弄女人,地地道道的“昏君”——你們全被忽悠了。歷史不是評書演義鼓兒詞,朱厚熜一點都不“昏”,他刻薄精明,大權緊握,皇位坐得穩穩當當。

一、嘉靖三十四年夏天的朝會上,朱厚熜發怒了。

這個性格古怪喜怒無常的皇帝經常發怒,但這次他的怒火不是因爲大臣的青詞寫得不滿意,也不是因爲吃了道士獻上的春藥晚上沒起作用,而是爲了倭寇。

再確切些說,朱厚熜不是因爲倭寇侵擾子民而發怒,而是爲了自己對遠在千里的東南沿海這場莫名其妙的倭患,始終如同隔岸觀火,他在生氣跪在前面的這些大臣——“坐視賊欺,無一策平剿!”

後世人喜歡說朱厚熜是昏君,從國家利益來說,沒錯。但從個人利益看,朱厚熜卻一點不昏,一向是個不容人臣擺佈的精明人。

朱厚熜有什麼個人利益?做皇帝啊。他在位四十六年,天災人禍不斷,皇帝的寶座卻穩穩當當。

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這個年號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長的年號(最長的是萬曆)。這兩個字什麼意思?嘉,美也;靖,安也。嘉靖者,禮樂教化、蔚然於安居樂業之中也。

說來諷刺,嘉靖年間恰恰是明代自然災害最多的年份,加上北虜南倭,和“美”、“安”一點也沾不上邊。海瑞在他出名的《直言天下第一疏》,毫不掩飾地直言:“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氣得朱厚熜把奏摺一扔,嘶啞着嗓子大喊:“快抓這個人!別讓他跑了!”

二、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代外藩而入主帝位的第一人。

他是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原本襲封爲興鮮王,在湖廣的安陸當魚肉鄉里的一方藩王。不料天上掉餡餅,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年僅31歲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突然吐血駕崩。朱厚照一生好色荒淫卻沒有生出一個兒子來繼位,按照“兄終弟及”的祖訓,遠在幾千裏外偏僻之地的朱厚熜被迎來北京,成爲紫禁城的主人,時年才15歲。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第9張

外藩入京做皇帝不是那麼輕鬆的,畢竟沒有皇太子的正統地位。受到以首輔楊廷和爲主的大臣擁戴是一回事,確立自己乾綱獨斷的皇帝威風是另一回事。少年天子朱厚熜坐上皇帝寶座的前兩年,表現是異常英明的。剷除宦官勢力,清理天下田產,開放言路,大有中興之君的趨勢。《明史》誇獎其:“求治銳甚,力除一切弊政。”

不過,隨着少年一天天長大,翅膀硬了的朱厚熜最需要證明一點:他可以不是個好皇帝,但絕對是一個說一不二的天下第一人。

朱厚熜繼位第三年,發生了歷時三年半之久,史稱“大禮議”的政治事件,朱厚熜終於充分顯露出皇權的淫威。起因是朱厚熜提出要追尊其生父爲“皇考”,意思就是把自己老爹的名號排進正統。這下,古板守禮的大臣們不願意了:這不是亂了萬世綱常嗎?以首輔楊廷和爲首,百官一致反對,上疏說應該以孝宗爲皇考,以興獻王爲皇叔。

朱厚熜當然不樂意自己的親爹成爲“皇叔”,憤怒的說:“難道父母還能更換嗎?”爲了這個名號,他和大臣們爭執了長達三年半的時間。最後在楊廷和被迫辭職後鬧到最激烈:229名大臣跪伏於左順門請願,高呼“高皇帝”、“孝宗皇帝”在天之靈,“聲震闕廷”,從早晨跪到中午,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思。

結果呢?17歲的青年皇帝勃然大怒,命令將134人抓起來下獄,四品以上者奪俸,五品以下者杖之,以至17人被當場杖死。依靠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朱厚熜勝利追尊其父爲“皇考、獻皇帝、睿宗”。

此後,板子打大臣屁股就成了嘉靖年間的獨特一景。皇帝倔,大臣也倔,遇到所謂的原則問題毫不退讓。嘉靖一朝,大臣被杖二百餘人,死者超過前代五倍多,

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三、不過,有的時候大臣被打得不冤枉。比如在抗倭問題上。

朱厚熜是個喜歡祥瑞的皇帝,聽到大臣報地震、乾旱等天災尚且發脾氣,對被倭寇攪得一團糟的東南沿海,更是一肚皮的惱怒:“南北兩欺,倭賊殘毀地方尤甚!”

可是,沒有哪一個大臣能拿出像樣的策略。前線的抗倭大員忙碌一團,要兵要糧要錢,但勝仗難得打一個;後方的御史只管痛心疾首的彈劾前線大臣“玩忽職守,空耗餉銀。”遠離前線的各司大臣則各自異想天開,有的建議開市,有的建議祭神。

朱厚熜越發摸不着頭腦,怒火更甚,於是就罪名列得更多,板子打得更響。嘉靖倭患最厲害的二十年裏,各部尚書23人次被罷官,方面大員27人次被鎖拿下獄、被斬首。

說起來,朱家的皇帝歷來有遷怒大臣的習慣,到了他的重重孫子崇禎皇帝,在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的前夕,面對羣臣說了一句出名的話:“我不是亡國之君,你們卻是亡國之臣!”

只有一個人的奏章引起朱厚熜的重視,馬上宣旨施行。這份奏章來自浙江總督楊宣,他奏請朝廷派遣使者到日本,與日本國王直接交涉。不過,派出的使者鄭舜功一行從廣東經大小琉球到達日本九州後,人生地不熟,轉了一大圈也沒見到“日本國王”,只好鎩羽歸來。

朱厚熜很納悶:“自己的臣民到外國作惡,日本國王爲什麼不管?要是我,早就誅他們九族了!”想法很主觀很天真。

10、明思宗朱由檢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吊,正統意義上的明王朝滅亡了,後人在評論崇禎皇帝時,有一種論調特別受人尊崇,那就是“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很多人都認爲崇禎皇帝勤勉有加,爲病入膏肓的大明拼命續命,並沒有歷史上那些亡國之君的荒淫腐敗之相,彷彿一切的錯都是崇禎朝的大臣們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筆者認爲並非如此,朱由檢的無能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其實大明王朝在朱由檢的手上並不是非亡不可,朱由檢面對的問題主要是兩個,一是西北地區的“流賊”,就是農民起義軍隊,李自成、張獻忠等,二是來自東北地區不斷壯大的後金(清朝)。崇禎皇帝同時面對着這兩大強有力的對手,拆東牆補西牆,最終兩邊都沒堵上。

但是,在崇禎年間,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嗎?其實,至少有兩次機會,崇禎皇帝可以挽回局面,或者至少可以爲大明王朝再爭取幾十年時間。

第一次是崇禎十五年(1642年),大明王朝同時面對農民軍和滿清內外交困已久,不堪重負的兵部尚書陳新甲派遣使者與清朝議和,後此時被崇禎皇帝知道,召見陳新甲,之後崇禎皇帝默許陳新甲與清方議和,其實這也不失爲一個辦法,當時雖然清朝已經在東北佔據了有利的地位,關外幾乎已經全部喪失,但是皇太極並沒有入主中原的想法,而且皇太極終其一生也未能正面突破山海關。

如果能以山海關爲界,先與清廷議和,平定內亂後休養生息,再與皇太極一爭高下,關外之地失而復得也未可知。即使不能收復關外之地,但是至少能力保關內不遭受滿清鐵騎的踐踏,不致使華夏民族衣冠淪喪。

可惜,最終祕密和談的消息被言官們得知,言官們紛紛上書彈劾陳新甲,愛面子的崇禎皇帝只好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陳新甲,最終和談也不了了之,崇禎皇帝只得繼續兩面作戰。

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他們分別有哪些昏庸事蹟! 第10張

第二次是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陝西西安稱帝,並率大軍一路東征,一路上勢如破竹,李自成一月份從西安出發,三月份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其實,這一段時間,朱由檢完全有時間進行轉移,崇禎皇帝可以遷都到南京,明朝有個先天優勢,明朝是兩都制,南京有一套備用班子,只要皇帝南下,到了南京以後政府機構可以照常運作,而且當時南方還有相當多的兵力可堪調用,與李自成劃江而治、甚至劃淮而治都是很有可能的。

從後面南明的歷史中就可以看出,清軍消滅了李自成之後南下,南明尚有江北四鎮、湖南何騰蛟、福建鄭芝龍等兵力,再加上崇禎皇帝無可置疑的正統身份,南方軍民必定跟隨崇禎一起抗擊以異族身份入侵的清兵。

而且,南下之後的朱由檢還有一個優勢,雖然說出來很多人要罵人,但是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南下之後朱由檢雖然丟掉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但是也是丟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西北與河南遭到流賊的破壞,山東則經常遭到滿清的侵略,此時的北方已經是一個爛攤子了,全靠江南的財政支持,如果沒有北方的拖累,朱由檢完全可以憑藉南方的經濟和兵力,鞏固長江或者淮河防線,而且李自成將會夾在朱由檢和滿清之間,南下之後的崇禎皇帝將會處在一個十分有利的位置,反而是李自成將要承受南北雙方的壓力。

如果崇禎皇帝能夠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果斷拋棄北方,將一舉扭轉兩面作戰的不利局面,而且能夠利用江南的經濟構築堅固的防線,再圖恢復也未可知。

有人說,明朝276年“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些品質能夠做到固然好,但是也應該審時度勢。“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崇禎皇帝是不割地,但是自己死後明朝的全部領土都成了滿清的,這就是不割地?崇禎皇帝是死社稷了,但是留下的百姓呢?任由他們被異族欺凌?任由民族文化和傳統遭到敵人的摧毀?難道這就是一個帝王應該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