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多爾袞39歲暴斃,他的死因是什麼?

多爾袞39歲暴斃,他的死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多爾袞。

多爾袞是否會改變皇太極時期的戰略?

皇太極在世時經常感受到的“四境逼處”的局面,完全被改變了。此時明朝已經無力顧及關外,加上洪承疇、祖大壽等人投降,清政權進一步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地位。

那麼,多爾袞成爲清最高決策人之後,面對這種急劇發展的形勢,他是繼續執行“自固”的方針,仍舊“持重”;還是隨着形勢變化而改變戰略呢?

1644年是清政權取代明朝的關鍵一年。三月,多爾袞得知駐守寧遠的吳三桂調赴京師,立即下令準備糧草、休整兵馬,準備四月初大舉進攻。

四月初四,大學士范文程上書,提出改變策略,這也是使多爾袞入主中原的重要建議。最終,多爾袞成功地爭取了吳三桂,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多爾袞在“山海關之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在這一戰中,隱兵蓄銳,“坐山觀虎鬥”,之後窺探到有利的戰機,便後發制人擊敗了李自成。

由此可見,作爲滿族新興勢力代表的多爾袞,果斷地改變了皇太極時期的戰略,從“持重前進”轉變爲“積極進取”,爲清政權奠定了奪取全國政權的基礎。

多爾袞39歲暴斃,他的死因是什麼?

多爾袞不斷爲集權創造條件

“山海關之戰”結束後,多爾袞一方面令吳三桂追擊李自成;另一方面在向北京進軍途中再一次嚴明軍紀,改變了歷次入關時“攻掠兼施”的政策。

多爾袞利用漢地主階級的復仇心理,在竊取農民起義勝利果實後,爭取到了華北地主階級的擁立。如此一來,清政權入關前所制定的“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成爲漢地主階級意志的集中反映,得到了他們的積極響應,從而加速了明清交替的進程。

清入關以後,多爾袞不斷爲集權創造條件。他繼承並發展了皇太極“知漢人者,莫如漢人”,使漢人“爲國家效用”的政策。甚至可以說,在爭取和利用漢人的問題上,多爾袞比皇太極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重要的一點是,多爾袞把集權的矛頭,指向了滿洲權貴。他嚴格控制權力,要求臣下一切皆聽命於攝政王,從各方面尋找藉口削弱宗室諸王的權勢。

多爾袞爲清朝皇權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爲福臨親政樹立起皇權的絕對權威。從順治帝親政開始,前幾任皇帝的統治都相對穩固,這和多爾袞爲清朝奠定集權專制的基礎,是分不開的。

多爾袞39歲暴斃,他的死因是什麼? 第2張

多爾袞死亡之後的情況很詭異

關於多爾袞死因,清朝正史皆含糊其辭,學界亦莫衷一是。有學者在《北遊錄》中,發現相對全面的、有關多爾袞死因的記載,他們認爲多爾袞暴斃,並非是因爲生病,這裏面大有文章。

根據記載,39歲的多爾袞膝蓋受傷後,還能外出打獵,而且他患病時頭腦還是清醒的。他讓阿濟格率領騎兵回京,但大學士剛林有所察覺,派人率先回京緊閉城門,結果騎兵全部被殺。

多爾袞死後,他打獵的隨行人員中,多尼被封爲和碩信親王、滿達海被封爲和碩巽親王,這是很詭異的情況。因此,許多學者認爲多爾袞死於謀殺,而這起事件是大清皇位爭奪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