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竇融辛苦打下4000裏江山,爲何卻無償送給劉秀?

竇融辛苦打下4000裏江山,爲何卻無償送給劉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竇融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然而有一個人,他憑自己的威望和智慧打下了4000裏江山,卻不貪戀權位、擁護統一,將自己辛苦保住的江山拱手讓給光武帝劉秀,成就了千古美名,給自己家族帶來了600年的富貴,而這個人正是東漢開國元勳——竇融。

竇融出身貴族世家,七世祖爲孝文竇皇后之弟竇廣國。從此以後,竇氏以扶風作爲郡望,因此成就了著名的扶風竇氏。從漢初到漢末,竇氏家族一直枝繁葉茂,每代出現了2000石(相當於部級官)以上的高官。

竇融辛苦打下4000裏江山,爲何卻無償送給劉秀?

竇融青年時,是遠近聞名、急公好義的俠客,是長安城內知名的人物。王莽篡漢後,竇融一度爲其效力。地皇三年(22年),竇融參與了著名的昆陽之戰。誰知“位面之子”劉秀有如神助,以3000銳卒大破王莽42萬大軍,直接奠定了“新滅漢興”的格局。

竇融逃回長安後,被王莽任命爲波水將軍,引兵至新豐,企圖堵截起義軍西進。其後,更始帝的漢軍殺入函谷關,竇融見起義軍勢大,也就識時務地向漢軍投降了。更始帝見竇融能力出衆,便將之任命爲鉅鹿太守,想讓去河北赴任。

然而更始帝胸無大志,其部下更是抄掠成性,竇融目睹這一切後,敏銳地意識到,更始政權絕不會長久。於是他花錢找關係,改爲前往河西地區赴任。竇氏家族曾有多人在河西做官,知其土俗,於是竇融對其兄弟說:

“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帶河爲國。張掖屬國精兵萬騎,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遺種處也。”

所謂河西,也就是今天的河西走廊,漢武帝年間爲霍去病所奪,並在此處建立了河西四郡(漢昭帝年間擴充爲五郡)。此地連接關中和西域,羌胡環繞,有山河之險。在亂世,這是割據自雄的最佳去處之一。因此竇融舉族遷往河西,可謂是目光遠大、高瞻遠矚。

達到河西后,竇融撫結雄傑,懷輯羌衆,頗得河西民心。其後他又與其他的河西太守歃血爲盟,建立五郡同盟。當時,竇融手握河西五屬國的羌胡騎兵,兵力最雄厚,因此被一致推選爲大將軍,成爲河西4000裏江山的主宰。

在河西,竇融勸課農桑,招撫胡人。同時他還練兵馬,修烽燧,時刻防備羌人與匈奴人的侵襲。在竇融的統治下,河西成爲漢末亂世中的一片綠洲。就這樣,河西五郡的實力逐步強大,具備稱王甚至稱帝的基礎。然而竇融心向統一,面對王位的誘惑,卻能堅持自我。

劉秀稱帝后,對其早已仰慕至極的竇融立即給他寫信,希望能夠歸附。然而當時割據隴右的隗囂將竇融與劉秀分隔開來,河西與東漢並不能直接相通。與竇融不一樣,隗囂是一個妄圖割據自雄的野心家。爲了實現長期割據,避免腹背受敵,他多次拉攏竇融,希望其與自己一樣據土稱王,共同對抗劉秀的統一攻勢。他甚至在信中赤裸裸地對竇融說:

“今豪傑竟逐,雌雄未決,當各據其土字,與隴、蜀合從,高可爲六國,下不失尉佗。”

對於隗囂的利誘,竇融絲毫不爲所動。相反竇融還主動發兵,和劉秀一起夾擊隗囂。公元33年,隗囂敗亡,竇融的歸附之路終於暢通。於是,竇融放棄了自己在河西的一切權位、財富,舉五郡之衆歸降於劉秀。

竇融到達洛陽後,劉秀給予了他常人無法想象的封賞,不僅位列諸侯,封爲三公,“賞賜恩寵,傾動京師”。此外,劉秀承認了竇融“老牌外戚”的機會,還與之結爲親家。

竇融功高蓋世,卻深明明哲保身之道,他曾多次上書要求退回封賞和官爵。然而劉秀卻給予了他更高的禮遇,最終竇氏一門貴顯,有“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與並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數,於親戚、功臣中莫與爲比。”

竇融辛苦打下4000裏江山,爲何卻無償送給劉秀? 第2張

竇融雖然沒有位列著名的“雲臺二十八將”,但從實際地位來說,竇融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功臣。竇融的謙退給家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竇氏一族的富貴與東漢相與始終,涌現出2個皇后,2個大將軍。其中,孫子竇固、曾孫竇憲均是擊破匈奴的名將,玄孫竇武是東漢士人的首領,位列三君,可謂英才輩出。

東漢滅亡後,扶風竇氏仍爲關中的望族,屢次和皇家結親。從北魏、西魏到北周,扶風竇氏出現了好幾位皇后,曾位列北周八柱國將軍,是關隴集團的重要組成成員。到了隋唐時期,竇氏仍爲重要的外戚,可謂顯赫一時。

竇融知天命、明大勢,不貪戀權位,擁護統一,最終給自己和家族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富貴。從東漢到唐朝,其富貴竟延續了600多年。從此以後,竇融成爲中國大一統和反對分裂的政治象徵。每當分裂時期,竇融的故事便會被一再提起。統一是大趨勢,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與其螳臂當車搞分裂,還不如學習竇融擁護統一,既利國利民,也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