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安史之亂爆發,根本原因是人口太多了嗎?

安史之亂爆發,根本原因是人口太多了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安史之亂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安史之亂之前,大唐萬邦來朝,全球中心;首都長安更是熙熙攘攘,光耀萬年!詩聖杜甫曾作詩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給大家展現了大唐開元盛世的絢爛風景!

安史之亂爆發,根本原因是人口太多了嗎?

盛世長安

可是,一場安史之亂,讓之後的大唐苟延殘喘,連長安都被洗劫一空。魯迅先生曾說過:“悲劇就是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那麼安史之亂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悲劇。過去很多後人都把安史之亂的罪過歸於唐玄宗“李隆基”,認爲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後期沉迷享樂,不思朝政,寵信楊貴妃,重用奸臣,尤其是最後的兩位宰相,一個是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一個是不學無術的楊國忠,他們排斥忠良、敗壞朝政、禍國殃民。官制的腐敗給了安祿山可乘之機,再加上楊國忠任宰相期間,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動輒發兵攻打邊境少數民族,尤其是多次出兵南邵,均慘敗而回,加重百姓負擔,損耗國力,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

唐玄宗李隆基

但是安史之亂真是因爲李隆基而造成的嗎?李夫子不認爲是這樣,安史之亂這口鍋還真不能都甩給李隆基,因爲這場禍遲早會發生,不要說李隆基阻止不了,就是李世民來了也一樣白搭!爲什麼呢?李夫子給大家分析一下。

“馬爾薩斯人口論”是導致安史之亂的根源

在分析安史之亂爲什麼發生之前,得先了解一個概念:“馬爾薩斯人口論”!這個概念是以英國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爲名提出的一個觀點,他認爲人口增長是以幾何倍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源僅僅是以算數級別增長的,那麼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說人口越來越多,但人們生存需要的資源卻跟不上人口的增長速度,自然會導致人均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少,人們就會越來越貧窮,最終引發戰爭,如一戰、二戰,通過消減人口來進行資源的再分配!而中國古代同樣適用於這種情況!

安史之亂爆發,根本原因是人口太多了嗎? 第2張

人口增長導致戰爭頻繁

縱觀中國古代,但凡超過200年以上的王朝都是通過戰爭創建的,而非通過宮廷政變、陰謀篡位!無論是西漢也好、唐宋明清也罷,都是國祚200年以上的王朝,全部是經歷過空前慘烈的統一戰爭而建立的。而王朝的興衰同樣符合“馬爾薩斯人口論”。因爲古代戰爭對人口的損失非常的大,由於土地荒蕪導致的饑荒、戰爭殺傷導致的瘟疫都令人口銳減,幾十年的混戰下來,人口都能銳減七八成。根據古代歷史人口變動的特點和7次人口大衰減時的信息顯示,中國古代人口變動最大的一次就是東漢末年,由5700萬人口直接銳減到1660萬,下降比例高達70%!曹操曾寫過一首詩,說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由此可見戰爭對人口的損失得多大!

然而當亂世結束,國家統一,新朝初立之時,這就變成了一個開局很好的現狀,這個時候土地資源非常充沛,因爲人口銳減,等國家統一之後,剩下來的人會發現土地多到耕種不完,所以當王朝統一之後休養生息幾年,一般都會迎來盛世,比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仁宣之治等,說白了這都是戰爭之後帶來的紅利,老百姓不愁沒有土地耕作,地多人少,所以百姓們不愁吃喝,自然就盛世了,但可惜這樣的日子並不長久!

盛世統一

古代人口是重要的資源,所以並不提倡計劃生育,提倡的都是多子多福,所以安定下來的古人沒有什麼生存威脅,就會一門心思的造人,古代盛世的人口也就呈幾何倍數的增長,所以經過貞觀之治的唐朝,其人口就一發不可收拾的增長起來了。據“中國古代人口記錄”顯示,大唐天寶14年,安史之亂髮生的前一年,唐朝的人口創紀錄的達到了5200多萬,很多現代學者普遍認爲,考慮到當時諸如僧侶、奴僕、士兵、外族等不計入人口統計,唐朝實際上的總人口應該能達到8050萬人!

安史之亂爆發,根本原因是人口太多了嗎? 第3張

盛世人口爆發式增長

人口數的增長意味着必須要有更多的土地來養活這些人,據《新唐書》、《通典》等記載,可以直觀的反應出唐前後期全國地區的糧食生產情況。當時平均畝產量不少於1石,折斤算就是一畝地差不多100來斤,新開荒的地或貧瘠的地可能要少一些,而較好的收成可以達到一畝地200多斤收成,最高的能達到一畝地660斤左右!

雖然生產資料看起來略微增加了一些,但根據唐朝的土地制度,官府手裏已經沒有這麼多土地分給百姓耕種了。而土地不夠,那唐朝的兵役制度“府兵制”就很難維持下去,因爲唐朝的府兵都是按均田制授田,免除租、庸、調,這種優惠政策是府兵制的經濟基礎,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大量田地都集中在李唐王室、官僚貴族、富商大賈、寺院、地主手中,國家控制的土地大量減少,幾乎無田可授,府兵制自然也就無法推行了!

府兵制變爲募兵制奠定了安史之亂的基礎

唐朝就由府兵制轉爲了“募兵制”,募兵制是由朝廷供應,士兵負擔輕,而朝廷負擔很重,最後導致國家財政無力支付軍隊的費用,所以不得不把軍費轉嫁一部分給節度使,於是就相當於給了節度使在領地內募兵和收稅的權利,這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國家資源,但同樣也是因爲這個政策形成了半封閉土著武裝集團,最終無論是節度使還是宦官都可以有效的控制藩鎮兵或神策軍,對中央和皇帝形成了挑戰,而中央卻很難滲透進地方軍隊。所以向安祿山、史思明這樣的節度使在領地內就是個土皇帝,完全掌握了財政和軍隊的他們想向皇帝發起戰爭,自然也就易如反掌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