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殺人不用償命?漢代瘋狂的復仇風潮

殺人不用償命?漢代瘋狂的復仇風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從伊斯坦布爾開往倫敦的列車上,忽然發生了一起謀殺案。一位名叫雷切特的商人被人謀殺,手法相當殘忍,死者身中十二刀死去。

大偵探波洛也在車上。本打算置身事外的他,在列車董事兼多年好友的再三懇求下,決定揪出這個殘忍的殺人兇手,將其繩之以法。調查就此展開。

以上情節來自最近上映的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它改編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說。阿加莎是英國非常著名的女偵探小說家,她與日本的松本清張、英國的柯南·道爾並稱爲世界推理小說的三大宗師。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阿加莎的代表作,擁躉無數,曾數次被搬上熒幕。這部作品爲什麼如此受歡迎?

一方面當然是因爲作者高超的創作水平,另一方面則在於這個故事的類型——它是一則復仇故事:十二位乘客冒着生命危險,精心策劃這場謀殺案,爲的只是給慘死的阿姆斯特朗一家報仇雪恨。

殺人是不對的,然而爲親人、朋友復仇卻令人同情。這種對復仇現象的認同普遍存在於各個文明之中。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臥薪嚐膽、趙氏孤兒···等等,種種廣爲流傳的故事無不反映了這一點。

殺人不用償命?漢代瘋狂的復仇風潮

網絡配圖

不過,殺人畢竟不容於國法。這種法與情的矛盾,讓以正義自持的波洛糾結萬分,即便他最終做出了選擇,這種困惑也始終陪伴着他。

不過,同樣的情況,如果發生在漢代中國,這樣的心路掙扎大體很難發生。

讓我們先從一則有名的復仇故事入手。

酒泉有女子名趙娥,父親被同鄉的惡霸李壽殺害。趙娥有三個弟弟,他們發誓要爲父親報仇。不料天有不測風雲,這年突然發生了瘟疫,三個弟弟都喪命其中。

李壽聽聞後非常高興,特意大宴賓客進行慶祝。他對人說:趙家男人全都死了,只剩下女流之輩,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是啊,一個弱女子能掀起什麼風浪呢?

然而,直男癌李壽註定要爲自己的言行買單。自弟弟死後,復仇之事成了趙娥生活的全部。她每天磨刀霍霍,時刻觀察李壽的出行路線,尋找下手的機會。

耳目衆多的李壽得知後,立刻嚴加防備。每次出行都是乘馬帶刀,以防範趙娥。如此一來,趙娥很難找到合適的時機。

十年的時光匆匆過去了。堅持不懈的趙娥,終於逮到了一個天賜良機。在漢靈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二月上旬的這天早晨,趙娥乘車與李壽在都亭前相遇,她立刻下車扣住了李壽的馬匹。

李壽猝不及防,震驚之下就要逃跑,然而已經晚了。趙娥抽出大刀便向他砍去。一刀飛起,砍中李壽及其坐騎。李壽被驚馬摔倒仔路邊溝中,趙娥上前繼續追殺,不料,刀卻砍中了樹木,由於力氣太大,一時無法拔出。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緊接着,兩人進行徒手格鬥,受傷的李壽最終不敵,被趙娥取出自己的佩刀所殺。蒼天可鑑,弱女子趙娥終於替父親報了仇。殺了李壽後,趙娥並沒有逃亡,而是從容地提着他的頭顱去投案自首。

面對趙娥的自首,先是當地縣令不願實施逮捕,並有意拋棄官位與她一起逃亡。在趙娥拒絕後,案件上報到了郡裏。主管治安的郡尉也是由衷讚歎她的行爲,先是私下溝通,讓她自己跑路,協商不成後便強行讓人把趙娥押回家,正就是不讓她入獄。

隨後,郡、州的地方長官聯名上表朝廷要求特赦,最終靈帝下令,赦免趙娥的罪行。之後,九卿之一的太常張奐還專門獎賞她二十匹束帛,而當地則爲她專門修建石碑立傳。

於是,本是殺人犯的趙娥,反而成了名聞天下的道德楷模。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不免有些詭異。趙娥的遭遇,並不是個案。

東漢人董子張的父親爲同鄉人所害,他自己沒等報仇便身患重病。病危之時,朋友郅惲前來看望,董子張已經欷歔不能言語,只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對方。

郅惲明白朋友的心事,於是迅速殺了董子張的殺父仇人,並提着他的腦袋到子張牀前。董子張見此,終於欣慰地離開了。

殺人不用償命?漢代瘋狂的復仇風潮 第2張

網絡配圖

殺人後,郅惲直接自首,儘管縣令卻不願逮捕他,郅惲卻自願入獄。不過,縣令使出絕招,拿自己的生命去威脅郅惲:如果你不跟我出去,我分分鐘死給你看。

郅惲只得出獄。因爲這件事,郅惲爲時人極力稱讚。

雖然在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屢見不鮮,但復仇行爲在漢代更爲突出,乃至於成爲一種社會風俗。上至皇親貴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各個階層之中都有着濃郁的復仇風。

東漢太學儒生崔瑗的哥哥被人殺害,他親自手刃仇敵,爲其報仇。漁洋人陽球是當地的豪族子弟,曾有郡吏侮辱他的母親,陽球二話不說,集解一羣少年人,殺掉郡吏並滅其家。

東漢南陽太守杜詩,弟弟被人所殺,他想的不是走法律程序,而是直接僱人幹掉了兇手。東漢壽光侯劉鯉因爲劉盆子殺了他的兄長,便以牙還牙,殺了劉盆子的兄長劉恭。

當然,最霸氣的還要數對皇帝的復仇。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路過趙國。趙王張敖對劉邦非常恭敬,一方面是因爲劉邦爲皇帝,另一方面因爲劉邦是他岳父。

然而,劉邦流氓脾氣又發作了,面對張敖的禮待,他卻顯得相當傲慢無禮。趙國羣臣異常惱怒,認爲劉邦是有意侮辱,便密謀刺殺劉邦以復仇,史稱柏人事件。

漢代復仇風氣的普遍流行,可以從當時官員的奏摺中清晰地看出來: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今人相殺傷,雖已伏法,而死結冤仇,子孫相報,後忿深前,至於滅戶殄業,而俗稱豪健,故雖有怯弱,猶勉而行之,此爲聽人自理而無復法禁者也。”

與復仇行爲的普遍相比,漢代社會更與衆不同的,是從官員到知識界都對復仇者的一致認同。

東漢人蘇不韋爲報父仇,多次實行刺殺李暠的行動,奈何都沒有成功。隨着李暠防範越來越嚴密,蘇不韋深知再也沒有下手時機了。

於是,他果斷趕回李暠的家鄉,掘開了李暠父親李阜的墳墓,割下李阜的腦袋,以祭典於父親的墓前。

太原名士郭林宗聽說後,對此大加稱讚:蘇不韋爲了復仇,竭精憚慮,百折不撓,而他只是一介平民,這種行爲難道不比伍子胥更值得稱讚嗎?

在上面提到的趙娥事件中,當地縣令寧願罷官,也要放走趙娥。在郅惲的例子中,當地官員爲了放復仇者生路,竟然拿自己的生命來要挾。

如此種種,可見一斑。

殺人不用償命?漢代瘋狂的復仇風潮 第3張

網絡配圖

漢代爲何有這樣瘋狂的復仇風氣?而精英階層又爲何普遍認同呢?

對於第一個問題,最容易想到的理由是,古代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有權有勢之人往往逃脫法律的懲戒,於是私人的復仇便層出不窮。

然而,要反駁它其實不難。

其一,復仇行爲並不只限於無權無勢的平民階層,王公貴族也有此風氣;其二,執法者對於復仇者的寬容,不惜知法犯法甚至寧可罷官,也要放縱復仇者的行爲非常普遍。而這,是復仇行爲盛行的重要原因。

有此兩點不難推論,復仇風氣的盛行並不在於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復仇之風的盛行,以及精英階層對其的認可,最核心的原因在於當時的意識形態。

漢代的意識形態爲儒家思想,其經典文本是《春秋》。更具體的,漢代的《春秋》學,主要是公羊學派,董仲舒這一學派的大宗師。

而《公羊傳》的思想特徵之一,就是對復仇的推祟,如“君弒,臣不討賊,非臣也,不復仇,非子也” 。當主流思想界都持這樣的觀念時,復仇的流行就不難理解了。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