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爲什麼說古代三妻四妾是一個騙局 看完你就知道了

爲什麼說古代三妻四妾是一個騙局 看完你就知道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三妻四妾到底是什麼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從古至今,人們對於婚姻都是格外重視,只是在古代婚姻制度方面,很多人有一個知識誤區。因爲人們都覺得,在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中,女子只能從一夫而終,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各種小說影視劇中的帝王之家、豪門貴族,似乎都有着衆多的妻妾。古代的婚姻制度,真的如同電視劇中演繹的那樣嗎?

不同時期,婚姻制度全然不同

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時期,都有着全然不同的婚姻制度,所以先來了解一下,各種不同的古代婚姻制度。最早的原始社會並不存在婚姻制度一說,那個時候人們過着羣居生活,所以早期階段一直實行着原始羣婚,無論與誰婚配都是毫無限制的。而中國最早的婚姻能夠追溯到伏羲女媧的傳說,所以這一階段的婚姻就進入到了血緣婚階段,血緣婚所指的就是隻能在同輩之間通婚,但是這個同輩只能在家族範圍裏面選擇,所以這種婚姻還叫做班輩婚,又或者是兄妹婚。

爲什麼說古代三妻四妾是一個騙局 看完你就知道了

第二階段的婚姻,導致了兩性關係被限制在了整個家族內部。但是兩個不同的家族之間會出現部落戰爭,又或者是家族鬥爭,那時候部落中的女子就成了一個部落的財產,所以他們經常被兩個部落搶來搶去。這種將女子視爲財產的不文明爭奪,卻讓古人悟到了“優生優育”的原理。家族近親通婚,總是會生出來一些畸形兒童、弱智兒童。可是當他們與這一些搶來的女子通婚以後,發現誕生的嬰兒都是一些白胖健全的孩子,因此古時候一直流傳着“男女同性,其生不蕃”這樣的古話。

有了這一傳統以後,標誌着母系社會到來的族外婚開始形成,古人禁止在自己的氏族裏通婚,想要娶妻生子,必須尋求其他部落的女子;而自己部落的女子,只能夠嫁給外族,這種婚姻制度又稱爲普那路亞家族制。不過族外婚並沒有徹底的實行,因爲從古代的一些舊婚俗,比如“姐妹共夫、兄弟共妻”,甚至“兄終弟及、姐死妹繼”能夠看出,這些都保留着班輩婚的舊俗遺留。

在族外婚的影響下,兩個部落之間經常會形成一男一女絕對生活的傾向,所以族外婚開始向對偶婚過渡。之所以會進入對偶婚,主要是人的感情在主導。選擇對象時,人們更偏好於自己喜歡的對象,這種“偏好”所造成的結果,就導致了對偶婚的誕生。不過這個婚姻的出現,主要是爲了向一夫一妻制階段過渡。最早先的一夫一妻制,是爲了當時的婦女專門設置的。可是隨着母系社會的消亡,到了中國古代的父系社會,這種婚姻制度成爲了壓在封建社會婦女身上的一道沉重枷鎖。不過這種婚姻形式,也是婚姻制度最終的確立,至此婚姻制度完整形成。

爲什麼說古代三妻四妾是一個騙局 看完你就知道了 第2張

“一夫多妻”是真是假?

接下來就來談一談人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一夫多妻制”,其實整個中國古代,並不存在“一夫多妻”,因爲我國古代真正的婚姻制度其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制度,其實就要牽扯到古代的宗法制度。在夏商時期,國王娶了很多的妻子,這些妻子又生下衆多王子,可是當時的朝代不分嫡庶,就導致王子之間爲了爭奪王位,爆發了衆多激烈衝突。爲了避免這一現象,從周朝開始,就正式實行“一夫一妻多妾”,通過劃分嫡庶來解決當時的王位繼承問題,讓整個皇室更加趨於穩定。

爲了鞏固古代社會正妻的位置,當時出臺了很多嚴格規定,《周禮》中曾有記載:“王之妃百二十人:後一人、夫人三人、嬪九人、世婦二十七人、女御八十一人”,嫡妻永遠只有一位,而且也只有皇后才能夠具有,與帝王單獨相處的資格,其他姬妾是否有陪伴帝王的資格,需要獲得皇后的準可。從此以後,中國曆代社會一直延續着這種婚姻制度,同時在不同的朝代,分別出臺了維護嫡妻地位的法律。

爲什麼說古代三妻四妾是一個騙局 看完你就知道了 第3張

《唐律·戶婚律》中有記載,凡是家中有正妻而另娶妻者,男子要被判處徒刑一年,就是貶爲奴隸服苦役;不僅如此,女方家如果知道對方有正妻,仍然將女兒嫁給他爲妻者,也要接受當時的一等處罰;如果男子欺騙女方家與自己結成婚姻,就需要判處徒刑一年半,這個時候女方家不用承擔責任,只需解除婚姻關係即可。甚至到了明清年間,對於“若有妻更娶者”,都需要除以賬期,並且夫妻離異。有時候雖然看起來存在一個“多妾制”,但是底氣的位置與尊嚴是不容挑戰的。

古人的婚姻,講究更多

古人想要結爲夫妻,也有着諸多繁瑣步驟,並不是兩人名義上結爲夫妻,就表示着這段婚姻能夠成立,在中國古代社會,一段婚姻的最終確立,有着許多具體規定。以西周時期爲例,確保婚姻成立主要有三個條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六禮”,這三者缺一不可。《詩經》中曾寫到,“娶妻如之何?被告父母。”,一段有效的婚姻,得到父母的認可是必然前提。因爲這段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更牽扯到兩個異性宗族的聯合。這也是爲何“私定終身”在古代被嚴令禁止,因爲這就是在挑戰當時的禮法尊嚴。

爲什麼說古代三妻四妾是一個騙局 看完你就知道了 第4張

除了父母的認可以外,在這段婚姻中牽線搭橋的中間人,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有了這個中間人,才能夠繼續接下來的婚姻禮法的章程。《詩經·氓》中的這一句“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其中的這個“媒”字,就是指當時的媒人,媒人主要起一個牽線搭橋,謀合二姓者的作用,主要看這兩人的品性才貌,門第身份是否合適。最後當這兩點被完全滿足以後,便進入了婚姻中極爲重要的“六禮”。

爲什麼說古代三妻四妾是一個騙局 看完你就知道了 第5張

古時候的“六禮”,其實就像今日籌辦婚禮,但是現在對於一些新潮的年輕人來說,有沒有一場難忘的婚禮,或許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古代的“六禮”,對於明媒正娶的新人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爲它主要用來區別“妻與妾”的身份。前文中有提到,古代的婚姻制度主要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爲了表明正妻的身份,男子在娶嫡妻過門之時,必須準備繁瑣的“六禮”程序,這是身份的象徵,如果娶妾的話,則不需要這道程序。

“六禮”主要貫穿在從商議結婚初始到完婚的整個過程,排在“六禮”之首的爲“納彩”,其實就是男方家派遣,媒人前往女方家提親,得到女方的應允以後,纔可以行“採擇之禮”。第二禮是“問名”,這和第一禮合在一起進行,需要錢去提親的媒人詢問女方的生辰八字,然後“卜和八字”。接着就是第三禮“納吉”,這就相當於現在社會的訂婚手續,需要給女方家送去一些食物和代金。

爲什麼說古代三妻四妾是一個騙局 看完你就知道了 第6張

第四禮“納徵”,男方行完“納吉”之禮以後,女方家要用首飾、細帛等物,爲女兒行聘禮,相當於現在結婚所用的“彩禮”。第五禮“請期”,俗稱結婚選日子,兩家訂婚期婚姻達成。第六禮“親迎”,這一禮節始於周朝,此後歷代皆沿襲這一禮儀,它也是整個婚禮最早的開端,新郎需要迎娶新娘過門。不同的朝代迎親禮規模不同,最常見的就是新娘騎馬帶紅花,用八擡大轎將新娘迎回家門。也有些是女方家送親,男方家在婚房迎候。經過這六禮,一段婚姻纔算正式確立。

爲什麼說古代三妻四妾是一個騙局 看完你就知道了 第7張

一紙休書,不一定能休妻

當這段婚姻成立以後,想要解除婚姻,並不是像電視劇中所演只需要男方“一紙休書”,妻子就會被掃地出門。古代社會雖然存在着男尊女卑的現象,但是也不能任由男子隨意休妻,早在西周時期,想要休妻必須滿足“七出”和“三不去”,所謂“七出”就是妻子不孝、沒有子嗣、淫蕩亂族、身有惡疾、愛嚼口舌、妒忌他人、盜竊之罪,如果犯了這7種理由中的一條,丈夫纔有權休妻。

爲什麼說古代三妻四妾是一個騙局 看完你就知道了 第8張

從以上7條可以看出,這些大多都是在維護整個家族利益,所以體現着鮮明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對於女子而言並不公平。爲了維護整個婚姻和社會的穩定,當時又出臺了“三不去”,《春秋公羊傳》中曾有記載:第一,妻子和丈夫一起爲父母服喪三年,不得忘恩負義休妻;第二,貧賤時與妻子共患難,富貴後不得休妻;第三,妻子無所依附,沒有孃家可歸,丈夫不得休妻。如果滿足以上三條,丈夫不得休妻。

其實古代的婚姻制度,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簡單,電視劇中所演繹的“三妻四妾”,也沒有那麼容易可以娶進家門。只是在那個男權社會,女子地位確實低下,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超越禮法的約束,隨心所欲的娶妻生子,隨心所欲的休妻娶妾。其實這只是中國古代婚姻制度慢慢歷史長河中的一小部分,各個時代對於婚姻的法律制度還是有一定出入,現代社會所保留下來的婚姻制度,其實就是對古代婚姻制度的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婚姻是一門學問,借古言今才能夠走得長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