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明十三陵之謎:探索神祕龍脈上的深宮!

明十三陵之謎:探索神祕龍脈上的深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調查,北京風水好的陵園墓地,一平方米幾萬元,有的甚至幾十萬元。有的網友就調侃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一問墓價欲斷魂。”入葬難一時成了大難題。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幾百年前也有一個人爲自己將來葬在哪裏而費盡心思。不過他可不是因爲墓地價格高而葬不起,而是因爲他非常篤信風水相術,決定要找到一塊萬年吉壤,好讓自己的後世子孫世世代代長盛不衰。這個人就是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

明十三陵之謎:探索神祕龍脈上的深宮!

網絡配圖

明朝皇帝的視野沒有越過長城,而當他們安葬在京郊天壽山南麓的幾百年後,這些蒙着神祕面紗的皇帝和他們的陵墓卻吸引來自全世界的目光。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總稱,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北部的天壽山麓。從1409年營建長陵到清順至初年營建思陵,長達200多年間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

陵內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貴妃1人以及數十名殉葬皇妃。除皇帝陵外,陵寢區域內還有明朝皇妃墓7座,太監墓1座,以及行宮、神宮監、祠祭署等若干附屬建築。

明朝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認爲人死後,靈魂猶在,還有飲食起居的需求。因此,這十三座皇帝的陵寢建築比擬皇宮,紅牆黃瓦,樓、殿參差,顯示了真龍天子的尊崇地位和君臨天下的浩大氣勢。

明十三陵之謎:探索神祕龍脈上的深宮! 第2張

網絡配圖

如果從中國古代環境學——堪輿術的角度來看,北京是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在風水格局中,尤以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環抱有情者爲上,這是城、鎮、宅選址中最基本的原則,十三陵附近區域無疑最爲理想。

十三陵無論從形勝氣宏的天然脈絡,還是從中國古代易學中理氣派風水的氣場分佈上來講,都是不可多得的高格局。

其山發脈太行,西通居庸,北通黃花鎮,南向昌平州,非惟陵寢之障,實乃京師北屏。太行山起澤州,蜿蜒綿亙北走千百里山脈不斷,至居庸關,萬峯矗立迴翔盤曲而東,拔地而起爲天壽山(原名黃土山)。山脈在風水中即是龍脈,龍脈講究過山穿峽,綿延不絕,氣勢千里,祖少井然。龍脈綿長延安墳作宅,必主發運久長。

明十三陵之謎:探索神祕龍脈上的深宮! 第3張

網絡配圖

若從中國古代術數學的“大三武”之奇門風水來分析,北京西北處宮爲開門,開門所主爲開拓進取,富貴成天,吉無不利,福氣恆常,貴人居此,必可運籌策而決先機,統羣雄而平天下,騰達無礙,平步青雲,這在風水中是最利於的創業稱雄的格局。

十三陵所處的地形,北、東、西三面環山,南面開敞,山間衆溪匯於陵前河道後,向東南奔瀉而去。陵前6公里處神道兩側有兩座小山,東爲“龍山”,西爲“虎山”,符合東青龍、西白虎的四靈方位格局,用風水理論來衡量,天壽山山勢延綿,“龍脈”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後主峯聳峙,左右“護砂(山)”環抱,向南遠處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開闊。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寬廣,山上草木豐茂,地脈富有“生氣”,無疑是一處天造地設的帝陵吉壤。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