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到底是慈禧還是溥儀,誰應該對百年屈辱買單?

到底是慈禧還是溥儀,誰應該對百年屈辱買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鴉片戰爭過後,列強的不平等條約接踵而來,清朝只得割地賠款已換暫時的平安,很多人曾經認爲,如果不是乾隆皇帝驕傲自大,閉關鎖國,中國就不會失去與世界接軌的最後機會,也有很多人認爲,如果不是以慈禧太后爲首的滿清統治階級過於保守迂腐,不能與時俱進,不進行改革,中國的命運不會是如此。

筆者認爲,乾隆皇帝有錯誤,慈禧太后也有錯誤,而且都是很大的錯誤,但是,他們不是根源,恭親王奕欣作爲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李鴻章作爲大清朝廷的柱石大臣,都努力推行洋務運動三十餘年,他們可謂大清卓有見識的管理者之一,結果呢?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可見,就算是另外的人當政,也不一定能夠力挽狂瀾。

也有不少人將責任歸結於是滿族統治,閉關鎖國,一六四四年,清軍入關,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就此滅亡,而正是在四年前,英國完成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史在時間上是如此的巧合啊!從此開始了中國的閉關鎖國之路,中國也逐漸走向衰弱,而以英國爲代表的歐洲列強走向了崛起之路,此消彼漲,才導致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其實則不然。

到底是慈禧還是溥儀,誰應該對百年屈辱買單?

網絡配圖

從明朝初年開始,朱元璋就多次下旨“閉關鎖國”,也就是“海禁”制度,可能有些朋友會問到鄭和下西洋,其實鄭和下西洋的本質並沒有違背“海禁”制度,它所履行的是明朝的“朝貢”制度,是以國家的形式進行外交活動,民間依然不允許海上貿易,因此導致了海上走私非常嚴重,最終海上走私勢力與日本浪人結合,便形成了嘉靖年間的“倭患”,在戚繼光、俞大猷等著名將領的打擊下,倭患漸平。

直到隆慶年間,大明王朝方纔放開“海禁”制度,海上貿易逐漸合法化,倭患漸止,隆慶皇帝此舉實在是一個英明的決策!儘管如此,對於海上貿易依然沒有有效的組織,還是以走私爲主,因此形成了各種“海霸”,比如像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是著名的“海盜”出身,終有明一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近二百年之久。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進入清朝後,除了康熙皇帝曾下令開過“海禁”,原則上,清朝始終遵循閉關鎖國,一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非常穩定,二來可以迴避海外的反清勢力,爲了自己的統治利益,清朝不惜長期與世界隔閡,直到人家用槍炮轟開國門,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貫穿整個王朝,除去康熙開海禁的時間(康熙開海禁主要也是爲了自己的統治利益),清朝實行閉關鎖國達兩個半世紀,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發展。

可見,明清兩朝都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在長期安逸的生活狀態下,君臣上下都活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裏,而且驕傲自大,更無進取之心,特別是到了後期,他們都不會尋求與世界接觸,更不能與時俱進地進行體制改革,因此,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行,其實跟哪個民族當政沒有必然聯繫,這是明清兩大王朝的共性。

著名的歷史學家錢穆先生曾言,“現代中國大體是由明開始的,可惜的是西方歷史這一階段是進步的,而中國這一階段則退步了,至少就政治制度來講,是大大的退步了。”由此可見,中國的真正衰弱,從明開始,清尤甚!

到底是慈禧還是溥儀,誰應該對百年屈辱買單? 第2張

網絡配圖

對待歷史,我們不能有狹隘的民族思想,清朝的統治者雖然是滿族,但是其本質基本被漢化,依然按照中華文明統治萬方,不要過分放大“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事件,王朝的更替有不流血的嗎?秦始皇統一六國,所殺所屠之數絕對不在少數,漢武帝驅逐匈奴封狼居胥,所流的血還少嗎?因此,真正給中國帶來近代的百年屈辱的根源,是這個封閉政策背後所延伸的狂妄自大,不思進取,不學習,不交流的封閉思想。

明朝末年,西學東漸之風日盛,很多新興思想通過傳教士傳入中國,比較有名的傳教士便是利瑪竇,他與徐光啓合作,爲推進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不過,對於中國的政治體制,他們的那一套始終無法被統治階級所接受。

進入清朝,西學東漸並沒有停止,只不過這些傳教士被接進了皇宮,成了皇帝的御用老師,比如湯若望,南懷仁,張誠等,他們也傳播了很多自然科學知識,康熙皇帝就很愛學習這些知識,還與他們一同研究幾何題目,但是,皇帝們並沒有採用他們的政治觀點和宗教觀點,也不可能用他們的觀點,因此,他們就像是養在皇宮裏陪皇帝玩樂的稀奇人,始終只是一個陪襯。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可見,西學東漸在明末清初就如同非主流一樣,所體現的效果,主要也是在自然科學方面,在政治體制上,並沒有產生多大的作用,西學東漸的影響在明朝和清朝並沒有什麼實質的區別。

明朝末年,江南一帶城鎮逐漸規模化,資本主義萌芽興起,確實是一個非常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機,然而,國家經歷了改朝換代的動盪,清朝問鼎華夏,很多人認爲隨着明朝的滅亡,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就斷送在搖籃裏,同時,也斷送了中國發展的一條道路。

筆者認爲,這種觀點是不負責任的,清初時期,經過順治時期的休養生息,康熙初年的重新整頓,在經濟上已基本恢復至明末的水品,隨着中國封建制度的迴光返照——康乾盛世的帶來,商品經濟逐漸到達一定的高度,以商品市場爲主體的市鎮也逐漸興起,尤其以江南地區爲甚,《紅樓夢》中就曾對封建社會末期的經濟情況有所描述,可見,在清初期至清中葉,商品經濟、市場化、規模化生產,這些現象在江南一帶都有所體現,而且比晚明時期發展得更好,這就意味着“資本主義萌芽”至清中葉一直存在。

但是,在閉關鎖國思想的影響下,這種萌芽也不過只是曇花一現,最終還是被清朝無情地扼殺在搖籃裏,需要說明的是,這和晚期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兩個概念,那是爲了救亡圖存而被迫革新,革新並非出自封清朝建統治階級的本意,其失敗的結局可想而知了。

到底是慈禧還是溥儀,誰應該對百年屈辱買單? 第3張

網絡配圖

那麼,很多朋友可能又有問題了,爲什麼明朝在對外侵略的時候就能取勝,比如說鄭成功收復臺灣,擊敗葡萄牙等,而清朝卻被列強欺辱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明朝那時,軍事實力本來就非常強大,荷蘭、葡萄牙雖然只是資本主義早期的霸主,他們的軍事實力遠不能與百年之後的列強相比,打敗荷蘭、葡萄牙也就順理成章了。

一個世紀過去了,歐洲各國經過近百年的工業革命,國家實力得到長足的發展,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升級換代都已經完成,而此時的大清王朝卻依然悄無聲息,還在“啃老本”,延續明朝的傳統,此消彼漲,當大明PK荷蘭、葡萄牙時,是同級別的較量,當大清PK英國時,說大一點,是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對抗,冷兵器時代的騎士去對抗熱兵器時代的槍手,級別本身就有差距,就像王者榮耀中的初級水平去打大BOSS,清朝焉能不敗?

綜上所述,清朝的失敗,是歷史性的,這比歷史之單,是沒有任何個人能買得起的!封建制度走到窮途末路,這是制度性的失敗,正如孫中山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時代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