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劉禪當初爲什麼要打開城門投降 蜀漢國內是不是發生了什麼

劉禪當初爲什麼要打開城門投降 蜀漢國內是不是發生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劉禪投降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難怪劉禪不戰而降,你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績的後代?

一、艱難的蜀漢開國

劉備建立的蜀漢,在魏蜀吳三國中,開國是最難的。當曹操官渡之戰滅掉袁紹時,孫策已經打下了江東,而劉備卻還在東逃西竄,無立錐之地。

當曹操滅掉烏桓,準備向荊州劉表發起攻擊時,孫權已經當了幾年東吳大哥了,劉備卻對劉表哭訴:瞅瞅我,半生蹉跎過,如今大腿上都長了贅肉,卻還是一無所有。

啥叫差距?這就是差距,好在劉備抓住了,赤壁之戰這最後的一次機會。自此後終於翻身把歌唱,耍賴也好,不講武德也罷,反正劉備一竿子插入了西川。

劉禪當初爲什麼要打開城門投降 蜀漢國內是不是發生了什麼

對劉備忌憚心最重的,除了曹操外,恐怕就是周瑜了,臨死前還在叮嚀孫權,你把劉備養在荊州,等同於養虎。奈何天嫉公瑾,36歲英年早逝,孫權也並未把他這話放在心上。

以至於劉備都殺入西川了,孫權還覺得沒事了,結果東吳一位神算般的人物,吳範坐不住了,對孫權說:“歲在甲午,劉備當得益州!”

孫權一撇嘴表示:瞎白話個啥,呂岱剛從劉備那裏回來,都告訴我了,如今的劉備已經半死狀態,還想奪西川?做夢!(備部衆離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

吳範顯然惱了,也不管君臣之禮了,說道:“我是給你在說天道,你瞎打什麼茬?呂岱說的那些都是人事!”(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見者人事耳。)

後世都說,劉備入川猶如免費旅遊。實則真實的情況是,他差點死在西川。但凡劉璋或孫權能重視一點,或醒悟得早一點,劉備真就交代了。至於曹操,他那時無暇他顧,正跟馬超死掐呢,等於馬超間接救了劉備一回。

這就是劉備艱難的開國。奈何劉備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千辛萬苦打下來的蜀漢,竟然被兒子劉禪輕輕鬆鬆就葬送了。而且一句“此間樂不思蜀”,就讓劉禪成爲了“永遠長不大的阿斗”。

劉禪當初爲什麼要打開城門投降 蜀漢國內是不是發生了什麼 第2張

二、能力越大,責任越重

那麼蜀漢爲何亡得那麼“灑脫”?有人劍指諸葛亮:就是他,天天北伐啊北伐的,窮兵黷武,把蜀漢搞崩了。

當然還有姜維,沒諸葛亮的本事,卻比諸葛亮還不自量力,他的九伐中原剛結束,蜀漢就亡國。所以一個諸葛亮,一個姜維,要爲蜀漢滅亡承擔責任。

還有人眼光更長遠,點指着關羽搖頭:就是他,拒不執行聯吳抗曹的方針,罵黃忠比武馬超,在內部製造矛盾,還擅自開啓襄樊之戰,導致荊州丟失,劉備爲了給他報仇,發動夷陵之戰,又慘敗給陸遜,所以,罪魁禍首是關羽。

其實筆者覺得,這就是所謂的能力越大,責任越重。當人們紛紛指責諸葛亮、姜維和關羽時,其實也反向證明了,若沒有諸葛亮和關羽輔佐,劉備想開國蜀漢,就猶如鏡中花。

是諸葛亮的隆中對,打開了劉備視野,讓劉備擁有了清晰且可行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劉備白帝城死後,若不是諸葛亮獨臂撐天,蜀漢早就亡了。

關羽的武略,是蜀漢最高級別的,單挑、統兵外加水戰樣樣皆精。尤其是水戰方面,讓孫權提心吊膽。孫權不怕曹操,是因爲曹魏沒有能水戰大將,但關羽的荊州水軍,比東吳水軍還猛,因此孫權這才說啥也要搞死關羽。

姜維更是蜀漢最後的屏障,劉禪那都投降了,姜維卻還在謀劃着,借鄧艾之力,復國蜀漢,只不過最終沒有成功罷了。

能力越大,責任越重,蜀漢數來數去,也就這麼點牛人們,比不得曹操和孫權,因爲筆者寧肯認爲:指責諸葛亮、關羽和姜維,無非反應的是,“愛之深痛之切”的複雜心情罷了。

那麼劉禪爲啥最終要不戰投降呢?筆者認爲,這就要從綿竹之戰說起了。因爲這一戰中,蜀漢開國功績的後代,幾乎遭到了團滅……

劉禪當初爲什麼要打開城門投降 蜀漢國內是不是發生了什麼 第3張

三、綿竹之戰

司馬昭之所以,執意發動這次滅蜀之戰,根由就在於他殺掉了魏帝曹髦,承受着巨大壓力。所謂內部問題,外部解決,因此滅蜀之戰,從這個角度來言,就是一次轉移焦點之戰,司馬昭動用了十八萬人馬,以心腹鍾會爲主帥。

當時的姜維,已經注意到魏軍的動向,由於此刻他在沓中屯田,便一封奏摺告知劉禪,務必注意,應採取行動(《三國志》: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惋惜劉禪卻聽信黃皓之言,而不予理睬。情況已經擺明:司馬昭必須要打,且還要大打,動靜越大越好,劉禪卻認爲沒事,酒照喝,舞照跳。正是在這種態勢下,滅蜀之戰開啓了,司馬昭分三路大軍,分別由鍾會、鄧艾和諸葛緒統領,撲向蜀漢。

危難之時,姜維爆發出超常的才能,概括來說就是:殺過陰平橋,晃過諸葛緒,終於在劍閣,把鍾會給頂住了!須知滿打滿算姜維才六萬多人馬,對方卻是十八萬。

也就是說,姜維用六萬人馬,愣是頂得鍾會上不去下不來,都開始盤算着撤軍算了,畢竟都拿下了漢中,這就是大功勞,完全可以向司馬昭交差。但鄧艾卻不答應,表示自己帶着三萬人馬,去偷襲陰平。

結果鄧艾還真得手了,最終帶着一萬多人,殺入到了蜀漢腹地。這一下劉禪慌了,咋辦?姜維明顯是回不來,就只能自救。於是諸葛亮之子,衛將軍諸葛瞻臨危受命,帶着劉禪的禁衛軍等,雜七雜八大致有三萬人馬,開赴綿竹抵擋鄧艾。

劉禪當初爲什麼要打開城門投降 蜀漢國內是不是發生了什麼 第4張

諸葛瞻雖是諸葛亮之子,卻是第一次統兵。同時他手下的人馬,也是跟他一樣,平日裏跟着劉禪,擺個POSE啥的,顯得很威武,但從見識過戰場的殘酷。

所以,這就決定了雖諸葛瞻手下人馬比鄧艾多,卻始終差那麼一口氣。而這口氣,則是必須經過血與火的錘鍊,才能培養而成。

因此,綿竹之戰,雖諸葛瞻指揮有誤,但還真不能太苛求他。倘若他真能打贏了這一戰,那麼無論是他自己,還是這支大軍,都意味着變成了真正的虎狼之師。一切只能說,蜀漢當亡!

因此雖在開局之時,諸葛瞻一度佔據了優勢,打得鄧艾手下,紛紛要求撤軍。可鄧艾是百戰之帥,清楚此刻退兵就意味着全軍覆沒。故而拿出必死之勇氣,向諸葛瞻進行反撲——向前有生路,退回一步,就殺誰!

這一下子蜀漢這羣新兵頂不住了,被打得崩了盤。綿竹之戰,變成了蜀漢滅國前的最後一戰。

須知劉禪爲了打贏此戰,拿出了所有老底,並把蜀漢開國功績的後代,幾乎全派來了,因爲劉禪非常清楚,在生死存亡之時,只有這些開國功績的後代,戰鬥意志纔是最堅決的。

劉禪當初爲什麼要打開城門投降 蜀漢國內是不是發生了什麼 第5張

四、戰死的開國功績後代們

那麼綿竹之戰,有多少蜀漢開國功績的後代殉國?共五位!

分別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戰死。

張飛的孫子張遵,戰死。

黃權的兒子黃崇,戰死。

李恢的侄子李球,戰死。

再加上趙雲的兒子趙廣,戰死在沓中。

劉禪當初爲什麼要打開城門投降 蜀漢國內是不是發生了什麼 第6張

以上這些位,都是正當年,屬於蜀漢頂樑柱,卻遭了團滅。爲啥綿竹之戰後,蜀漢朝廷上一片投降聲,就沒有臣子主張抵抗?道理就在這,蜀漢的主戰派,不是在外面征戰,就是死於綿竹之戰,自然發不出聲音來了。

於是,劉禪這才選擇不戰而降,說來說去,非是不戰,而是綿竹一戰過後,蜀漢的脊樑斷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