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韓非不是李斯所殺,是嬴政!是嬴政!是嬴政!

韓非不是李斯所殺,是嬴政!是嬴政!是嬴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王政十四年,於耶穌紀年是公元前233年,先秦時代最後一位大思想家韓非,在秦國雲陽狹小潮溼的監獄中,吞下了老同學李斯派人送來的毒藥,隨即便毫無尊嚴地死去了。

韓非的死無疑是一場悲劇,因爲他明知遊說之艱難,並洋洋灑灑地寫了《說難》一文,但自身卻又死於遊說之中,不免讓人唏噓。

然而,圍繞韓非之死一事卻有不少疑團。仰慕韓非思想的秦始皇,爲何不久便將韓非下獄並處死?韓非之死,李斯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韓非真的是死於李斯的嫉妒心嗎?

韓非不是李斯所殺,是嬴政!是嬴政!是嬴政!

網絡配圖

死亡經過

韓非的死,依照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所言,殺人兇手乃是他的老同學李斯,其動機則是出於嫉妒。

文章一開始,司馬遷便說,”韓非爲人口吃,不善言辭,而善於寫文章。他和李斯曾經一塊在荀子門下讀書,李斯自認爲不如韓非。”這就爲李斯後來的嫉妒埋下了伏筆。

當韓非被迫出使秦國後,秦王嬴政雖然非常高興,但還沒有信任重用他。這時李斯、姚賈便想要害他,於是進讒言:

“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如今大王卻想着滅韓,韓非身爲韓國人自然爲韓不爲秦,這是人之常情。如今大王不重用他,倘若以後放他回去,不免是給自己找麻煩,不如找個理由殺了他。”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正是李斯的這一番話,促使嬴政改變了心意,立刻將韓非下獄治罪。隨後,李斯又派人送給韓非毒藥,令他自殺。獄中的韓非想要上書自辨,卻被一再阻擋。這些阻擋韓非上書的勢力中,李斯想必是中堅力量。

這些都證明,韓非之死正是李斯一手策劃的。

到了事情的最後階段,司馬遷又寫道,“秦王心生後悔,趕緊派人赦免韓非,然而已經晚了。”

秦王爲什麼會後悔?通常的解讀是,秦王嬴政突然醒悟,明白韓非並沒有過錯,而是被人誣陷,於是想要赦免他,但爲時晚矣。這個誣陷他的人,不言自明是李斯。

綜上所言,從司馬遷寫作《老子韓非列傳》以來,韓非死於李斯之手便成了一樁鐵案,“李斯妒同才,幽殺韓非於秦”的觀點被大衆廣泛接受。

然而,真的如此嗎?

韓非不是李斯所殺,是嬴政!是嬴政!是嬴政! 第2張

網絡配圖

三大疑點

韓非的死常常被歸到李斯的頭上,但細讀史料,就會發現這種觀點有不少漏洞。簡單來說,疑點有三塊:

第一,韓非在韓國不受重用,所以憤而著書。他的書傳到了秦國,嬴政讀到後非常喜愛,因而對作者倍加推崇,甚至發出“能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頗有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味道。

這時,向嬴政介紹作者是韓非的,不是別人,正是李斯本人。如果他真的有嫉妒之情,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就好,爲何卻要多此一舉呢?

第二,嬴政愛才,而且他對人才異常尊重。樑人尉繚爲秦國獻上攻滅六國的謀略,嬴政於是以亢禮相待,穿衣吃飯都和尉繚一樣,如此程度的禮賢下士簡直可以媲美演義中劉關張的桃園結義了。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然而過猶不及,這樣的行爲實在超乎一般人的承受力,反而引起了尉繚的不安與恐懼,於是想要逃出秦國。不過沒有成功。秦王嬴政阻止了尉繚的出逃後,不僅沒有對他治罪,反而讓他擔任國尉的高官。

同樣,嬴政對高漸離,這個荊軻的好友,也因爲愛惜他的才華,不忍心殺了他。只是薰瞎了他的眼睛,仍想讓他留在自己身邊擊築。

由尉繚與高漸離的例子,不難看出秦王嬴政對人才的重視以及珍惜。所以,原本非常重視韓非之才,曾發出“能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感嘆的秦王政,會僅僅因爲李斯的幾句讒言就將韓非下獄治罪嗎?

韓非不是李斯所殺,是嬴政!是嬴政!是嬴政!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三,秦國一向以執法嚴明著稱,而嬴政又是千古一帝,爲人聰明、剛毅。李斯真的敢揹着嬴政偷偷毒死韓非嗎?他真有這麼大膽量?

韓非死後,嬴政雖然後悔將他下獄,但面對韓非的死,他並沒有追究任何人的責任,這本身不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嗎?

所以,從這三大疑點來看,韓非之死,李斯應該不是主謀。

真兇是誰?

既然李斯不是主謀,那麼真兇是誰自然一目瞭然—嬴政。秦國滅亡後,劉邦曾經對人說,“我聽說李斯當秦始皇帝的丞相時,好事歸皇帝聖明,壞事則自己承擔。”

之後嬴政所謂的“後悔”,並非是他突然頓悟,明白這是個陰謀,而很有可能是他突然改變了注意,決定暫時不處死韓非,改以繼續囚禁而已。

所以,韓非之死,真實的情況大抵是,嬴政、李斯君臣共同決意處死韓非,隨後,李斯主動出面去操作這一切,自己承擔殺死韓非的罵名,以讓嬴政逃脫害賢的指責。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