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朱元璋晚年爲何要分南北榜的考試 這樣做又是爲什麼呢

朱元璋晚年爲何要分南北榜的考試 這樣做又是爲什麼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朱元璋晚年爲何要分南北榜的考試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我國的科舉制度最早產生於隋唐,此後,它就成爲歷代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重要渠道。每一個舉行科舉考試的王朝都是在自己國家的全部疆域之內舉行公開、公正的考試,憑藉考生的成績高低來選拔人才。這“公開”、“公平”、“公正”應該是科舉考試的精神內涵所在,但是有時候因爲種種的原因,這三個評判標準並不一定能得到貫徹,有時是因爲人爲的主觀因素,也有時是因爲一些客觀環境的因素而迫不得已的扭曲了這些原則。明太祖朱元璋在晚年就曾經做過這樣一件違背了考試規則的事。

朱元璋晚年爲何要分南北榜的考試 這樣做又是爲什麼呢

從朱元璋即位之初,爲了網羅天下的人才爲己所用,安撫多年戰亂之下不安定的民心,朱元璋很快就重新舉辦科舉考試。幾年之後,他又頒佈了明確的科舉考試的章程,規定了考官人數和評定舉子成績的標準。每隔三年舉行最高等級的科舉考試,屆時全國各地的考生們都聚集在京城,參加統一考試,然後根據考生的文章評出成績,逐一頒給學位。這種做法本來就是符合公平原則的,但是在洪武三十年的這次科舉考試中,朱元璋卻一反常態,搞了一個區分南北榜的考試,不以成績爲取士標準,而改以地區爲取士的標準。這樣做又是爲什麼呢?

朱元璋晚年爲何要分南北榜的考試 這樣做又是爲什麼呢 第2張

洪武三十年的這次會試本來進行的很順利,但是發榜的這一天卻發生了騷亂。騷亂的原因是這次上榜的所有舉子都是南方人,居然連一個北方人都沒有,這在歷次的考試都是非常少見的。在當時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城裏,落選的北方舉子們成羣結隊的涌向負責科舉考試的吏部衙門,要求吏部的官員對考試的結果作出解釋。他們認爲這次的主考官也是南方人,所以在考試成績上弄虛作假,故意偏袒南方舉子。這一下南京城裏頓時亂成一團,南方人和北方人即使是素不相識,見了面好像也變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城裏時常出現因此打架鬥毆的情況。負責維護京城治安的軍隊迅速開進城裏,想設法平息這場騷亂。可是他們可以用武力阻止暴力行爲,卻不能改變南北方人之間的對立情緒,反而還加劇了這種情緒。這件事很快傳到了皇帝朱元璋的耳朵裏,他馬上派人前去安撫那些鬧事的北方舉子,向他們保證說皇帝正在調查此事,一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情緒激動的舉子們子才慢慢散去,然後,朱元璋就找來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劉三吾瞭解情況。

朱元璋晚年爲何要分南北榜的考試 這樣做又是爲什麼呢 第3張

原來,劉三吾並沒有在考試卷上做什麼手腳,舉子們的考試成績都是真實的。南方的舉子確實考的都比南方舉子好。朱元璋也知道劉三吾一向剛正,不是會因私枉法的人。他相信劉三吾對考生成績的判斷,但是爲了平息北方士子的憤怒情緒,朱元璋要求劉三吾從北方的舉子中挑選幾個來一併上榜。不料劉三吾這次真是倔過了頭。這個老夫子認爲自己的評判是公正無私的,毫無錯處,所以他拒絕更改考試成績,使成績本來就差的北方士子上榜。朱元璋聽了大發雷霆,認爲劉三吾實在不通時務,記得把劉三吾趕了出去。他還把其他的幾位考官都撤了職。北方舉子聽了這個消息都大聲歡呼,要求皇帝爲他們主持公道。

朱元璋晚年爲何要分南北榜的考試 這樣做又是爲什麼呢 第4張

不久之後,朱元璋再次派其他官員去重新審定這次考試的成績。可是當他再次聽取審報告時,卻發現真有幾個不怕死的大臣。這些被派去複審的官員其實都很清楚皇帝的意思不過是爲了給北方士子一個交待好下這個臺階。但是這些正直的學究們卻仍然堅持北方士子的考卷確實不如南方士子的。他們的最後結論竟然和原來的主考官劉三吾的結論一模一樣。這下朱元璋勃然大怒。他指指官員們互相包庇,有意矇蔽自己,一氣之下把這些官員都革職下獄,嚴加拷問。結果這件事情越做越過火了。這些無辜的官員最後定罪時竟然被與十幾年前發生的胡惟庸案聯繫在一起,全部被處以死刑。

朱元璋晚年爲何要分南北榜的考試 這樣做又是爲什麼呢 第5張

後來,朱元璋親自主持,重新舉辦了一次考試。這次的考試結果與前一次截然相反,入選的61名士子全部都是北方人,一個出身南方的都沒有。看來朱元璋爲了平息北方人的不平情緒,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此以後,爲了避免這樣的事件再次發生,朱元璋立下規矩,此後的科舉考試,南北分卷考試,最後按南方60%、北方40%的標準取士,以求通過這種方法來使南北方人入仕的官員人數大致相同。因此,此後的科舉考試並不單以成績取人了,而且加入了地區的因素,並且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制度。

朱元璋晚年爲何要分南北榜的考試 這樣做又是爲什麼呢 第6張

其實朱元璋對待那些官員的手段雖然是過分了些,但是他這麼做實在有不得已的苦衷。當時雖然明朝建國時間已經不短,但是因爲朱元璋是從南方起兵成勢的,北方的士子在很長時間裏仍然不信任這個政權。而爲了取消這種疑慮,選拔北方的人進入政府做官無疑是一種最好的辦法。他雖然知道南方因爲經濟發達,文化教育的水平也確實比北方高,但是他卻不能讓每一次入選的人都是南方人。這樣一來豈不是朝中全是南方人在做官?這樣對於國家的統一和穩定極爲不利。所以他只能採取這種分南北取士的方法,使南北兩地的官員人數漸趨平衡,以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在這次的事件中,不能說是朱元璋正確還是死難的大臣正確,因爲他們遵循的是不同的原則。那些寧死也不肯改變自己意見的大臣用生命堅持了科舉考試的公正原則,他們的勇氣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而朱元璋的選擇則是從國家政治的角度出發的變通方法,也不能說他沒有堅持公正就是錯的,只能說這是情勢所逼罷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