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執政 劉禪爲何還能堅持近三十年

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執政 劉禪爲何還能堅持近三十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諸葛亮和劉禪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諸葛亮死後,劉禪還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劉禪是怎麼做到的?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爲劉禪詳細地闡述了天下三分的時代現實。

彼時,剛剛建立蜀漢政權的劉備急於爲結拜兄弟復仇,在根基不穩的情況下便急匆匆地向東吳發起進攻,結果夷陵之戰被呂蒙火燒連營,一舉擊潰,最終含恨病死在白帝城。白帝城託孤,劉備將蜀國盡數託付給了時年十七歲的劉禪,還有自己最信任的軍政大臣諸葛亮。諸葛武侯臨危受命,此時蜀漢剛剛經歷了潰敗,國力軍力受到極大的損耗。諸葛亮先是率軍南征,一舉平定南疆,穩固了蜀漢的後方。又北伐曹魏,想要一舉光復“漢”政權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權。然而命運並沒有站在諸葛亮一邊,隨着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在五丈原含恨而終,結束了自己傳奇而光輝的一生。而劉禪也在此時正式地走上了自己獨立執政的年代,從公元235年到公元263年,共計二十八年。那爲什麼被後世稱爲昏懦之主,“扶不起的阿斗”還能在位四十一年,並獨立支撐近三十年呢?

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執政 劉禪爲何還能堅持近三十年

▲劉禪(影視劇形象)

蜀漢的主人

劉禪的人生開端充滿坎坷,劉禪的生母甘夫人,生產之前夢到口吞北斗七星,所以出生後,劉禪便被稱作“阿斗”。那時劉備實力薄弱,被曹操追擊被迫東躲西藏。一歲時,劉備在長阪坡被曹操打得大敗而逃,甚至不得已拋下了尚在襁褓中的劉禪,全憑常勝將軍趙雲,劉禪才得以倖存。年僅五歲時,孫權的妹妹孫氏夫人成爲劉禪的繼母,妄圖帶着劉禪到東吳爲質。又是趙雲和張飛阻攔,纔沒有得逞。隨着劉禪逐漸長大,劉備也刻意地培養劉禪成爲自己的繼承人,曹丕篡漢後,劉備更是一舉建立蜀漢政權,與曹魏、東吳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同時立劉禪爲太子。然而雄才大略的玄德公似乎一直對這位蜀漢未來的主人充滿了不信任,直到白帝城,劉備撒手人寰之際,還在對諸葛亮說:你才能比曹丕強的多,一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如果劉禪能做一國之君,就請輔佐他;如果他不是爲君的材料,你就取而代之吧!至此,蜀漢政權在與東吳的纏鬥中元氣大傷。

諸葛亮輔政劉禪登基,年僅十七歲的皇上在朝中毫無根基。這個蜀漢朝廷文臣武將,其實都是掌握在諸葛亮手中。諸葛亮畢竟不是曹操,就像他自己說的,本事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是劉備三顧茅廬,才使得他能發揮自己的一腔抱負和能力。所以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劉備的知遇之恩。而劉禪,在實際形式上完全被相父“把持”了。平定南疆,諸葛亮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實際爲五次北伐戰爭)軍力有所恢復的蜀漢不斷地與曹魏徵戰,其實是錯過了恢復元氣的大發展機遇的。那麼連年的征戰是劉禪的主意麼?看看劉禪的性格,顯然不是,當時蜀漢的主人名義上是劉禪,其實是劉禪背後的諸葛亮。難道諸葛亮看不出連年的征戰對於蜀漢政權的副作用麼?諸葛亮當然很清楚,但是蜀漢之所以能網羅人才,靠的就是光復漢室的政治口號。另一方面,曹魏雖然一直處於守勢,但從曹魏所佔區域之廣袤,資源之豐富,顯然實力還是在蜀漢之上的。但就是這樣諸葛亮要通過“光復漢室”的正是口號與一次又一次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征伐,來鞏固政權的穩定,來鞏固朝中重臣的忠心,來報效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這無異於飲鴆止渴,諸葛亮去世以後,姜維取而代之,在二十四年之間,先後十一次北伐中原。頻繁的征戰,嚴重地消耗了蜀漢本就不雄厚的國力,也爲其後來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執政 劉禪爲何還能堅持近三十年 第2張

▲諸葛亮

蕭然的五丈原,諸葛亮走完了自己洶涌澎湃的一生,忠心耿耿的他沒有取代劉禪,而是爲他搭建好了新的政權核心。劉禪也不負相父所託,先後扶正了蔣琬、費禕、董允來治理朝政,同時大將姜維繼續完成諸葛亮留下的北伐大業。可以看得出,劉禪重用的人,全部是諸葛亮指定的人才,這些人也正如諸葛亮所預料的那樣,忠心不二地保護着蜀漢的復國大業,正是蔣琬、費禕、董允幾任輔政的精密籌劃,蜀漢才能做到政治清明,源源不斷的爲北伐這個立國大業輸送錢糧兵員。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董允三人扶正的時間段長達十一年,直到費禕去世,劉禪重用了姜維,姜維雖然在軍事上能力超羣,內政方面卻顯得乏善可陳,於是乎,內政方面的懈怠,加上連年的征戰,最終消耗掉了蜀漢的國力,導致國家逐漸衰亡,並最終走向了末路。

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執政 劉禪爲何還能堅持近三十年 第3張

▲六出祁山

諸葛亮死後的三國

諸葛亮死後,劉禪仍然端坐皇位執政長達二十八年,很大程度上是吃了諸葛亮留下的紅利。無論是內政、軍事還是外交,都有諸葛亮的影子。蜀漢在夷陵之戰後,重新與東吳修好,這在當時看來絕對是一條安定天下的妙計,彼時蜀漢內部五虎將凋零,只有趙雲、馬超尚能一戰。國家內部南方的蠻夷對剛剛成立不久的蜀漢政權虎視眈眈,所以諸葛亮纔會在《出師表》中感嘆“益州疲弊”。諸葛亮死後的歷屆輔政,也都秉持了這一策略。從這一點上看,劉禪在諸葛亮死後繼續執政近三十年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諸葛亮爲其留下了豐厚的政治遺產,同時蜀漢自劉備以來一貫的“光復漢室”的軍事思想,很大程度上網羅了大量的人才輔佐國家正常運營。與此同時,外部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在諸葛亮死後,東吳和曹魏爲什麼沒有立刻進攻蜀漢裂土而分呢?

首先從東吳的角度來說,東吳與蜀漢的矛盾主要在於荊州的歸屬問題上。當初兵戎相見也是因爲荊州,而蜀漢在荊州的問題上折損太多並間接導致了劉備的去世。所以蜀漢相當於主動退出了荊州的爭奪。夷陵之戰以後,國力大受損失的蜀漢政權退居西南,整理內政,並於東吳重修聯盟。此時東吳進攻蜀漢顯然是不明智的,因爲北方強大的曹魏政權顯然不是東吳一家可以應付的,三足鼎立,是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局面,對三家中的任意一家都是這個道理,尤其是勢力相對較弱的東吳與蜀漢政權。所以東吳與蜀漢保持了相對的和平。等到諸葛亮去世的234年,東吳還在與魏國的征戰中不能自拔,根本無暇進攻蜀漢,或者說彼時的蜀漢政權絕對是東吳牽制曹魏的一劑良藥。雄才大略如孫權絕對不會做自毀長城的事。在之後,由於立儲的問題,朝中大臣分裂陣營,東吳陷入漫長的內亂期,將星凋零,內政不合,這場內亂在孫權死後甚至演變成政權內部的大混亂,這時的東吳,除了要應對來自北方曹魏政權的壓力,還要分心平定來自內部的傾軋,根本無暇也沒有理由對蜀漢動手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執政 劉禪爲何還能堅持近三十年 第4張

▲高平陵之變

劉禪:昏庸怯戰還是大智若愚

隨着蜀漢朝廷內諸葛亮留下的治世能臣相繼去世,對外征戰雖然還有姜維勉力維持,但常年的用兵,像是一條裂縫從蜀漢政權的根基上延伸開來。朝中的主政之人變成了陳祗和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頹敗的內政拖垮了軍事上的姜維。蜀漢逐漸走向衰亡,此時朝中衆人開始反對北伐,要求休養生息,使得姜維進退兩難,同時朝中各方勢力相互傾軋,爭權奪利。以至於劉禪聽信了黃皓的讒言,而忽視了姜維關於魏國進軍的消息。最終魏國五路伐蜀,一舉攻入漢中,此時劉禪再部署防禦已然晚了。隨着鄧艾偷襲綿竹,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兵敗被殺,蜀漢最終放棄了抵抗,劉禪開城投降,結束了自己四十一年的皇帝生涯,也正是結束了國祚四十三年的蜀漢政權。而蜀國的盟友東吳,由於昏君誤國,正在忙着安撫朝中各方勢力爭權奪利,同時鎮壓國內的豫章廬陵山的反叛。由於劉禪的主動投降,東吳的援兵更是早早失去了出手的機會。至此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微妙的平衡制約關係消失了。

自古以來,對於劉禪的評價很多,有人說他是無道昏君,絲毫沒有考慮征戰在外的將士,就主動開城投降,而且樂不思蜀的典故更是印證了這一說法。有人說劉禪是守成之主,在位時長四十一年,縱觀歷史也是名列前茅的皇帝,而且劉禪治下蜀國國力恢復,能先後多次與魏國對峙。有人說劉禪是仁愛之主,不願百姓民不聊生,放棄抵抗開城投降,而且“樂不思蜀”其實是在暗示司馬自己沒有野心的保全之舉。

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執政 劉禪爲何還能堅持近三十年 第5張

▲樂不思蜀

然而從劉禪的人生軌跡和蜀國的發展歷程去看,其實劉禪就是一個普通人,他沒有他父親劉備的堅韌不拔與雄才大略,更沒有他的敵人曹丕,司馬懿那樣的心機深沉。他不過是被推到臺前的象徵,“漢朝”的象徵,其實他根本就沒有真正成爲蜀漢的主人。國家的治理,對外的用兵,全部都是諸葛亮生前的既定方針,以及灌輸給劉禪的心理暗示。這個普通人在自己的大將諸葛瞻被殺後,根本就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去判斷攻入他腹地的是一隻小股部隊還是曹魏的虎狼之師。他也沒法判斷自己能不能在城破之前等來勤王之師。樂不思蜀,可能只是這個普通人爲了保全性命不得已的逢場作戲,亦或是對於劉禪這個普通人來說,身處何地,當不當皇上,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呢?畢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