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東周戰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戰國時期(前476年,一說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一段時期(秦統一中原前),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爲“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在公元前403年之前發生了幾件重大歷史事件,其中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從這以後,天下經過韓趙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後,逐漸形成了七個實力強大的國家:韓、趙、魏、齊、楚、燕、秦。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爲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2張

由於郡縣制度的加強,以獲取土地、財富、人口的國家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的土地逐漸走向新的時代。戰國承春秋亂世,啓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3張

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展開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涌現出了大量爲後世傳誦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國的雛形。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4張

其實戰國時期不是隻有七大雄國,除了戰國七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其中尤以中山國勢力最爲強勁。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5張

中山國(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第一個華夏化的戎狄國家,國土嵌在燕趙之間。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展階段,曾長期與晉國等中原國家交戰,一度被視爲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中山國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鮮虞部落,爲白狄,最早時在陝北綏德一帶,逐漸轉移到太行山區。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6張

鮮虞之得名出自鮮虞水,鮮虞水即今源出五臺山西南流注於滹沱河的清水河,這一帶是鮮虞最早的發祥地。鮮虞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國語》一書中。該書記載,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太史伯答鄭桓公問話時談到,成周雒陽四周有16個姬姓封國,6個異姓諸侯國,還有"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的南蠻、東夷及西北的戎、狄國家或部落集團,其中就有鮮虞。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7張

中山文化主要分佈在今石家莊市、靈壽、平山、晉州一帶的山區,定都靈壽(今河北平山縣上三汲鄉附近)。出土的器物中有遊牧民族特點的雙耳銅釜、扁方壺、獸首青銅短劍和金腕飾、嵌松石金質虎形牌飾,充分反映了北方遊牧文化與華夏諸國文化交流與影響。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8張

公元前530年,晉將荀吳借道鮮虞進入鼓都昔陽(今河北省晉縣西),但並未滅掉鼓。當年8月,晉滅肥(在今河北省藁城縣一帶),俘國君綿皋,肥國舊地歸屬晉國。第二年冬,晉昭公得知鮮虞邊境空虛,即以荀吳統率大軍進,破鮮虞中人城(今河北唐縣西北峭嶺)。公元前527年秋,荀吳率軍攻鼓,俘國君鳶鞮,使鼓成爲晉的屬國。六年後,鼓被徹底毀滅。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9張

公元前507年秋,鮮虞出兵晉國平中,大敗晉軍,俘虜晉國勇士觀虎,報了晉滅肥、鼓,佔領中人城的一箭之仇。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領他的部落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在顧(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桓公即位,桓公年幼無知,不恤國政,因此遭到晉國的進攻。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10張

魏文侯派遣樂羊、吳起統帥軍隊,經過三年苦戰,於前407年佔領了中山國,魏文侯派太子擊爲中山君,三年後又改派少子摯,後來擊被立爲魏國國君,就是魏武侯,中山國的殘餘退入太行山中。中山被滅後,桓公經過20餘年的勵精圖治,積蓄力量,終於在公元前380年前後重新復興了中山國,定都靈壽(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公元前323年,中山稱王,公元前314年,中山國忘記趙國在後,趁齊國出兵干預燕國內亂之機,大舉進攻燕國。中山在這場戰爭中,"闢啓封疆,方數百里,列城數十,克敵大邦",甚至佔領了燕下都。這樣一來,中山國更是得意忘形。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11張

中山國不能居安思危,又無改革進取之心。當時,秦、趙、魏等國推行變法,改革弊政。趙武靈王爲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學習北方少數民族之長處,實行胡服騎射。中山王不思進取,還表現在一心追求君王的虛幻體面和奢侈享樂的生活。不顧國家的安危,恣意行歡作樂,大修宮殿,大造陵墓。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12張

公元前305年,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見條件成熟,便發動了吞兼中山的戰役。腐敗無能的中山王早已被嚇破了膽,只好割地求和,苟延殘喘。兩年後,趙軍再次進逼。公元前296年,中山國都靈壽陷落,一代強國至此滅亡。

戰國時期有八個大國 這個國家是怎麼消失的 第13張

對於這個幾經起落的國度,人們只能從史書零星的記載裏,粗略判斷出它的發展脈絡和地理方位,但從未有任何考古發現能夠證實這些記載,中山國的消亡就這樣成爲了歷史不解之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