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柴文意的背景到底有多強 包拯爲何不敢動他

柴文意的背景到底有多強 包拯爲何不敢動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包拯和柴文意,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包拯,北宋名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此人處事廉潔公正、性格剛毅,不隨意攀附權貴,處理事情鐵面無私並且英明決斷,替老百姓着想,敢於抱不平,因此有“包青天”及“包公”之稱號。由於包拯剛正不阿,是一個難得的好官,因此後世將他奉爲神明崇拜,認爲他是奎星轉世。因爲民間相傳包拯是黑麪形象,因此他被稱爲“包青天”。

剛正不阿、斬盡奸佞的包拯

包拯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各類文學小說和電視劇中,包拯一直都被塑造成一個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青天”形象。在各種各樣的故事和文化形式裏,包拯坐堂的開封府裏都有着三把御賜的鍘刀,這三把鍘刀就是包拯用來懲治奸佞的武器

柴文意的背景到底有多強 包拯爲何不敢動他

第一把是龍頭鍘,龍頭鍘是一把鈍刀,從名字上就可以知道這把鍘刀肯定是與龍子龍孫有關的,龍頭鍘就是專門用來處置皇親國戚。之所以是一把鈍刀,目的就是爲了讓知法犯法的貴族慢慢死去,讓他們忍受極大的痛苦,視爲對他們的懲罰。

第二把是虎頭鍘,虎不同於龍,但是也有一定的權利,因此專門用虎頭鍘來懲治貪官污吏,用來殺一儆百,平復百姓心中怨氣。

第三把狗頭鍘,狗頭鍘級別最低,是用來處置民間犯人的。隨着等級的遞減,鍘刀也越來越鋒利。

有了這三把鍘刀,包拯就相當於有了“尚方特權”,大到皇子皇孫,小到平民百姓,包拯都可以依法懲治他們,可以先斬後奏,龍頭鍘就象徵着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思想。正是因爲有這樣的三件法寶,包拯纔敢屢次抗旨不尊,斬盡天下奸佞。

柴文意的背景到底有多強 包拯爲何不敢動他 第2張

包拯在開封府用龍頭鍘鍘了當朝駙馬陳世美,太師之子龐昱,包括自己的侄子包勉。包拯不畏皇權、不懼怕官威,不徇私枉法,甚至可以大義滅親,剛正不阿的包拯看似無懈可擊。但是,在電視劇《包青天》裏,卻有一個人,連包拯都不能將他繩之以法,這個人就是柴文意。

犯下滔天大罪卻大有來頭的柴文意

首先我們看看柴文意究竟犯了什麼罪,在電視劇中的他生性殘暴不仁並且無法無天。先是因爲個人恩怨殺害了鎮守邊關的一員大將楊家聲,然後又接連謀害了數條人命,他犯下這些滔天大罪後,不僅沒有絲毫悔改,甚至還企圖逼死自己的父親。

就是這樣一個十惡不赦之徒落到了包拯手裏,包拯審判完了他的罪行之後,卻不敢按照法律將以龍鍘刀處以死刑,只能無奈之下將其當庭釋放。

那麼這個柴文意到底是什麼背景,連不畏強權的包拯都不敢鍘。《包青天》給柴文意設定的身份是柴王爺的嫡長子,也就是未來的小王爺。這個身份可以說是大有來頭。根據探究,歷史上的柴王爺,指的是五代的後周世宗柴榮,這可是一位被歷代史家所稱讚的“一代英主”。

柴文意的背景到底有多強 包拯爲何不敢動他 第3張

柴榮胸有大志在少年時期就已經成名,後來他繼承了義父郭威的後周帝位,並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在位期間,柴榮連敗後蜀、南唐兩國,又北伐遼國,開疆擴土沒有戰敗過一次。

柴榮本來是最有希望終結這五代亂世的人,但是他卻壯志未酬,沒有完成統一大業就英年早逝了。之後他麾下的部將發動了一場兵變,奪取了後周政權,這個坐收漁翁之利的人就是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繼承了柴榮的力量發動了兵變,最終才統一了全國,因此趙匡胤本人也對柴榮抱有一定的愧疚。他爲了得到一個好名聲,因此並沒有處置柴紹的幼子柴宗訓,反而將他封爲“鄭王”,並賜予其“丹書鐵券”。後來宋太祖在太廟立下的第一條祖訓,就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而還有一條則是“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誅之”。

《包青天》中的柴王爺,原型就是柴宗訓鄭王的後代。他不僅擁有免死的丹書鐵券,而且還有宋朝太廟祖訓,這就是他的兩道護身符,因此即使他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是並沒有人能治他得罪,包括宋朝皇帝。

柴文意的背景到底有多強 包拯爲何不敢動他 第4張

包拯審判完柴文意之後,得知此人罪惡滔天,自然是想要處斬他,但是就在在包拯要鍘柴文意時,龐太師送來了丹書鐵券,並且告誡包拯,鍘了柴文意,不僅包拯要被誅九族,而且還要逼得皇上背上不遵祖訓的罵名,被扣上宋室不肖子孫的名頭。

封建時代的律法說到底是皇家的律法,包拯作爲人臣自然不敢以下犯上,因此只能迫於無奈將柴文意釋放。不過電視劇中柴文意還是爲他的罪行付出了代價,在柴文意安然無恙地走出開封府之後,包拯內心十分痛恨於是跪地拜天,祈求上天秉持公理正義,懲治奸惡。

沒想到的是上天接受了包拯的要求,降下了滾滾天雷,將剛剛依靠那兩道護身符和祖宗庇佑僥倖逃脫包拯鍘刀的柴文意劈死在開封府外,他最終爲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