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唐朝媒婆故事,歡迎關注哦。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我們在講到古代婚姻制度的時候常說的一句話,且往往都帶有批判的態度。這裏的"媒妁",指的就是媒婆了。關於媒婆最早的記載,是在《詩經》時代。

《詩經·衛風·氓》中的男子想盡快和女子結婚,女子爲難地解釋道:"匪我愆期,子無良媒(不是我故意要拖延婚期,只是你還沒叫媒人)",言下之意就是要有一個"良媒"爲兩人公證,這個婚才能結下去。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媒人

因爲中國古代"無媒不成婚"的婚姻傳統,使古人對媒婆極其看重,因爲男女戀愛結婚,不僅關係到兩個人的未來,更和雙方的家族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到了唐代,隨着婚姻制度更加嚴密,媒婆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男女從相識到相戀再到締結婚姻,幾乎都有媒婆參與,對促成婚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那麼,唐朝的媒婆是如何爲單身男女牽線搭橋的呢?

一、男女相識伊始,媒婆負責傳情達意

1、媒婆是男女雙方的傳信人

唐代雖然"開放",但還是非常強調封建禮法。由於禮法的束縛,男女講究"授受不親",因此要談個自由戀愛,幾乎是不可能的。像小說裏寫的,真有自由戀愛的男女,必會背上"擾亂綱常、背叛家族"的罵名,雖然浪漫,但風險也很高。

到最後,非但沒和心愛之人相守,還落得個"不知檢點"的壞名聲也是極有可能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彼此相愛,也爲了對方違背了"媒妁之言",最後以化蝶之悲劇收場,沒有多少人敢這麼幹。大多數男女要談戀愛,還得靠媒婆負責傳情達意。

唐傳奇《鶯鶯傳》以詩人元稹爲原型,講述了張生和崔鶯鶯之間的愛情故事,其中人物紅娘就擔任起"媒婆"這一職位。張生是一個貧困書生,在一次兵亂中搭救了姨母鄭氏,在答謝宴上和姨母的侄女崔鶯鶯一見鍾情。但崔鶯鶯是貴族之女,長守閨閣,根本沒辦法和張生相會。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第2張

《鶯鶯傳》

於是,崔鶯鶯的侍女紅娘就當起了媒婆,爲兩人傳遞情書,幾經反覆,終於促成了兩人的姻緣。如果沒有紅娘這個媒婆從中牽線,幫忙,想必張生和崔鶯鶯也不能走到一起。

2、媒婆有"神力":預示姻緣

除了傳情達意之外,在唐朝的民間神話中,媒婆還"獨具慧眼",能看出男女雙方是否有緣分。《續玄怪錄·定婚店》中講了一個故事:

韋固有一天看見一個老人在細看一張紙,就問老人在看什麼,老人說在看人間的婚書。韋固覺得好玩,就向老人問了自己的姻緣。老人回答,對方將來是一個賣菜的女孩,今年才三歲,長得跟老人似的。韋固非常生氣,暗中派手下把那個女孩殺死。

十多年後,韋固成了將軍,某天看到上司的女兒非常漂亮,就是額間刺了一朵花,兩人情投意合成了親。後來韋固才知道妻子小時候被刺殺未果後在額間留下了傷疤,她就是當年那個老人預言的妻子。從此之後,唐朝民間就流傳開了"月下老人"的說法,這也是媒婆的另一別稱。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第3張

唐朝婚書

媒婆在這些神話中被放大了作用,使人們更加信任媒婆。媒婆不僅擔負起傳情達意的傳信人身份,更要全程參與男女雙方的婚事。

二、婚禮六步走,媒婆充當中間人

上面講到,媒婆是男女戀愛時的傳信人,那是不是兩人確定戀愛關係後媒婆就下場了呢?事實上,媒婆的重要工作現在纔剛剛開始!

唐朝的婚姻制度非常嚴格,在真正結婚之前,要經歷漫長的篩選、考覈階段,其中涉及到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大步驟,都需要媒婆全程主導,這六件大事辦完了,男女雙方的婚事纔算塵埃落定,媒婆纔算牽線搭橋成功。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第4張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 唐制婚禮

1、 納采

唐朝男子要是對哪家姑娘有意思,自己不能貿然拜訪,這個時候就要請媒婆代爲登門,向女方長輩表明自己的心意。女方家裏若看好這門婚事,則會象徵性地收下禮物。

在這個關節,媒婆首先要把好關,女子必須滿足以下條件才能爲雙方牽線:"遂家子不取";"亂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惡疾不取";"喪婦長子不取"。

古代結婚十分講求"門當戶對",不僅指男女雙方家庭的經濟水平,還涉及到家族的社會地位、所從事的職業和家族旁支等等。這一切條件的篩選都是通過納采這一環節來了解的,媒婆負責把關,摸清兩方家庭的底細,再通報給雙方的父母。若是兩人條件相當,就可以贈送納采的禮物,算是開了個好頭。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第5張

《納采禮筵宴圖》

2、 問名

如果女方收下了納采禮,說明納采這關通過了,接下來就是問名。問名也由媒婆負責,要問清楚雙方的姓名、生辰、年齡、籍貫等等(基本上是把祖宗八代都問遍了),問這些信息是爲了後續的"請八字",來進一步從占卜的角度看雙方是否合適。

不過如果婚事是由男方或女方主動提出,而非媒人撮合,這個步驟就會簡單許多。因爲兩人已經彼此有過了解,媒婆只需要再覈實詳細的信息,告知雙方家庭即可。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第6張

3、 納吉

在納吉和問名之間,媒婆還要祕密進行一項工作:合婚。雖然婚姻已經得到了家族長輩的許可,但因爲古人很重視"上天"的意願,結婚也要講天時地利人和,所以詢問"天神之兆"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這步算出這樁婚事合"天意",才能進行納吉。但如果合婚的結果是八字不合,其他條件再相配,這樁婚姻也只能就此作罷。合婚得到吉相後,就要派人把結果告訴對方,並繼續婚禮的步驟。這也就是納吉的主體內容。這個環節就是現代說的"訂婚",在唐代稱爲"報婚書"。

4、 納徵

這一步其實就是現在說的"給彩禮"。男方的家庭根據女方的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來決定聘禮的分量。這個步驟在唐代社會是非常看重的。

如果男方不幸囊中羞澀,甚至家徒四壁,沒有能力置辦聘禮財物,那麼真的可能打一輩子光棍了。《舊唐書》中就記載過一個人因"家貧無以爲禮",而導致"年六十不識女色",所以沒有彩禮,媒婆真的無能爲力。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第7張

納徵婚前禮

5、 請期

對於結婚這檔子事,納徵的完成標誌着訂婚階段的結束,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標誌之一。過了納徵,就差不多塵埃落定,那便敞開天窗說亮話——定婚期吧。

男方家擇定結婚佳期,並寫在婚帖上,由媒妁攜婚帖和禮物到女方家。女方家要是收下,便表示如約,成親的日子就此定下來了。否則就再行商議,一直到雙方滿意爲止。

6、 親迎

親迎是這套"婚姻大法"中的最後一步,離婚姻殿堂僅差一步之遙,相當於今天的大婚之日。但古時候舉辦親迎儀式往往都要持續兩三天,因爲工序實在太過複雜。

不過親迎也是整套制度中最爲關鍵、最爲隆重的一步,從先秦起,到近代止,不管是朝廷大官,還是貧民百姓,都非常重視這一步,新人的家屬必須參與。這個程序主要是新郎迎接新娘,新娘坐花轎而來,由媒婆陪同在身邊,指引新娘做各項事宜。

當媒婆攙着女子邁入男方的家門,婚禮也就正式開始了,男女雙方拜過高堂,便算確立了夫妻關係。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第8張

如此繁瑣的一套程序下來,媒婆總數可以歇一口氣了?不!唐代的媒婆相當於公務員,待遇雖高,一旦出錯,也要爲牽線的婚姻受罰的。媒婆牽線搭橋中的"義務",可是正經寫進了唐朝的"婚姻法"。

三、 媒婆要爲男女雙方負責,稍有不慎,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唐代首次在法律中明文規定"爲婚之法,必有行媒"。就連納妾也要立婚契,以防納妾同姓。這個時候媒婆就相當於握着雙方的結婚證,既是束縛,又是保障,表明兩人不能輕易結束這段關係。

在唐代,媒妁謀婚,須守禮法,不可胡言講論,同姓不婚、親屬不婚(一定範圍)、良賤不婚、有妻不婚、僧尼不婚等諸多婚姻規則在唐律中有明文規定,違律爲婚,媒妁須承擔法律責任。凡是違反律令結婚的,要徙一年;即便婚姻事實沒有成立,也要被杖六十。

唐代媒人不僅負責牽線、說合,是婚姻的保人,還要對聘金、彩禮數額等進行監督,防止盲目攀比和買賣婚姻。一旦當事人嫁娶違律,媒人同樣要受牽連。

唐朝時期的媒婆是如何牽線的 除了傳情達意外還得包售後 第9張

四、總結

媒人的地位越高,責任也越重。不僅爲男女雙方提供從"相親"到"結婚"的一條龍服務,還有婚後保障,唐代媒婆牽線搭橋,真是不容易。

參考文獻:

《舊唐書》

《史說略聞》

《禮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