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秦始皇的棺槨是什麼材質做的 至今是否保存完整

秦始皇的棺槨是什麼材質做的 至今是否保存完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秦始皇的棺槨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秦始皇陵有着太多的祕密,但是以現在的科技手段,還是沒有辦法打開的,很多人推測,在秦始皇陵裏面,很有可能會有很多現如今已經失傳的古籍,秦始皇將它們作爲陪葬品,與自己一起長眠地下。也有很多人對秦始皇的棺材很感興趣,不知道他的棺槨到底是什麼材質的?過了兩千多年,還是否能保存完整呢?

秦始皇的棺槨是什麼材質做的 至今是否保存完整

從政治角度講,用什麼樣的材質作葬具,是墓主人爲顯示其地位和豪富。秦始皇自喻功過三皇五帝,生前大修宮殿,死後盛葬空前,他的至高無上,唯我獨尊。追求高大的功利主義思想價值觀,在修建其陵園工程中也得到了真實體現,如規模宏大的兵馬俑坑、號稱“青銅之冠”的銅車馬坑、大型石質愷甲坑等等,無一不體現着它獨具一格的氣勢。那麼,這位極其貪戀的皇帝陵寢地宮中所用的棺撐葬具,高人一等,那麼秦始皇的棺材是用什麼樣的呢?

最早死人葬具是無棺無撐,繼而發展爲有棺無撐,再發展爲一棺一撐,最後按等級身份又出現單棺重撐。葬具的質地,以木爲主,但也有石、陶、銅等質地。曾侯乙棺中的目形銅構架棺撐,則揭示了古代葬具質地不拘一格,也有出現金屬棺撐葬具的可能,這些對我們研究秦始皇棺撐葬具的形制、質地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鑑作用。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對於秦始皇陵地宮內的設置和棺撐葬具情況,有這樣一段詳盡的描述:“九月,葬始皇驪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撐,.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減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爲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爲燭,度不滅者久之。”

北魏學者哪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始皇陵遭盜擾的情況,“關東盜賊銷撐取銅,牧羊人尋羊燒之。”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有“金撐葬寒灰”的詩句,文獻記載說明了秦始皇陵墓中的棺撐葬具質地極大可能爲金屬質的銅棺掉。然而,張佔民先生在他的《秦始皇陵地宮探祕》一文中引用馬振智先生的下面一段論述:“(秦始皇本紀》`下銅而致停’一句,由此推側,始皇陵所謂`下銅而致撐’,可能與這種作法類似,所以秦始皇使用銅撐的可能性不大。”

秦始皇的棺槨是什麼材質做的 至今是否保存完整 第2張

首先,我們對“下銅而致撐”的“下銅”釋解爲用銅液澆鑄挖空的木節處是否成立?顯然銅和錫這兩種熔點不同的金屬,用於澆鑄挖空木節防腐的作用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也就是說,相對較低溼的錫液可用於防止木節處過早腐朽的處理,而強高溫的銅液則根本不能用於這種“鑄塞”處理。若將1083℃左右的銅液澆鑄人已挖空的木節中,加之柏松木質本身所含有的易燃油質,不但不能防腐,而且當時就會引起失火而引燃撐木。

若此,《秦始皇本紀》中的“下銅而致撐”還需進一步的合理論證,澆鑄木節的論點是不能成立的。

從棺撐葬具的發展角度講,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現銅骨架的撐,而云南戰國早期的墓中發現了銅棺。那麼,銅棺撐葬具若在秦代出現,特別是秦始皇陵墓中出現,也在情理之中。據有關資料,古代歷史上不但出現有木棺、銅棺,而且還發現有玉棺、金棺、革棺、水銀實棺等葬具習俗。

以秦代當時的物質文化,以秦始皇的性格,標新立異,貪圖豪華,製作規格較高,質地優良的棺撐葬具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現實的。

秦始皇的棺槨是什麼材質做的 至今是否保存完整 第3張

以上,我們從政治、技術、葬具發展三個方面論證了秦始皇帝葬具有可能是銅棺撐。當初修建秦陵時,秦始皇帝只是一個諸侯國君,按棺撐制度規定,他應享用天子四棺的外三棺,也就是說,秦始皇陵地宮中應有三重棺停葬具,三重棺撐質地也不必全用銅料。

具體情況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呢?我們首先研究一下(秦會要訂補)卷八中關於營造秦陵地宮的一段記載:“使垂相李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三十七歲,錮水泉絕之,塞以文石,致以丹漆,深極不可人。奏之日:`承相臣斯昧死言,臣將徒隸七十二萬人,治哪山者,已深已極,鑿之不人,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狀’。制日:`鑿之不人,燒之不嫩,其旁行三百丈。乃止’。對於文中的“旁行三百丈”,有人提出是地宮再向四周擴大三百丈,也有人認爲是按陵園南外城垣伸三百丈。按李斯是在向秦始皇彙報秦陵地宮工程完成情況,旁行三百丈,應與地面城垣無關。但若理解爲地宮向周圍延伸擴大三百丈,則地宮面積之大使人難以想象。竊以爲這裏的旁行三百丈,應看作是地宮範圍外圍周邊的周長。如此面積也是相當驚人的人了。秦陵工作站的考古工作者,經對秦陵地宮的考古鑽探,發現地宮宮牆的範圍是:東西380米,南北430米,我們所推算的秦陵地宮面積,恰好在宮牆的範圍之內。話說回來,沒有較大範圍的面積,地宮內的“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宮觀”、“百官”也難以設置。據研究,文獻中的“天文”就是繪畫或線刻在墓室頂部的代表天體的日月星象圖,“地理”就是在墓室底部的象徵山川河流的地貌模擬,“宮觀”似指宮殿觀閣等豪華建築設置。

秦始皇的棺槨是什麼材質做的 至今是否保存完整 第4張

《漢書·楚元王列傳》中就有“宮館之盛”“不可勝厚”的描述。“百官”是指秦始皇生前上朝時在殿下的大批文武官員的位次在墓室內的排列,如此之多的設置,說明秦始皇陵地宮是一個具有上下左右巨大立體空間的墓室,而這一空間的構造,應該是用巨石和杭木構成。《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發北山石撐,乃寫蜀、荊地材皆至。”說明所用石料、木材並非本地料材。如此,這一巨大的石墓室,實際上就構成了秦始皇地宮的外撐室,石撐之中,按照棺撐制度的發展,木撐之中就應該是秦始皇帝的主棺銅棺材了,這具銅棺就是秦始皇帝的最後歸宿之所。當然棺外的彩繪圖案,也應是秦代較流行的雲紋、菱花紋、變形迪紋、幾何形紋等紋飾範圍之內。

總之,秦陵地宮,施工量之大,修建時間之長,動用人力之多,在當時可以說是空前的,它的深度已“穿三泉”,它的範圍“穿行三百丈”,是歷代帝王陵所罕見。秦陵地宮的修鑿在當時也應是使用了最優秀的工匠,發揮了最高的技術水平,應用了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地宮內富麗堂皇的景觀遠非爲其陪葬的銅車馬、兵馬俑所能相比,我們期待着秦陵地宮的早日面世,期待着秦始皇棺撐葬具給人們帶來的更大驚喜!究竟秦始皇主棺是銅是木還是水晶,只有待發掘秦陵後,真相纔會大白於天下。

不過我也期待秦陵地宮不要輕易面世,除非在有絕對的把握能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前提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