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秦國160多年爲什麼沒有一個昏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秦國160多年爲什麼沒有一個昏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秦國160多年爲什麼沒有一個昏君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賈誼《過秦論》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而大分裂往往孕育着大變革,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的過程中,勢必充滿腥風血雨。

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在準備打仗,或許是對這個年代最恰當的描述。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春秋戰國的亂世,勢必需要有個”救世主“,這份光榮而艱鉅的任務,自然落在了戰國七雄的頭上,以現在的眼光可以確切地知道是秦國完成了這份任務,但在當時而言,則是迷霧重重。

秦國160多年爲什麼沒有一個昏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大秦疆域

那麼秦國爲何會完成最終的統一大業呢?

對於這個問題,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然西漢的賈誼也有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就是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而制六合。

賈誼的觀點,有道理嗎,當然有,但是正是由於賈誼的論斷,卻滋生了另外一種判斷,那就是秦國自秦孝公之後的這六世中沒出過1個昏君。

那麼秦國奮六世餘烈而完成一統,這六世真的沒1個昏君嗎?這要看個人對於明君的定義,不能一言以蔽之,定義不同,”昏“與”明“自然有不同的說法,本篇小編就來聊聊秦國完成大一統前的七位君主。

秦國該是奮七世才更準確。

說到這,不少人會有疑問,明明是奮六世,這個”七世“是什麼意思?其實從秦國曆史的發展來看,秦國地崛起並不是從秦孝公開始,而是從秦孝公的爹秦獻公開始的。

因爲秦國的改革變法是從秦獻公開始的,正是有了秦獻公小試牛刀的改革,爲後來的秦國君主撥開了雲霧,奠定了強大的基礎,到了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纔會既成功又徹底。

秦國160多年爲什麼沒有一個昏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2張

秦國將軍

秦獻公最爲突出的政績就是廢除了人殉制度(活人殉葬),而代之以陶俑陪葬,才保證了秦國人口的快速增長,也爲後來秦國兵出六國打好了兵源的基礎,此外,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看到舉世震驚的兵馬俑,也是因爲秦獻公的功勞。

當然只做這一件事,還不能說明秦獻公的”偉績“,那麼他還做了什麼呢?實行了“一國兩制”,也就是在新佔領的土地上,實行“初祖禾”,這是封建性質的土地所有制,與本國內的奴隸制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似乎是最早的“一國兩制”了。

而這項制度的確立,則是及大地發展了秦國的經濟,也爲後來商鞅的“廢井田、開阡陌”奠定了基礎,所以又可以說秦獻公是秦國強大的第一世,當然也是名副其實的明君。

該如何定義明君?

說完了秦獻公,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就是自秦孝公開始一直到秦莊襄王的六代君主,也是後世所說的奮六世之餘烈中的“六世”。

這六世中究竟有沒有昏君,難道全部都是明君嗎?

秦國160多年爲什麼沒有一個昏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3張

秦國士兵

其實這要取決於個人對明君的定義,如果以當政期間沒有重大的政治失誤或者錯誤決定,作爲評判標準的話,那麼秦國,這六世中確實沒有昏君。

但是如果以在爲政期間的做出超凡功績來定義明君的話,這六世中卻有人並不稱職,究竟是哪位羣主不能算作明君呢?

不要着急,下面小編逐個分析這6位君主,當您看完了,不消我細說,您自然也就明白了。

奮六世之餘烈的“六世”。

第1位,秦孝公,關於此人大多數人都比較熟悉,他是當之無愧的明君,因爲他任用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可以說商鞅和秦孝公二人爲秦國夯實了“帝”基。

第2位,秦惠文王,說到這位君主,很多人認爲他殺了商鞅,就不算明君,其實不然,因爲商鞅是必死的,只有商鞅死,才能維持變法的繼續,也可以說商鞅是秦國變法的犧牲品。

秦國160多年爲什麼沒有一個昏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4張

秦國君主

秦惠文王當政期間,重用張儀等人,多次粉碎了六國和縱進攻秦國的意圖,並且把巴蜀之地納入囊中,爲秦國開闢了穩定的大後方,可以說亦是明君。

第3位,秦武王,這是一位喜歡與人比力氣的主,也正是因爲此項愛好,在位僅僅三年就被巨鼎砸死,但這並不是說秦武王沒有功績,他打通了三川,爲以後秦滅周室奠定了基礎,可以說也是明君。

第4位,秦昭襄王,這位在位近半個世紀的英主,自然也是明君,他重用白起,最大削弱了山東六國的有生力量,任用范雎,實施遠交近攻,爲秦滅六國指明瞭方向,可以說是明君中的戰鬥機。

秦國160多年爲什麼沒有一個昏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5張

秦國的戰車與士兵

第5位,秦孝文王,你是不是對於此人比較陌生,這是當然的,因爲此人做了一輩子的太子,等到秦昭襄王死後,他當上秦王之後,沒幾天也死了,可以說他在位期間,沒有任何功績而言,不能算明君。

第6位,秦莊襄王,說他在位期間沒有功績,但他又重用了呂不韋,尤其生了一個秦始皇,至於秦始皇是不是他的兒子,小編說不清,姑且當是吧,所以秦莊襄王算半個明君。

小編說:

秦國自秦獻公到秦始皇的160多年,爲什麼沒出過1個昏君?這是因爲秦國曆代君主都能夠勵精圖治,後來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逐步走向了“法治”。

秦國160多年爲什麼沒有一個昏君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6張

秦始皇

雖然這時候的法治帶着濃重的封建侷限性,但已經爲秦國君主指明瞭道路,只要能夠堅持商鞅的這套變法理論,秦國就可以一直強盛,當然這套理論只適合戰亂年代。

後來秦國完成了大一統,秦始皇卻依然堅持這套高壓的“戰時主義政策”,這也爲後世指責其暴政埋下了伏筆,你可能會說,爲何同一套理論,在治國方面有那麼大的差異呢,這是因爲時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對應的政策也要跟隨變化,不然只有死路一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