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二戰前英國名媛爲何青睞赴納粹德國“鍍金”?

二戰前英國名媛爲何青睞赴納粹德國“鍍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英國女士的淑女風範聞名在外,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在上世紀30年代,初涉社交場合的英國年輕女性非常青睞去納粹德國“鍍金”,以便讓自己具有更加出衆的“名媛氣質”。英國《淑女》雜誌前主編雷切爾·約翰遜最近出版新作《冬日遊戲》,介紹了二戰前大批英國年輕女性前往德國上“淑女課”的歷史。

去德國學做淑女的風潮,起於18世紀80年代。英國年輕女性之所以心儀德國,主要是因爲兩國的上流社會,包括王室之間的淵源極深,雙方通過聯姻方式建立起的親切感,在當時的歐洲一時無兩。雷切爾在書中寫道,英國上流社會普遍認爲,德國同一階層的儀態舉止更端莊,在通曉英國文化藝術之後,如果一位年輕的英國淑女也能對德意志的文明歷史有所瞭解,那必然會在交際場合更具談吐魅力。

上世紀30年代的德國已經是希特勒統治下的納粹時代,但這些英國淑女們並不介意。接受雷切爾訪問的伊麗莎白·斯考特夫人,是英國前博斯魯赫公爵的女兒。她曾在二戰爆發前兩個月前往慕尼黑生活,特地學習德國女性的禮儀風範。“我在那裏的生活就是睡覺、吃飯、聊天、跳舞”,斯考特夫人回憶說,她最主要的一項任務是學德語,以便藉此熟悉德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她說當時自己被安排去德國,主要是家族希望她返回英國後,能以更加高貴的氣質亮相蘇格蘭狩獵社交活動。

當時一名叫尤妮蒂·米特福德的女性最爲那些心儀德國的英國女孩兒所熟知,尤妮蒂不僅是她們的“學姐”,更是一名納粹思想的堅定擁護者。雷切爾在《冬日遊戲》中特意保留了一張尤妮蒂當時的照片:這位金髮女孩一身黑色天鵝絨長裙,胸前是那枚象徵納粹德國的、熠熠閃光的“卐”字徽章。

二戰前英國名媛爲何青睞赴納粹德國“鍍金”?

尤妮蒂1914年出生於英國一個貴族之家,家中共有5個姐妹和一個哥哥,她排行第四。尤妮蒂的姐妹們在政治上截然對立,姐姐黛安娜長大後嫁給了英國法西斯黨黨首奧斯瓦爾德·莫斯利,妹妹傑西卡後來成爲堅定的共產黨員。尤妮蒂選擇支持納粹,最初很可能只是爲了顯示自己與衆不同。她與妹妹傑西卡同住一室,倆人用粉筆在地板上畫了一道涇渭分明的界線,一邊是鐮刀、斧頭和列寧像,另一邊是納粹黨黨徽和希特勒畫像。

1933年,尤妮蒂和姐姐黛安娜作爲英國法西斯黨的代表出席了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法西斯黨集會。尤妮蒂第一次見到希特勒,就覺得他是她最想見到的人。1934年夏,尤妮蒂來到慕尼黑,在納粹黨黨部附近找了一所語言學校就讀。她處心積慮要接近希特勒,甚至偷偷跟蹤他。終於有一天,希特勒邀請這位金髮碧眼的英國女學生與自己同桌用餐,並替她付了賬單。尤妮蒂在給父親的信中興奮地說:“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一天。我是如此幸福,死而無憾。我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女孩。”

對於越來越多英國年輕女性到德國學習禮儀,希特勒政府非常歡迎,並極力將這批年輕人打造成納粹德國的思想盟友。從1936年算起的隨後5年,這些充滿貴族氣質的年輕英國女孩逐漸變成希特勒身邊最貼身的交際主角。但即便在希特勒面前,她們也不會談什麼時事政治以及對納粹的看法,她們只和德國的上流人物交換彼此對德國古典藝術的看法。

多數當時在德生活過的英國淑女們回到倫敦後,也受到青睞。就連當時的英國王室也特意爲這些年輕的“鍍過金”的女孩舉行慈善舞會,將她們介紹給英國最上層的社會人士認識。而在王室安排的活動之後,英國上流社會紛紛邀請女孩們出席各種社交活動,像斯考特夫人,最後就是通過這樣的交往嫁給了一位公爵。

不過,雷切爾也在書中分析說,這些英國名媛以及她們身後的家庭,並不是愚蠢到對國家大事渾然不知。她們之所以主動和德國上層親近,也有希望通過這樣的結交避免兩國成爲仇敵的意圖。尤妮蒂就一直希望德英結盟。據黛安娜回憶:“尤妮蒂對我說,如果發生我們都極不希望的戰爭,她會自殺,因爲她不願看到兩個自己深愛的國家互相殘殺。”1939年,希特勒警告尤妮蒂姐妹說,德國與英國的戰爭不可避免,勸她們返回英國。黛安娜回國後立即遭到逮捕,尤妮蒂則留在了德國。

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宣戰,尤妮蒂心急如焚。不久,她嘗試用希特勒送給她防身的手槍自殺。她事先寫好一封遺書,託人轉交給英國首相,要求死後將黨證和有希特勒親筆簽名的照片與自己埋在一起。但她很快被人發現並送往醫院搶救,住院期間希特勒曾多次前往探視。後來尤妮蒂轉到中立國瑞士治療,並於1940年1月由家人護送回英國。面對如潮的媒體採訪,她說:“我很高興回到英國,儘管我並不站在你們一邊。”此言一出,公衆強烈要求將她以叛國罪論處。幸虧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約翰·安德森出面,她才免遭牢獄之災。但留在頭顱的子彈給尤妮蒂造成了無法根治的創傷,1948年5月28日,尤妮蒂死於腦膜炎,時年34歲。她的墓碑上刻着:“不要說奮鬥徒勞無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