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朱元璋“剝皮萱草”式反腐爲何終究歸於失敗?

朱元璋“剝皮萱草”式反腐爲何終究歸於失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頒佈《大明律》,把《受贓》專設一篇,條目詳盡嚴謹,懲罰苛刻殘酷,並且,在《大明律》之後,又相繼頒佈《大誥》、《大誥續篇》、《大誥三篇》等等,律法內所規定的刑罰手段,其殘酷程度駭人聽聞,實施之中,不少官員被凌遲、閹割、剁手、挑筋。

最駭人的刑罰當屬“剝皮實草”:凡受賄數額在六十兩以上的官吏,梟首後在地方衙門旁邊專設的“皮場廟”剝皮,皮被剝下以後被填上稻草,擺在衙門的公座邊上。

除此之外,他先後發佈了《鐵榜文》、《資世通訓》、《臣戒錄》和《至戒錄》,從思想上杜絕貪腐。

朱元璋“剝皮萱草”式反腐爲何終究歸於失敗?

網絡配圖

當然,朱元璋肅貪還有自己的打算。一個廣爲人知的故事是,太子朱標曾經勸說朱元璋不要殺人太多,朱元璋氣憤得把一枝荊棘摔在地上,讓太子揀起來。荊棘多刺,太子難以下手,朱元璋把荊棘上的刺全部削光,把光禿禿的荊棘塞到太子手裏,說:“我這些做法,都是在爲你削除荊棘上的尖刺啊。”

另一方面,朱元璋爲了培養順民當真煞費苦心,親自審讀“四書”,結果發現《孟子》當中充滿着“叛逆”思想。據說,當朱元璋讀到其中“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一句時,大怒道:“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於是,刪去《孟子》書中八十五條,包括“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等語。

所以,懲治“貪官污吏”再果斷、再狠辣,但既有權謀機心在先,又有馴服百姓在後,最終只能失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