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李淵能成開國皇帝是兒子功勞?

李淵能成開國皇帝是兒子功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淵能成開國皇帝是兒子功勞?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大唐是中國古代歷史長卷中最輝煌燦爛的一章,其波瀾壯闊的歷史,至今讀來仍然使人蕩氣迴腸。但是在很多史料比如《舊唐書》、《資治通鑑》等記載中,唐王朝的開創者李淵平庸無能。既無魄力,也不勇武。大唐的開基立業全靠二兒子李世民的南征北討。

歷史真的是這樣嗎?李淵能夠成爲開國皇帝就靠生了一個好兒子?如果簡單的這麼想,那麼我們就會離真實的歷史漸行漸遠。

李淵能成開國皇帝是兒子功勞?

正如一首老歌裏面所唱: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李淵能夠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原因很多,但主要還是靠的是自身的實力和智謀。

當然,李世民東征西討,蕩平羣雄也立下汗馬功勞。但那都是戰術上的勝利,真正的大戰略都是李淵在後面主導和推動的。局部戰術失利,大不了重頭再來,重新打一次,但是戰略失敗那可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至於唐史中都一邊倒的抹殺李淵的功績,也只能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段歷史被人爲的精心篡改了,有人不願意宣揚李淵的功績。因爲那樣會牽出蘿蔔帶出泥,一些陰暗面就會大白於天下。不利於天可汗李世民政治完人的形象。所以說歷史是個小姑涼,無論是誰上臺後都會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重新打扮。

那麼,李淵是如何被黑化的,他真的是酒色之徒嗎?

李淵是如何被黑化的

公元635年,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去世了。

但是他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在去世後不久,他的兒子大唐帝國的續任者就開始處心積慮的想着怎樣修改歷史,美化自己!

做爲弒兄逼父坐上皇位的唐太宗,內心深處實際上是很不安靜的。畢竟那段歷史違背了封建社會的倫理制度,違背了儒家思想的教義。這是千方百計想當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心中的痛。

於是,李淵去世幾個月後,唐太宗就想着要看皇帝起居錄。

起居注是是日後修撰帝王實錄乃至國史的重要基礎史料。按照規矩本朝的皇帝是不能夠看皇帝起居錄的,就是怕皇權的干預從而有損於歷史的記載。

諫議大夫朱子奢就明白無誤的說:"陛下獨覽起居,於事無失。若以此法傳示於子孫,竊有未喻。"大意就是,當代皇帝看起居是不行的,如果後世子孫都效法您老人家都看自己的起居,那麼史官還怎麼敢如實記載?

但是李世民不死心堅持要看。又問褚遂良:朕可不可以看起居,如果朕有錯誤的地方,是不是史官也必須記載?

褚遂良當即頂了回去說:"起居是記錄君王的一言一行,善惡都要寫進去。也從未聽說君王自己看自己的起居錄的。"

旁邊的大臣劉 洎直接補刀說:"如果褚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着的。"

這讓李世民很不安,自己弒兄逼父的醜事不是要流傳千年?那麼有什麼辦法來彌補?只有一種,那就是把這段歷史重新改寫和美化,突出自己丑化別人,這樣才能自圓其說。

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千年以來屢試不爽的鬥爭法門。勝利者高大完美,天生祥瑞。而失敗的好色昏聵,批倒批臭。

因此李世民派親信房玄齡等人蔘與編修《高祖實錄》。其中幾次暗示,做爲領導親信的房玄齡自然心領神會。

李世民和房玄齡

不久之後,李世民又迫不及待的提出要房玄齡把尚未編完的國史拿給他看。看完後他很不滿意,因爲關於玄武門這一節房玄齡採用的是春秋筆法,隱晦無比。但是這段歷史如果不詳細記載,就無法解釋自己爲何成爲皇帝的?因爲自己一開始只是秦王而並非是太子。

李世民知道房玄齡沒有吃透自己的意圖,他特意說:"昔日周公誅殺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鳩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以安社稷,利萬人耳。"

實際上就是在隱晦的提醒房玄齡,自己就是像周公一樣,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是爲了江山社稷,廣大人民。而不是爲了自己的一己之私。

房玄齡只得重新修改,把許多史料歪曲修飾或者刪減,重新又編輯了實錄。在裏面把李淵、李建成的形象一再的貶低,比如李淵描繪成胸無大志,平庸無奇。是被李世民逼上反隋的道路的。而李世民則自幼英明神武,實錄中到處都是宣揚他的豐功偉業。

比如描寫晉陽起兵一節,說李淵毫無反隋之意,和晉陽宮副監裴寂飲酒賭博,通宵達旦。最後是李世民設計買通裴寂,兩人密謀逼迫李淵起兵。把李淵灌醉之後,擡到晉陽宮龍牀上,讓兩位宮中美人侍寢。第二日李淵酒醒之後知道闖了大禍,這纔在李世民的勸說下同意起兵。其後李世民策劃太原起事,西進關中。從此王基開,大業定!

結果當房玄齡把再次修改的實錄拿給太宗李世民看的時候,李世民感動的"聲淚俱下。"讓人把此書賜給太子和王公大臣人手一本。

到了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鑑》時也如此評價: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

他這麼說不代表司馬光不明白那段真實的歷史,而是做爲一名傳統的士大夫,"爲尊者諱、爲賢者諱、爲親者諱"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對於後世來說,太宗李世民執政表現太過於耀眼,他也只有秉承舊史的論調才能爲尊者諱,爲賢者諱!

做爲大文豪、思想家兼政治家的司馬光也如是說,就等於爲李淵的負面評價板上釘釘,成爲後世的主流。

李淵喜好酒色的原因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空穴來風的,做爲大唐開國皇帝的李淵也有縱情酒色的時候,而這些後來都被利用了。

李淵出生於關隴世家的唐國公府,北魏八柱國之一,人生起點很高。成年之後李淵就娶到了大隋朝最爲頂級的白富美——神武郡公和的千金竇氏,據說當時長安城想迎娶竇氏爲妻的勳貴少年頗多,竇家的門檻都被媒婆踏破了。

但是都沒有能夠抱的美人歸,因爲竇家定了一條規矩,要來者連續三箭射中門口所畫孔雀的眼睛。獨獨李淵去了後順利的娶到了竇氏,還引申出一個成語典故雀屏中選。

這明明就是一個年輕俊傑啊!怎又是貪酒好色之人?

不久之後,少年俊才李淵卻一改常態,變得胸無大志,貪杯好色。其原因就是千古暴君隋煬帝楊廣上臺了。

隋煬帝楊廣

登基伊始,也是爲掩蓋自己篡權奪位的歷史,同時爲了擺脫關隴軍事貴族對於皇權的控制。楊廣開始大肆殺戮,尤其針對關隴軍功貴族。大臣們都人人自危,不少人也起而反抗,但是都被鎮壓家族被誅。

在殘酷的現實環境面前,李淵處處小心,生恐哪一天就大禍臨頭。其後在竇氏的建議之下,他向隋煬帝進獻名馬、鷹犬,博得隋煬帝的歡心後謀取外放爲州郡太守的機會,藉以遠離錯綜複雜的朝堂中心。

在地方上,李淵也事事小心,以宣示自己的與世無爭。實際上他一直都在暗中觀察時局的動向,隋煬帝的大肆殺戮和好大喜功,正在迅速的掏空隋朝的統治根基。尤其是征伐高句麗的失敗,讓天下開始動盪不安。山東、河北一帶的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起事。朝內的一些有識之士都已經有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受。

一次,李淵在和宇文士及談論時局時就相互試探過,李淵問:"不知您對於當前時局如何看待?"

宇文士及故意神祕的對李淵說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唐公要有準備啊!"

兩隻老狐狸都心照不宣的笑了起來。不久之後,京師一帶流傳着"李氏當爲天子"的讖言,這還是讓楊廣對朝中李氏高官都有些猜忌,特別是李淵剛剛爲了鎮壓楊玄感起事,統領弘化郡等周圍十三郡的兵馬,位高權重。而且弘化郡離京城長安不遠,萬一?

於是楊廣讓使者督促李淵回京,李淵對此心知肚明自己手握重兵犯了忌諱。他用重金賄賂使者,並裝出一副病重的樣子。使者得了好處,回稟楊廣說:李淵病重。楊廣當時忙於第二次征伐高句麗,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只是對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宮中服役)惡狠狠的說了一句:"可得死否?"

中年李淵

王氏嚇得魂飛魄散,回去連忙給李淵寫信示警。李淵知道那個讖言挑動了楊廣敏感的神經,於是他除了繼續用重金賄賂楊廣左右親信爲其說好話外,自己從此也混跡於酒色之中,同時日夜賭博。"通宵達旦,情忘厭倦。"

合格的政治家,往往是能伸能屈的。順境之時就此一飛沖天,逆境之時可以低到塵埃。李淵的這種自污的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楊廣一度把他當成胸無大志,喜好酒色的庸才。而把懷疑對象轉爲鄴國公李渾,楊廣找了一個藉口把李渾全族誅殺。而李淵得以躲過,還因此被隋煬帝楊廣信用,升爲晉陽留守。

晉陽起事誰爲主導

古代能夠成就大事者。天時、地利和人和缺一不可。李淵也是如此。

楊廣暴虐,已失人心。尤其是關隴集團對於楊廣恨之入骨,他們迫切的要推翻楊廣的統治,在自己內部重新尋找一個符合他們利益的領頭人出來。而李淵根正苗紅,八柱國之一唐國公嫡系。這是人和。

自古定都長安、洛陽兩京的封建政權,必定以山西爲京師屏障。山西表裏山河,依山畔水。民風彪悍,物產豐饒。是地理上的形勝之勢,對於長安、洛陽有以高控低壓倒性的戰略優勢。此爲地利。

由於隋煬帝的倒行逆施,好大喜功。特別是三徵高句麗"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各地的農民起義、貴族叛亂此起彼伏,隋朝統治已成土崩瓦解之勢。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隋王朝的軍事力量還是頗爲強大,雙方的實力對比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折。因此李淵在等待天時的到來。

在擔任晉陽留守的時期,李淵坐觀天下風雲之變,暗中加緊積蓄自己的力量。在這期間,他憑藉自己的人脈和名望,讓長子李建成在河東一帶、次子李世民在太原招賢納士。武士彠、長孫順德、劉弘基、唐儉等日後一大批唐王朝的開國功臣都是這時候相繼投靠的。

對外李淵繼續採取守拙的策略,隱藏於幕後以免招到猜忌,他和晉陽宮監裴寂日夜飲酒賭博,許多事都是暗中指使李氏兄弟出面完成,這也是以後李世民得以修改歷史的依據之一。

少年李世民

但是折節下士、招兵買馬這些事沒有李淵的首肯同意,當時一無名望,二則年輕的李氏兄弟能夠順利完成嗎?都是修煉多年的宦海老油條,人家憑什麼相信你們兄弟的話?都還不是看着你背後站立的勳貴家主、大名鼎鼎的唐國公李淵的魅力!

李淵喝酒賭博的同時,他高舉大義的旗號,率軍五千大敗南侵晉陽的突厥騎兵,使得驕狂一時的突厥騎兵不敢輕易南下。保證了太原一帶的安寧。

同時,對於太原周圍的農民軍,李淵也堅決的鎮壓和收買。他於雀鼠谷擊潰山西最大的一支農民軍歷山王,俘虜男女老幼數萬人。通過這兩次作戰,李淵已經以太原爲基地,把晉中一帶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風雲變幻。此時隋朝已徹底出現土崩瓦解之態,昔日東征西討戰無不勝的隋軍鐵騎面對風起雲涌的國內起義疲於奔命,龜縮於長安、洛陽和江都等幾個戰略要點再無還擊之力。天時已至。

農曆六月,在衆人的"勸說"下,李淵決定起兵反隋。在清除楊廣親信王威、高君雅之後,李淵打着"尊隋"的旗號,將兵三萬南下,進攻關中。隱忍多年的老狐狸終於露出了獠牙,尊隋是口號,伺機奪取關中是真。

從六月起兵到十一月攻克長安佔領關中地區。除了霍邑宋老生一戰稍微激烈之外,其它廣大地區李淵大軍如入無人之境,順利無比。

一路上,各州郡隋軍官吏紛紛歸降,關隴軍功集團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各地農民義軍領袖也領兵來投。這一切都是李淵多年的名聲威望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所至。不然別人爲什麼要投靠你?

打着尊隋的旗號,瓦解沿途隋朝官吏軍隊;

一路憑藉多年的關係聯繫關隴舊識,大肆封官許願,最後幾乎全盤接受關隴集團,這是重中之重。做爲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軍功集團,關隴集團舉足輕重,他們投向那邊,勝利的天平也就偏向於那邊。

至於李世民,當時還是大軍右路統軍,雖然攻城掠地功勞也大。但在起兵到佔領關中這一時期,他和李建成一樣,其實都不是戰略的主導者。

真正的大局主導者還是李淵本人。

兩子相爭李淵爲何不阻攔?

在依靠關中、晉陽爲基地,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按照李淵的設想:太子李建成位居中樞,協助李淵總攬朝政,選拔人才,安定地方。同時爲大軍提供源源不絕的兵源和糧草;秦王李世民帶領大軍橫掃六合,蕩平羣雄。畢竟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身處亂世,政權、兵權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比較靠譜。

但是在平定羣雄的過程中,李世民表現的太過於耀眼,在戰爭中迅速的成長。同時李世民藉助在外的時機和個人魅力也培植了自己的勢力,主要是以武將爲主。

所以在統一全國後,大唐中樞形成了兩個集團:太子集團和秦王集團。兩個集團的目標都只有一個:打倒對方,奪取皇位!對於此,李淵早就心知肚明,他說過:"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爲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但是他明明知道這樣下去會發生嚴重後果,卻優柔寡斷,遲遲不出面表態。這讓後世很不理解,前朝楊廣謀權篡位之事李淵也是親歷者,再往遠說,齊桓公五子爭位,趙武靈王餓死沙丘的慘劇史書上也都有記載,爲何李淵的表現如此的拙劣?

李建成也是文韜武略

原因無他,李淵被親情所困!前期的三子一女(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平陽昭公主),都是他和竇氏(壯年而逝)所生。在他的心中,竇氏永遠都是白月光,是他心中永遠的正室!所以他後來儘管縱情酒色,但是皇后之位永遠都是竇氏的,其他的美人頂多都是妃嬪之位。

而這三子一女從小在竇氏的細心教導之下,都成長爲一代人傑,個個英武不凡。手心手背都是肉,讓李淵如何割捨的了?

李淵扮演着慈父的角色,希望諸子和睦相處。所以他時而偏向李建成,時而袒護李世民。但是他忘記了自己是帝國皇帝,從皇帝的角度考慮,位子只有一個,必須徹底的打壓廢除另外一個,斷絕其東山再起的可能,才能保證皇位的順利傳承。

但是,李淵坐在皇帝的寶座上用父親的角度考慮問題,他想到李世民勞苦功高,不忍心廢除他。想着怎麼安置李世民及其部屬纔好,在猶豫不決之時給了李世民絕地反擊的機會。對於這場即將到來的悲劇,他沒有充分預料到事情可能發展出的嚴重後果。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在李淵下定決心,叫太子、秦王入宮對質,準備做一個了結的時候。蓄謀已久的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派遣尉遲敬德入宮逼迫李淵下詔,用武力完成了大唐皇位的交接儀式。

玄武門之變

這時大功告成的李世民入宮,撲在李淵懷裏痛哭失聲,表示自己的迫不得已。但是在另外一邊,李淵的十個嫡系孫子(李建成五個兒子、李元吉五個兒子)包括尚在襁褓的嬰兒,被無情的殺戮。

李淵看着這個已經成長爲一代狼王的兒子,他也老淚縱橫。不知道是爲自己的兒孫被屠而悲傷,還是爲自己以後的命運而悲哀。

其後不久,被軟禁宮中的李淵"禪位",李世民登基爲帝,天可汗的旗幟即將升起,而剛剛被殺不久的親人用自己的鮮血做了最好的祭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