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曹操手下名將這麼多,爲何經常自己親征呢?

曹操手下名將這麼多,爲何經常自己親征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我們總有一個印象,那就是我們總是能看到曹操親征,不論是打袁紹、徵江東,還是平馬超、攻漢中,我們總是能看到曹操身在前線,這就讓大家非常疑惑了,曹操手下名將這麼多,爲啥不讓他們領兵作戰,非要自己親征呢?

曹操手下名將這麼多,爲何經常自己親征呢?

實際上,最開始的曹操實力是非常弱的,在衆諸侯之中,曹操根本就排不上號,所以前期的曹操軍隊少,地盤小,手下名將也不多,這種情況下,很多戰爭就需要曹操自己親自上場指揮了。當時大家都還沒有打出名氣,曹操也不知道手下哪些人能夠真正的獨當一面,也無法判斷出誰是真正的名將,所以無法把軍隊交給他人指揮。事實上,名將都是在一系列的戰爭中歷練出來的,所以說,前期的曹操是毫無辦法,就算他不想親征都沒有辦法,因爲根本沒有其他人有能力統領大軍。

那麼中後期的曹操,面對戰爭,爲啥還總是親征呢?實際上,這裏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劇情效果

實際上,當曹操的地盤越來越大,軍隊越來越多時,他一個人是完全做不到掌管一切的,所以他還是提拔了很多將領,幫助他統管軍隊。至於日常作戰,實際上曹操也是命令這些將領出徵作戰的,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曹操更傾向於由宗親領兵,外姓名將參與作戰。這也無可厚非,在那個大亂世,宗親遠比其他人可靠。

而之所以我們印象中曹操總是親征,主要是劇情效果而已。

曹操手下名將這麼多,爲何經常自己親征呢? 第2張

在小說中,寫曹操親征,才能帶來更大的劇情效果,所以作者會着重對這些戰事加以描寫,而對於其他並非曹操參與的戰事,描寫過少。即便是在正史中,這也是個普遍現象。由於曹操比較出名,所以史官記述事情的時候,總是傾向於多描述曹操參與的戰事,而對於其他戰事描寫相對較少。

其實除了曹操參與的戰事,還爆發了很多精彩戰事,只不過我們沒看到而已。史官們往往以一句話就把其他戰事給描寫完了,而對於曹操的事蹟,總是大書特書,這就給我們造成了曹操老是喜歡親征的印象。實際上,人家曹操也不總是親征,畢竟他是一個人,天下這麼多大事,他也分身乏術,所以很多時候,他也會讓其他人領兵作戰。

二、曹操是曹魏集團最出色的軍事家

儘管大家印象中曹操是一個陰險狡詐之徒,但不得不承認,曹操是當時社會上最出色的軍事家,整個曹魏陣營,曹操的軍事指揮能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而且,他在曹魏是擁有絕對權威的。曹操中後期,也常常讓手底下的將領單獨領兵作戰,不過當他們不能出色的完成任務,戰局陷入僵持或者劣勢的時候,還得曹操親自出馬,才能解決問題!

漢中之戰時,原本曹操是不想親征的,但無奈夏侯淵被斬殺。夏侯淵是當時曹魏關中方面的總指揮,他的死對漢中曹軍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就逼得曹操不得不親征,以挽回曹魏在漢中的頹勢。

襄樊之戰時,面對關羽的步步緊逼,曹操最開始也是讓于禁統兵前往救援,而當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投降後,曹操被逼無奈,也只有選擇親征,救援樊城。

可以看到,到了後期,曹操其實也並不想親征,畢竟他歲數也大了,親征可不是一件輕鬆的活,但是很無奈,他的手下似乎能力都不如他,鎮不住場子。逼得曹操親征,才能挽救危難的局勢。

三、曹操喜歡大權在握的感覺

我們可以發現,大凡開國之君,其實大多都是馬背上的君主,都是能征善戰者,他們本是就是集團中最出色的大將。剛開始集團的功勞基本都是靠他親手打下來的,而在一系列的戰爭磨鍊中,他們也逐漸喜歡上了這種指揮千軍萬馬,大權在握的感覺了。

長期征戰的大將,其實都有一顆好戰之心,那種沙場上的熱血沸騰是鶯歌燕舞所替代不了的,沙場的痛快感覺遠非後方的奢侈生活可比。所以當這些君主在安樂窩裏面呆久了,他們也想重新回到戰場,找尋當年的那種痛快感覺。

雖然在後方,這些君主也是手握大權,指點江山,但這遠沒有在戰場指揮千軍萬馬來得痛快。當你跨上戰馬,與數萬軍隊一同作戰時,那種熱血沸騰是後方的運籌帷幄所替代不了的。曹操是以打仗起家的,砍砍殺殺一輩子,早就喜歡上了這種生活。當他在後方待膩歪了之後,很自然的就會想親自前往戰場,再去體驗一把指揮千軍萬馬,大權在握的感覺!

結語

曹操爲何總是親征,這得分時間看,前期的曹操實力弱小,手下無人,只能親自上戰場指揮作戰。而後期曹操實力壯大後,還總是親征就主要是以上三個原因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