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元恪爲什麼會縱容高肇誅殺宗王?

元恪爲什麼會縱容高肇誅殺宗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恪爲什麼會縱容高肇誅殺宗王?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如果說北魏的滅亡是從六鎮起義開始的,那北魏的衰弱便是從宣武帝元恪開始的。正是由於宣武帝重用國舅高肇,縱容其把持朝政,誅殺宗王,才拉開了北魏門閥士族內鬥的序幕,激化了朝廷和六鎮的矛盾,導致國家走上了滅亡的道路。對於高肇利用自己信任把持朝政和誅殺宗王,元恪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不但沒有制止,還縱容其所爲,甚至爲高肇把持朝政大開綠燈,使朝廷內部的矛盾到了不可控的地步。他的去世使這個矛盾集體爆發,於是引發了一些列朝政動盪。那麼問題來了,元恪明知縱容高肇於國有害,拿他爲何還要這麼做呢?

從北魏歷史來看,元恪這麼做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但是卻選擇了錯誤的方法。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便拉開了漢化改革的序幕。這次漢化改革使得北魏國力發展到巔峯,再次壓過了南朝,史稱“孝文中興”。可是拓跋宏的漢化改革存在很大的問題,其中最爲主要的就是對漢族文化的全盤吸收。

這種做法雖然幫助鮮卑族和其它北方少數民族快速的融入了漢族,學習了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讓國力突飛猛進,但也吸收了不少漢族文化中的糟粕,爲國家發展埋下隱患。其中自魏晉以來漢族士大夫集團建立的門閥政治制度,便是漢族文化糟粕中影響力最大的,也是對國家危害最大的。

前文講過門閥政治制度的危害,及其造成魏晉南北朝四百餘年時間內短命王朝頻出的原因,這裏不再贅述。這種危害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進行漢化改革時也被繼承了下來,並深深的刻在了改革後的北魏制度當中。拓跋宏時期建立了北魏的門閥制度,將鮮卑族八大姓氏和漢族四大姓氏作爲頂級門閥,下面的各級門閥依次排列,享有不同的政治特權。如此一來門閥之間的鬥爭無法避免,而鬥爭的擴大化直接影響到皇權對國家的統治。元恪即位後,門閥勢力在朝廷處於壟斷地位,爲了強化皇權和加強中央集權,他便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當時的門閥勢力中,以元禧等宗王爲代表的顧命大臣勢力最大,下面便是鮮卑門閥和漢族門閥的勢力。這樣的勢力結成聯盟,把持了朝政和國家資源,使得剛登基的元恪無法親政,皇帝之位徒有虛名。因此他採取了多會皇權的措施,一方面是聯合皇族以外的鮮卑族門閥,另一方面是在漢族門閥中尋求支持。在這個過程中鮮卑族門閥的代表便是八大家族中的於氏,其中被重用的便是禁軍統領於烈和於忠父子,而漢族門閥的代表則是外戚高肇。元恪對高肇的信任還超過了於烈父子,將其作爲除掉皇族宗王勢力的重要幫手。

元恪爲什麼會縱容高肇誅殺宗王?

高肇嚴格說來並不是中原門閥士族,但由於是外戚的緣故,而得到元恪毫無保留的信任。高肇其實是高麗人,據說祖上是渤海搞氏的高顧,爲了躲避魏晉時期的戰亂才逃到高麗,成爲了高麗高氏的代表。現代有學者考據出,高麗高氏和渤海高氏並非一家,所以高肇其實是冒充了渤海高氏的名聲才進入了北魏門閥士族圈子。渤海高氏在中國歷史上名聲很響,雖然不在北魏四大漢族門閥之內,但也有着天下高氏出渤海的說法,地位非常顯赫。因爲這個原因,拓跋宏便娶了高肇之妹高照容爲妃,生下了次子元恪。

因此從私人關係上講,高肇是元恪的舅舅,受到了元恪的信任。可是從歷史材料來看,元恪縱容的高肇的原因遠不止此,他有着更深層次的考慮。元恪信任高肇的基礎基於舅父之家的親密,這與他的母親高照容早逝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由於元恪不是拓跋宏唯一的皇太子,所以在當太子之前於高麗高氏是走得很近的,這使得兩家關係極好。在嫡長子元恂因反對漢化和引發叛亂被拓跋宏廢殺之後,元恪才以次子的身份成爲皇太子。可是他不像元恂有着鮮卑保守就貴族的支持,也不像元禧等宗王與門閥士族走得很近,所以政治上只能依靠高氏。

即位後,元恪面臨宗王勢力和門閥士族聯合把持朝政的困局,只能選擇從低層次門閥打開缺口。他選擇的於烈父子在鮮卑族八大家族中並不是上等家族,勢力上比較受到排擠。高肇所在的高麗高氏明面上雖然與渤海高氏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但實際上大家都不承認,在漢族門閥圈中也是被歧視的狀態。這兩個家族在宗王勢力把持朝政的背景下撈不到政治利益,便先後投入到元恪的陣營,這爲元恪打擊宗王勢力和奪回皇權奠定了基礎。可以說他們在元恪親政的過程中立下大功,所以成爲元恪執政的股肱之臣。

除了家族勢力上與鮮卑和漢族的上等門閥對立以外,高肇受到元恪寵信的還有個原因便是來自於高麗。高麗不是中原王朝的傳統的勢力範圍,被認爲是蠻夷之地。雖然高麗高氏給家族貼上了渤海高氏分支的標籤,但在門閥圈子中人家還是把他們當作蠻夷來對待。這種排斥和打壓讓這個家族生存非常困難,不得不依靠皇權才能在洛陽站住腳跟。而高肇家族在中原又沒有廣泛聯姻的基礎,與別的門閥家族來往很少,所以政治結構比較單純。元恪重用高肇,既可以打擊鮮卑和漢族門閥勢力,也不用擔心高肇與別的門閥家族結黨營私。

爲了強化高麗高氏的影響力,元恪縱容高肇逼死了來自於氏的皇后,改立高肇的侄女高英爲皇后。這使得高麗高氏在朝廷中獨樹一幟,勢力上力壓各大門閥家族。有了高麗高氏的幫助,反對的宗王勢力都被清除,元詳等主要宗王還給構陷罪名並處死。元恪通過這一系列手段打壓了宗王勢力、鮮卑和漢族門閥士族,從中奪回了北魏的皇權。史書上常常以高肇爲權臣奸臣,實際上高肇是元恪的工具人。高肇把持朝政,打壓冤殺宗王等事情,都是在元恪的指使下完成的。元恪爲了加強中央集權,自然會對高肇進行無限制的縱容。

元恪的這種操作暫時穩定了北魏的朝政局面,卻也爲國家埋下大患。他活着的時候宗王勢力和門閥士族不敢挑戰皇權,自然無法反抗高肇把持朝政的行爲。可是元恪去世後,高肇以高麗高氏的薄弱勢力根本無法與宗王、中原門閥對抗,這成爲國家內亂的直接原因。高麗高氏雖然在元恪執政時期掌握了很大的權力,但這個家族畢竟是外來戶,在中原根基很淺,這是其致命缺陷所在。沒有了皇權的支持,別說和宗王勢力鬥,隨便一箇中原門閥都能滅了他們。從這個角度看,元恪的中央集權是極不穩定的,天生就無法長期統治國家。

一旦高氏被滅,那爲了搶奪高氏的地位,各大門閥家族自然大打出手,這就使得國家內亂的風險加劇。正是因爲出現這樣的情況,北魏在元恪去世後迅速陷入亂局之中,混亂的朝政根本無法控制國家。在這種情況下再爆發六鎮起義,這對國家的傷害就更大了,也讓北魏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綜上所述,元恪縱容高肇奪取皇權的操作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讓高肇去把持朝政,甚至去統領鮮卑和漢族的門閥士族是大錯特錯的。高肇既沒有這個能力,高麗高氏也沒有相匹配的資源和威望。他們掌控政權只能成爲各大家族爭相哄搶的目標,也會成爲國家動亂之源,讓北魏走上滅亡的道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