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馮太后爲什麼非要致拓跋弘於死地?

馮太后爲什麼非要致拓跋弘於死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馮太后爲什麼非要致拓跋弘於死地?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拓跋弘死北魏死得最爲蹊蹺的皇帝,至今仍舊是歷史上的一個難解之謎。對於拓跋弘的死法各種史書上有着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被馮太后派人毒殺的,也有的說是被逼自殺的,還有的說是被誘入宮中囚禁後祕密處死的。這樣的說法子啊當時流傳很廣,使得史書上也無法確切記載。但是綜合這些史料可以發現,拓跋弘的死因與馮太后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就算不是馮太后親自派人處死,也是有着間接的原因。除了拓跋弘的死因以外,很多人還關注馮太后和拓跋弘的仇恨。很想知道到底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纔出現了這種母子殘殺的慘劇。

實際上馮太后並不是拓跋弘的親生母親,而是拓跋弘的嫡母。她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由於未生子,便以拓跋弘爲嫡子。拓跋弘被立爲皇太子後,他的母親李貴人按照北魏的傳統被賜死,以防止母族得勢干預政務。因此拓跋弘實際上是馮太后養大的,在最初兩人的關係都還很不錯。在即位之初,馮太后還幫拓跋弘除去了獨霸朝政的太原王乙渾,保住了拓跋弘的皇帝位。按理說雖然 這對母子並非親生,但關係應該是很密切的。可到了後來兩人的關係鬧得越來越僵,最終走上了互相殘殺的道路。

馮太后爲什麼非要致拓跋弘於死地?

歷史學者門解讀這對母子的關係變化,很多人關注到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馮太后在除掉乙渾後乘機臨朝聽制,掌握了朝廷政權,直到拓跋弘生下兒子拓跋宏才讓其親政。即便如此馮太后在朝中留下了大量的官員,掣肘拓跋弘的皇權,使得雙方矛盾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是馮太后年紀輕輕就守寡,身邊有很多男寵。拓跋弘找機會除了了馮太后最寵愛的李弈,及其兄長李敷、堂兄弟李顯德等人,使得母子倆矛盾激化,甚至成爲拓跋弘禪讓皇位的導火索。但是從史書上看,這兩方面的史實都是兩人矛盾的表現,並非根本原因。

綜合各方面的史料來看,馮太后和拓跋弘之間的矛盾並非個人恩怨,而是北魏權貴內部的胡漢之爭。從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開始,北魏內部就有兩股勢力反覆爭鬥。一股是隨鮮卑族南下入侵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各部,其中以匈奴各部的數量和勢力最大。另一股是西晉末年衣冠南渡後留在北方的門閥士族,他們的子弟成爲拓跋圭建立北魏的重要漢族官員。在北魏初年,北方少數民族的勢力較大,就連皇后大都來自於這些北方部族的貴族女性。到了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燾時代,以崔浩和高允爲代表的漢族門閥官員逐漸崛起。

在拓跋燾時代,胡人和漢人的勢力基本上是處於平衡態勢,兩邊都有各自的代言人。胡人貴族的代言人是皇太子拓跋晃,而漢族門閥士族的代言人是大臣崔浩。通過平衡雙方的勢力,拓跋燾始終掌控着國家大權,也讓北魏國力第一次達到巔峯。但是在拓跋燾末年南征劉宋鎩羽而歸後,國力在多次用兵中出現空虛,使得國家政局出現了動盪的隱患。文成帝拓跋濬在政治鬥爭中即位後,他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開始讓北魏的國力恢復。這些改革措施中比較典型的有兩條,一條是引入北方少數民族南下,另一條是大量啓用漢族官僚。

從史料記載來看,拓跋濬的措施很得力,只花了十多年時間便讓北魏的國力恢復過來,可也留下了很大的隱患。拓跋濬讓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是爲了填補中原因戰爭了出現的人口空洞現象。人口空洞直接影響了北魏的經濟基礎,在農耕爲主要生產方式的時代,缺少壯勞力直接會影響到農業的收成,進而影響到國家的財力和軍隊的後勤補給。他重用門閥士族出身的官僚,是因爲這些大家族中掌控着大量的漢族人口和資源。這其中不但有農業需要的農民人口,還有各種手工業,如打鐵、建築、木工等技術性人才。

在國家發展的同時,北魏內部的矛盾也不斷積累,等到拓跋濬去世,拓跋弘即位後,這些矛盾便開始凸顯。在北方少數民族方面,他們是不太願意過漢人的農耕生活的。除了鮮卑族比較開明願意接受外,其他的如匈奴、柔然等族都有大量的落後部族反對。即便實在鮮卑族內部,也有這種反對的聲音。而漢族士大夫方面,因爲馮太后的臨朝聽制,使得大量漢族官員被重用,這也衝擊了鮮卑和少數名族貴族在北魏朝廷的政治利益。雙方的矛盾從民間擴展到了朝廷之中,胡漢之爭的新一輪政治鬥爭越發的激烈起來。

其實胡漢之爭在拓跋珪時代就已經存在了,這實際上是從五胡亂華和西晉滅國便延續下來的深刻矛盾。北魏的前三個皇帝逐漸讓胡漢雙方的勢力趨於平衡,很多胡人貴族在中原當官後又逐漸被漢化,所以胡漢之爭在拓跋燾的末期已盡遠不如北魏建國初那麼激烈了。但拓跋濬新一輪的從北疆以外的少數民族往中原移民後,使得不接受胡人的貴族數量激增。他們進入朝廷後與漢族官僚發生衝突,使得胡漢之爭重新爆發。再加上宗教信仰讓麼,胡人貴族信奉佛教,而漢族士大夫信奉道教,雙方的矛盾也就更深了。

馮太后是拓跋濬皇后,也是北魏第一個漢族出生的正宮皇后。她的家族本是北燕皇族,祖父馮弘是北燕皇帝。北燕被拓跋燾滅國後送人宮廷當奴婢,然後才一步步的成爲拓跋濬的皇后。她在臨朝稱制後重用以高允爲代表的漢族士大夫,延續了拓跋濬時代該畜牧業爲農耕的經濟政策,使得經濟再度飛速發展起來。但是這種偏向於漢化的政策,卻引起了少數頑固的鮮卑貴族和北方少數民族部族首領的反對,是的胡漢之爭更加激烈。史書上寫的很多拓跋弘時期延續的拓跋濬的國家政策,實際上是由馮太后及其屬下強推實行的。

由於馮太后及其屬下長期把持朝政,拓跋弘的個人政治理想無法完全實施,這才使得兩人開始有了矛盾。而在對待鮮卑和少數民族貴族方面,馮太后和拓跋弘有着本質性的區別。馮太后是希望能通過教化,讓這些胡人貴族學會漢族文化,完成漢化的目標。而拓跋弘則更加寬容,允許胡人部族保留一些塞外的生活制度和方式。可以說從政治傾向性上看,拓跋弘更像道武帝拓跋珪,而不是他的父親拓跋濬,所以母子倆在胡漢之爭上站在了不同的陣營。這種鬥爭不是個人政治利益的鬥爭,實際上是兩種文化在國家頂級層面的鬥爭。

如果沿用鮮卑和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則需要保留很多少數民族的制度,這是保證少數民族貴族及其部落利益的需要。可保證了胡人貴族的利益,就損害了漢族士大夫的利益,漢族門閥集團自然要出來反對。在拓跋濬和馮太后掌控朝政時期,漢族士大夫集團已經壓過了胡人貴族,成爲了國家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願意將到手的政治利益吐出。而馮太后爲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權勢,也會力推漢化的策略,在朝廷中重用漢族大臣,這就與胡人貴族發生了利益上的衝突。因此在拓跋弘執政時期,其實是胡漢矛盾非常激烈的時期。

從拓跋弘在執政中後期的表現看,這種矛盾已經非常激烈了。在國家的中下層,尤其是以少數民族爲主的軍隊階層,拓跋弘還有很高的號召力。他多次帶兵出征,甚至一度把柔然軍隊打到漠南去。可是在聚集了漢族士大夫和接受漢化的鮮卑貴族的首都平城,卻沒有多少大臣支持他。這也使得他在政治鬥爭中舉步維艱,最後不得已用禪讓皇位的辦法來組建小朝廷,與馮太后分庭抗禮。這種策略既是爲了抓緊君權,也是爲了自己擺脫平城朝廷中的不利地位。可是從結果看,拓跋弘還是擋不住漢化的大趨勢,最終在政治鬥爭中失敗。

雖然史書上對拓跋弘之死衆說紛紜,沒有什麼可以肯定的證據。但是從政治利益歸屬,和拓跋宏時代初期的政治走向看,很明顯馮太后是最後的勝利者,而漢族士大夫更是遍佈整個北魏朝廷。這也使得北魏很快的獲取了漢化的紅利,國力飛速增長,再度壓過了南方的劉宋。馮太后的重用漢族門閥的政策,也使得漢文化在鮮卑貴族中流行起來,爲後來的拓跋宏改革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從大方向看,馮太后的選擇是適合歷史潮流的,而拓跋弘則是有點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意思。這種路線之爭你死我活,勝利者只屬於順應歷史潮流之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