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李善長向劉伯溫求情,劉伯溫最後說了什麼?

李善長向劉伯溫求情,劉伯溫最後說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劉伯溫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劉伯溫,足智多謀,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奪天下的第一功臣。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稱帝后,在論功行賞時,劉伯溫只被封了個次一等的爵位誠意伯,這又是爲何呢?

明朝對外實現大統一後,內部很快產生了窩裏鬥,具體來說就是兩大派系之間的你爭我鬥。

追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老鄉形成了淮西集團,他們的帶頭大哥是李善長。李善長擅長後勤和政務工作,他一直跟隨朱元璋打天下,後勤工作搞的很好,是朱元璋得天下的一大功臣。也正是因爲這樣,朱元璋在建國後,李善長被任命爲丞相。

李善長向劉伯溫求情,劉伯溫最後說了什麼?

除了淮西集團,還有一個派系——浙東集團,浙東集團的帶頭大哥就是劉伯溫。

兩個集團就在朱元璋爲了權力進行着你爭我鬥。但是鄉土觀念很重的朱元璋明顯偏向淮西集團。他不但任命李善長爲丞相,而且封其爲韓國公,成爲朝中名副其實的第一牛人。

面對於劉伯溫,朱元璋則明顯進行了打壓,只是被任命爲御史中丞,封爲誠意伯。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俸祿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長是4000石,多出劉基十幾倍。

儘管如此,劉伯溫還是率領浙東集團和淮西集團進行死磕。

洪武元年,雙方第一次正式交鋒上演。

引發矛盾的導火線是一個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長的親信,他由於犯法被擔任御史中丞的劉伯溫抓了起來,查清罪行後,劉伯溫就要對他下毒手了。而這時朱元璋又不在都城,李善長無奈之下只好自降身份去找劉伯溫說情。

結果劉伯溫卻一點也不領情,還把件事向朱元璋進行了報告。朱元璋一聽怒不可遏,命令立刻處死了李彬。

不想,朱元璋的殺無赦之回覆令竟然被李善長第一時間短簡了。他爲了救自己的親信一命,他想了一個藉口,他相信只要講出這個藉口,劉基是不會拒絕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再次找到劉伯溫,說了這樣一句話:“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時不應妄殺人吧。”

李善長想以此爲藉口,“警示”劉伯溫暫時不要殺李彬。然而,劉伯溫的回答是6個字:“殺李彬,天必雨!”

結果可想而知,李彬很快就人頭落地了。

李彬死了,李善長怒了,他開始了反擊。把柄就在劉伯溫說的 “殺李彬,天必雨!”6個字上。對於頗懂天文地理的劉伯溫來說,對天文氣象的“把脈”還是很準的。然而,這一次劉伯溫卻看走了眼。斬殺李彬後,一直長晴,很長時間也沒有下雨。

李善長向劉伯溫求情,劉伯溫最後說了什麼? 第2張

因此,等朱元璋一回到朝中,李善長積開始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並且煽動很多人攻擊劉伯溫。

朱元璋雖然沒有直接“處罰”劉伯溫,但劉伯溫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他在朝中樹敵太多,再加上他又是個功高震主之人,在朝中呆着是件凶多吉少的事,爲此,他索性拋開一切,來了個告老還鄉。

劉伯溫走了,但浙東集團產東風有跨,接過他的大旗的是楊憲。楊憲是劉伯溫的“死粉”,他在劉伯溫的幫助下接任御史中丞,並且伺機對淮西集團進行反攻。

事實證明,劉伯溫的眼光果然沒有錯,這位楊憲是位韜光養晦、扶植高見賢等人,他先是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收集李善長的黑材料,然而不時在朱元璋面前打小報告。剛開始朱元璋並不在意,時間長了,他就對李善長有了看法,並且對李善長多有指責。

對此,李善長十分憂慮,他明白自己已成靶子,淮西集團岌岌可危,而自己又不便親自上陣,於是他也學劉伯溫找了一個“代言人”——胡惟庸。

胡惟庸是李善長的老鄉,是個有能力的人,他很早就追隨朱元璋,也立下了赫赫戰功。結果在李善長的操作下,他接任了淮西集團帶頭大哥的地位。

儘管如此,兩大集團的對拼中,還是浙東集團佔據了上風。就在浙東集團準備一鼓作氣打敗淮西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因爲淮西集團不斷打劉伯溫的小報告,朱元璋對歸隱山林的劉伯溫依然不放心,把他重召回朝中。

這一天,朱元璋單獨找劉基談話。雙方以拉家常開始了談話,就在氣氛漸趨融洽時,朱元璋突然變換了臉色,以嚴肅的口氣問劉伯溫:“如果換掉李善長,誰可以做丞相?”

劉伯溫先是很警覺說這要陛下決定。

朱元璋一聽,微微點了點頭,又問:“你覺得楊憲如何?”這是一個陷阱,朱元璋明知楊憲是劉基的人,卻對劉伯溫進行投石問路。

劉伯溫依然很警覺,他搖搖頭說:“楊憲有丞相的才能,卻沒有丞相的器量。”

朱元璋接着問:“汪廣洋如何?”這是第二個陷阱,汪廣洋是屬於“中立派”的,但朱元璋懷疑他和劉伯溫有勾結,因此再次投石問路。

劉伯溫還是搖頭道:“此人人品可以,但才識淺薄。”

朱元璋打破沙鍋問到底:“胡惟庸如何?”

李善長向劉伯溫求情,劉伯溫最後說了什麼? 第3張

劉伯溫依然搖頭:“胡惟庸的才華還不上汪廣洋呢!”說完這句話,劉伯溫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認爲考驗已經過去了,然而,他不會料到,朱元璋的最後殺着來了:“看到這相位只有先生能擔當了。”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警覺有加的劉伯溫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回了兩句話:

第一句話:我性子急,嫉惡如仇,不適合丞相。

第二句話:放眼朝中大臣,我沒有發現有合適的人選。

泱泱之國,竟然沒有一個當丞相的合適人選,朱元璋認爲劉伯溫是在“蔑視”和“忽悠”他,從此,徹底和劉伯溫決裂。

之後,劉伯溫再也得不到朱元璋的信任了,劉伯溫見狀再次選擇了告老還鄉。

劉伯溫走後,楊憲孤掌難鳴。淮西集團趁機反擊,不斷對其打慶幸和排擠,楊憲最終被胡惟庸找個藉口整死了。

兩大集團的比拼到此以淮西集團大獲全勝告終。

但淮西集團並沒有就此鬆手,他們繼續對劉伯溫進行圍攻。特別是已成了丞相的胡惟庸,他指使手下狀告劉伯溫。罪狀是劉伯溫佔據了一塊有王氣的風水寶地。

於是朱元璋再次下詔處罰劉伯溫,並扣除了劉基的退休金。

劉伯溫陷入了絕望,爲了消除朱元璋對他的猜忌,他雙回到了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他就可以生命無憂了。

然而,劉伯溫犯了生平第二大致使錯誤:估了朱元璋的狠毒。

洪武八年正月,劉伯溫得了病,朱元璋派胡惟庸送御藥給劉伯溫。劉伯溫吃了藥後,病情越來越重,不久就死去了。

後來胡惟庸案發後,醫生供認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劉伯溫的。這也成爲了胡惟庸的一個重要罪狀。然而,幕後主使顯然是朱元璋。畢竟沒有朱元璋“授權”,胡惟庸也是不敢對劉伯溫亂來的。

隱得最深的朱元璋是真正的老謀子,他利用胡惟庸整死了劉伯溫,然後又整死了胡惟庸,這正符合他屠殺功臣的真實面目。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