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曹操最討厭的三位名士,他們分別是誰?

曹操最討厭的三位名士,他們分別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最討厭的三位名士,他們分別是誰?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能言善辯,風尚高雅是中國古代名士必備的一項優點。自古以來,大多數君王都喜歡有才華又盡職盡忠的臣子。但是,在東漢末年,曹操手下有這樣三個名士,他們雖然“才華橫溢”,雖然“受人讚賞”,卻走出了不一樣的風格,那就是“作死之路”。

他們的作死條路不但讓別人對他們三人刮目相看,而且還成功讓愛才如命的曹操被氣到“炸毛”。

見到禰衡,曹操想掀桌子

禰衡來自山東德州,是東漢末年一個非常有才華而且善於辯論的人。來到潁川之後,懷揣着名刺就是無人舉薦。名刺就是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身份證加介紹信之類的東西。當時,東漢實行察舉制,年輕的才子們要帶着名刺去找名士推薦,才能被察舉官介紹給天子。可想而知,沒人推薦禰衡,禰衡早就涼了。

就在這時,禰衡的好朋友孔融勸禰衡改變思路,到軍閥權貴的名下做幕僚。因爲當時曹操掌握着皇帝,又身居高位,於是孔融拉下老臉來,向曹操推薦禰衡,誰知道禰衡不領情。

曹操最討厭的三位名士,他們分別是誰?

曹操想要面試他,他幾次假裝生病輕視曹操,還背地裏偷偷罵曹操。曹操挺生氣,但是考慮到禰衡有才名,就讓禰衡做敲鼓的小吏。這下禰衡毛了,覺得自己被曹操羞辱了,於是趁着給曹操擊鼓的時候,猛敲鼓皮,敲擊的還是《漁陽曲》。

《漁陽曲》作爲鼓曲,曲風慷慨激昂,當時在場的賓客被曲子感染,紛紛想起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殺了皇后父女和董貴人父女之事,因此有的淚流滿面,有的義憤填膺。見好好一場酒會,成了罵曹會,曹操拉不下臉了,立刻讓樂隊長去斥責禰衡。

誰知道禰衡不知悔改,還當場脫掉衣服,重複了一遍。曹操當然也被氣的“炸毛”,不過怒極反笑,“我本來想羞辱禰衡,誰知道他卻羞辱了我。”

衡曰:“諾。”於是先解衵衣,次釋餘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畢,復參撾而去

孔融聽說之後,忙讓禰衡給曹操道歉,又跟曹操說,禰衡知錯了。於是,曹操又上門拜訪禰衡,誰知道曹操一上門禰衡竟然用手杖捶着地大罵曹操。曹操很想當場“掀桌子”,一刀砍了這小子。可一想到禰衡在士人中無人不知,隨意砍了他容易影響士人羣體對他的不滿。所以,曹操陰損的把禰衡送給了劉表。

劉表一開始很尊敬禰衡,結果禰衡又開始輕慢劉表,劉表也不示弱,把禰衡送給了黃祖。有一次,黃祖在大宴賓客的時候,禰衡又一次出言不遜,竟然緊盯着黃祖嘟囔着“死老頭”。黃祖一聽大怒,直接讓人殺了禰衡。作死的禰衡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願望,走到了頭。

孔融的執着

孔融也是東漢名士,他是孔子的後代,在當時朝廷做官。這個人就是“孔融讓梨”中的孔融。是我們從小就要學習的那位。當時,曹操奉天子以討不臣的雄心已起,由協助天子變成了自己掌握權力,而孔融一向尊崇漢天子,認爲臣子僭越是不對的,於是屢次通過各種方式羞辱曹操。

曹操的兒子曹丕娶甄氏爲妻的時候,孔融不但不隨禮,還說這是武王伐紂,把妲己嫁給了周公。言外之意,侮辱曹操表面給兒子娶媳婦,實際上自己和甄氏私通。曹操征討烏桓時,孔融又嘲笑曹操是在進行侵略。曹操推行禁酒令的時候,孔融也是各種寫信,陰陽怪氣地諷刺曹操。

既見操雄詐漸著,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

曹操最討厭的三位名士,他們分別是誰? 第2張

後來郗慮爲了討好曹操,誣告孔融想要借名聲謀反,又私自結交孫權。這件事其實正中曹操下懷,孔融很快就被處死,連妻子兒子都沒能逃脫。

想起“孔融讓梨”的故事,其實非常不解。孔融都可以把最大的梨讓給別人,卻爲什麼不能讓讓曹操這位執掌大權的丞相呢?其實和禰衡不同,孔融“作死”的原因是因爲他和曹操的立場不同,也正是因爲他是孔子的後代,對傳統的“禮”非常看重。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明顯是僭越了禮制,令孔融對此感到十分不滿,更是感覺觸碰了自己的底線。孔融的死,生動地演繹了什麼叫說最狠的話,挨最毒的打。

著名作死運動員——楊修

根據《後漢書》記載,曹操在征討劉備的時候,進退不得,於是吃飯時苦惱地說“雞肋”。其他人都不知道曹操爲什麼這麼說,只有楊修解釋道,雞肋就是吃了沒有味道,不吃又可惜的意思,這是曹操打算撤兵了。後來,曹操果然撤兵了。隨後,曹操懷恨在心,找個機會處死了楊修。

有意思的是,楊修、孔融和禰衡三人是非常好的朋友。禰衡曾經誇口說,他要是有兒子,長子一定要像孔融一樣,小兒子一定要像楊修一樣,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楊修和孔融的賞識。結果,楊修的結局也和孔融、禰衡一樣,因爲說了不該說的話,作死而終。

楊修和禰衡,孔融不同,他並不是曹操的政敵,而是曹操的主簿,相當於機要祕書。他和曹操默契到,楊修提前寫好的曹操的出行計劃和曹操真正的出行計劃一般無二。

這樣的祕書,爲什麼最終要除掉呢?

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

原來,楊修雖然做了曹操的主簿,但是實際上他喜歡的是曹操的兒子曹植。有一次,他公開在曹植面前表示,之所以不能把曹植當作知己,就是因爲曹植的老爸是曹操。楊修這行爲,擱我我也生氣了,相當於有個人跟我說,我不想跟你當鐵哥們,只能拿你當塑料朋友,因爲我不怎麼喜歡你爸爸。曹植當時有沒有翻臉我不知道,但是曹操知道了肯定會當回事。

後來,楊修陷入了曹植與曹丕的奪嫡之爭,屢次幫助曹植奪取曹操的歡心,連曹丕都忍不住給楊修送禮。這使得曹操擔心曹丕和曹植的謀士團會影響自己的權力,甚至謀害自己。再加上楊修一向與禰衡,孔融等人結交,其父一向不喜曹操,其母出身袁氏,使得曹操越來越討厭楊修,最終借一件小事除掉了楊修。

楊修的死,死在了不知道藏鋒露拙上,死在了自己的“作死”上。他全家和朋友都不喜歡曹操,卻又非要替曹操做事。如果一直老實也就算了,楊修還一直表現出對曹操不滿,這誰能忍受呢?楊修臨終時遺憾地說,自己應該死得更早一點的。想來,他也明白,自己最後的悲劇並不算冤枉,自己作死自己清楚。

縱觀這三位名士的下場,禰衡死於曹操的借刀殺人,他通過羞辱比自己力量大很多的人來表達自己的厲害,死得可憐。孔融明知勢單力孤,無力反抗曹操,又想表達對漢室的忠誠,最終被小人誣陷,借曹操之手害死,死得可悲。楊修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雖然是一個出色的祕書,但是不幸捲入奪嫡的鬥爭,不知道自保,最終被曹操借事處死,死得可嘆。

他們三人用自己的一生展示了什麼叫不作死就不會死,也給後人以警惕,一定要學會不該說的話別說,不該“槓”的事千萬別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