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宗澤是什麼人?爲何他的名氣能超過趙構呢?

宗澤是什麼人?爲何他的名氣能超過趙構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身份上來說,宗澤是趙構的屬下,但從康王帥府最初的權力架構來看,宗澤的獨立性是最強的。

宗澤這個人,如果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天生當大哥的人”,在帝國體制完整的時候,宗澤只是官場上的一份子,這種特質還看不出來,可是當帝國地動山搖之後,這種特質立刻顯現。

在靖康年間,宗澤只是磁州知州,這個職務當然不低,可問題是,北宋中央政府有衆多部級機關,地方政府有二十多個路(類似現在的省)、三百多個府、州、軍、監(類似現在的市)。

這樣粗算下來,與宗澤級別類似或者比宗澤級別高的官員,那是多了去了。如果宗澤在這個職位上老死,那麼我們翻開歷史書,即使看到宗澤的名字,恐怕也像看到官員甲、官員乙的名字一樣。

但就在汴梁失守前後,宗澤的影響力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隱然成爲帝國首席執政官的最有力競爭者。

宗澤的名聲爲什麼會變得這麼大呢?史書沒有明說,只是含糊地說,宗澤有着超越人主的威名、地位,這種人絕不能重用!

康王帥府成立後,宗澤就擺出一副要凌駕於趙構之上的樣子

那一年,趙構剛滿二十歲,面對這樣一個年輕的親王,宗澤對他顯然缺乏足夠的尊重,因爲在宗澤看來,這樣一個毛孩子,他懂什麼?

所以,在制定未來計劃時,宗澤總是當仁不讓,希望大家都聽他的話。

在當今社會中,如果公司發生了重大的危機,老闆卻讓年僅二十歲的兒子出面主持大局,底下年長的部門經理肯定都會心存疑問:這樣一個富二代,真能勝任這種工作嗎?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對一個年輕富二代流露出這種態度,大家不會認爲有什麼不妥,可是在皇權時代,這種思想就是絕對的錯誤啊。

不要說皇帝(親王)已經是二十歲的成年人,就算他只有七八歲,誰敢流露出這種態度,也會被扣上大逆不道的帽子。

大多時候,一個集團的領導都是團隊運作,所以,皇帝的年齡、能力並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一切就看,他的團隊是不是第一流的團隊。

正是因爲這種原因,所以順治六歲當皇帝、康熙八歲當皇帝,清王朝依然欣欣向榮。

瞭解這些內容之後,我們自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大宋帝國即將土崩瓦解的時候,趙構的身份雖然有一定凝聚力,卻不足以令他擁有乾綱獨斷的權力,康王帥府的重要決定,幾乎都是由團隊做出的。

在這個團隊中,趙構居中而坐,下面的人開始發表各種意見、做出各種分析,必要時再舉手表決。而趙構只是在此基礎上做出最後決定。

在這種背景下,宗澤的北伐主戰意見得不到支持,就不是趙構一個人的意見,而是在整個康王帥府中,以宗澤爲代表的主戰派始終是少數派。

這點也很好理解,宋徽宗反對主戰,北宋君臣便支持宋欽宗上位,宋欽宗上位之後主戰,結果軍隊幾乎被打光,然後遭遇了被俘的恥辱。

在趙構成爲元帥之後,北宋主戰派的名聲多少有點臭大街的意思:你們整天主戰,結果主戰派領袖李綱敗得最慘,戰到最後,還被人把兩位皇帝都抓走了。

客觀地說,宗澤的實幹能力顯然遠勝李綱,但架不住主戰派名聲差啊,所以大家聽宗澤講話,總覺得他是大言不慚,看到宗澤給出的行動方案,總覺得這就是忽悠人的玩意兒。

可是主戰派有一個難以撼動的優勢,那就是政治正確。無論何時,“打回老家去”這種話都不會犯錯,質疑者只會說“我們現在實力不足,打不回老家”,卻沒人敢說“打回老家是錯誤的決定”。

基於這一點,所以宗澤雖然只是少數派,但卻成了一面足以於趙構相提並論的旗幟。大家說起主戰派,都會說是以宗澤爲代表的少數人,說起主和派或南遷派,都會說是以趙構爲代表的多數人。

趙構爲什麼不支持主戰派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趙構對手下的這支軍隊沒信心,認爲僅憑這支軍隊,想北伐成功還與舊都,簡直是癡人說夢。

第二個原因是,趙構當時還有競爭者:趙子崧和趙叔向,其中趙叔向已經站在了主戰派一邊,如果趙構主戰,就意味着他要丟掉主和派的基本盤,轉而和趙叔向爭奪主戰派的支持。

第三個原因是,如果北伐僥倖成功,把徽欽二帝接了回來,又該怎麼安置他們呢?

在這三個原因之中,第三個原因是最不重要的,可後世讀者往往會把第三個原因撿起來翻來覆去地說,全然不顧前兩個原因,很多人甚至連趙叔向是誰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宋欽宗曾是堅定的主戰派,軍隊打光之後纔想着和談或南遷。

在與趙構爭奪皇位失敗之後,趙叔向依然不願意認輸,他試圖將自己的軍隊交給宗澤,給出的理由是:我趙家子孫必須北伐,否則就是不孝。趙構不願意北伐,那我就讓宗澤去北伐!

到底是一心一意要北伐,還是藉助主戰派奪權,我個人傾向於後者,大家也可以自行判斷。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讓趙構感到難受,誰想反對自己,頭一個想到的就是宗澤,有這麼個刺眼的主戰派待在康王帥府,趙構還怎麼集權、怎麼南遷呢?

基於這個原因,趙構親自拍板,同意宗澤自行組建北伐軍,同時允許他對外宣稱:康王趙構就在軍中。從此之後,宗澤開始了自己在外獨當一面的生涯,直到去世爲止。

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雙方性格上的差異。

趙構雖然年輕,但年少早熟,對局勢洞若觀火,在靖康之變後,主和派崛起的趨勢無可阻擋,趙構沒有任何猶豫地順應了這股勢力。

接下來,趙構只要穩紮穩打,就有可能獲得無法想象的權力和地位,他怎麼可能放手冒險呢?

從年齡上說,宗澤是趙構的爺爺輩,在靖康之變前的官職卻只是“官員甲、官員乙”,他之所以能夠成爲後世敬仰的宗澤,是因爲他逆勢而上,表現出了自己的擔當和責任。

接下來,如果宗澤像趙構那樣穩紮穩打,與主和派攪在一起,那麼他的身份又會很快回歸“官員甲、官員乙”,宗澤是否戀權戀名我不敢說,但這種選擇顯然是錯誤的。

如果不帶感情傾向,大家應該可以發現:趙構和宗澤所做出的選擇雖然截然相反,但顯然都讓他們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好處。趙構最終成爲了皇帝,宗澤最終成爲了民族英雄。

趙構的工作難做嗎?非常難,因爲作爲一個“備選領袖”,居然當衆爲主和派站臺,這種行爲非常容易遭到唾罵,以趙構的聰明,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正如我之前所說,對抗金國很危險,但投降金國同樣很危險,宋奸並不適合貪生怕死,他們同樣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博未來。

宗澤的工作難做嗎?自然也很難,大家可以假設一下:身爲康王帥府的一名將領,卻被其他同僚孤立,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大家都會爭相落井下石。能在這種環境中堅持主張,說宗澤身具大勇氣和大毅力,顯然是很恰當的。

宗澤是什麼人?爲何他的名氣能超過趙構呢?

在離開康王帥府的兩三個月時間裏,宗澤可算是露臉了,他先是十三戰十三捷,後又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勝利。

在談及這件事情的時候,後世讀者的評價呈兩極分化:有人認爲宗澤真是了不起,也有人認爲宗澤沒什麼了不起。

前者的觀點是:宗澤手裏沒多少兵,居然就能接連打勝仗,如果他手裏兵更多一點,戰果肯定更大。後者的觀點是:宗澤取得勝利的都是小型戰鬥,對全局根本沒有影響,他只是藉此刷名望。

在我看來,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但也都有問題。

先說前者,宗澤手裏的兵變多之後,就一定能獲得更大的戰果嗎?答案是否定的。

玩過鬥獸棋的朋友應該知道,大象連老虎都能踩死,卻對付不了小小的老鼠,因爲老鼠的體型太小,可以鑽進大象的鼻子裏,讓它窒息而亡。

具體到北宋末年就是:北宋這隻老虎被金國這隻大象活活踩死,老鼠宗澤卻能令金國感到頭痛,因爲他目標太小,又始終採用遊走戰術,根本就不好抓。

如果宗澤能夠集結重兵,別人會怎麼想我不瞭解,但金軍一定會樂得哈哈大笑。大家要知道,在那個時間線上,金國的開國軍隊幾乎是無敵的,而北宋的各路軍隊就是“戰五渣”的代名詞,宗澤集結這樣一支軍隊,必然要放棄自己最大的遊動優勢,金軍想收拾他肯定不會太困難。

再說後者的觀點,宗澤取得勝利的,的確多爲小型戰鬥,可這難道沒有意義嗎?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北宋末年的軍隊情況實在是太慘了,別說面對強大的金軍,就是面對苟延殘喘的西遼,宋軍都要被人家打得丟盔卸甲。當汴梁被包圍之後,有人組織了十多萬大軍勤王,結果還沒離開駐地,就被金軍打散了。

就在這種背景下,宗澤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雖然我沒法面對面擊敗金軍,沒法搶回兩位皇帝,但我們宋軍也能夠“知恥而後勇”,也能夠讓金軍流血!

規模和戰果不大,但意義非凡。

在宗澤橫空出世之前,金軍幾十個、十幾個甚至幾個人,就能在北宋境內橫衝直撞,在第二次南侵的時候,金軍的前哨脫離大部隊,直接衝到了距離汴梁五六百里的地方,什麼叫囂張?這就叫囂張。

在宗澤橫空出世之後,金軍的強大沒有什麼改變,但顯然已經不敢這樣囂張了,什麼前哨脫離大部隊這種事,此後更是再也沒發生過。

可是話又說回來,宗澤獲勝的意義確實有,但也就是這些了,當金軍開始收縮的時候,宗澤就不敢繼續向汴梁方向進軍了,因爲他知道,自己的硬實力不夠,遇到金軍主力,就只有潰敗一條路可走。

從宗澤的遭遇,我們就能看出,其實在南宋最初開國的五六年時間裏,宋軍面對金軍,基本都只能向宗澤這樣戰鬥:遇到小股部隊,就想辦法集結優勢兵力吃掉他,然後在金軍大部隊救援之前撤離。

這種情況,一直等到南宋的劉、張、韓、吳、嶽五大集團軍構建完成之後纔有所改觀。

在獨當一面的一年多之後,宗澤就因年老多病去世了。

宗澤是什麼人?爲何他的名氣能超過趙構呢? 第2張

這裏再多說一些,有很多所謂的“科普文章”,都會大寫特寫宗澤與岳飛的關係,這純粹是因爲後來的岳飛太出名,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把宗澤和岳飛綁在一起,似乎證明了一老一少的抗金傳承。

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宗澤是康王帥府的副元帥,岳飛當時只有二十四歲,整天跑龍套,沒過多久還沒趕出去了,他能和宗澤有什麼交集?說過幾句話,那算不了什麼吧?

即使是在宗澤去世的兩年多以後,岳飛也只是陳淬手下的十七個將領之一,而陳淬在康王帥府的地位遠不如宗澤。

第一個對岳飛有知遇之恩的人名叫張所,而岳飛之所以被後人崇敬,也不是因爲宗澤,而是他本人夠爭氣。

那些拉着宗澤來擡高岳飛的人,大概是演義小說看得太多,把岳飛當成主角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