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周亞夫之死,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周亞夫之死,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亞夫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他父親是西漢開國功臣,曾兩度爲相。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他的父親周勃,劉邦生前有過很高的評價: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爲太尉。”(《史記》司馬遷)

把他評價爲定國良將。

劉邦看人還是很準的,果然,在他去世之後呂后專權,劉氏皇親遭到殘酷的迫害。呂后死後,周勃聯合陳平奪取呂祿軍權,誅殺呂氏諸王,擁立漢文帝即位,後來曾兩度成爲丞相。

有個俗話叫功高震主,周勃雖然對漢文帝有定策之功,但由於自己軍旅出身,沒有治國的大才,所以有自知之明,雖然官至丞相,但最終歸隱梓里,得以善終。

周勃死後,按世襲的慣例,他的爵位應該由嫡長子周勝子來繼承,周勝子死後,再由其子承襲,和周亞夫沒有什麼關係。‘

可是事有湊巧,周勝之因殺人罪被剝奪了侯爵之位。此時漢文帝面對故人,想起周勃對大漢朝廷立下的不朽功勳,不願因此就剝奪了周家的爵位,於是這個幸運才落到周亞夫的頭上,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被封爲條侯。而此時他的官職是河內太守。

周亞夫出身於武將之家,骨子裏繼承了先父威猛剛毅的傳承,所以治軍極嚴。在他的軍營,他就是唯一的主宰。

有一次漢文帝外出巡營,來到周亞夫的軍營,看到士兵軍容嚴整,軍紀嚴明。

這時候,周亞夫走出營帳拜見文帝。他並沒有像文臣那樣的跪地參拜,而是行了個軍禮,同時解釋道:“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好在漢文帝十分大度,並沒有怪罪周亞夫,而且對他的治軍做法十分讚賞。

但也正是漢文帝這種讚賞,讓周亞夫養成了一種趾高氣昂的做派,爲以後侍奉漢景帝埋下禍根。

周亞夫之死,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由於漢文帝的賞識,周亞夫後來升爲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權,負責京師的警衛。

漢文帝在彌留之際對太子劉啓交待:

''孝文且崩時,誡太子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史記》司馬遷)

所以到了漢景帝掌權時,他升周亞夫做了車騎將軍。

漢景帝剛坐了三年天下,他覺得各地諸侯的勢力太大,已經有些尾大不掉了。於是琢磨着怎麼限制諸王的權力。

恰在此時,他的老師,御史大夫晁錯給他提建議,讓他削藩,漢景帝採納了老師的建議。

誰知這一下惹出大亂子,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七國發動叛亂,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史稱“七國之亂”。

漢景帝一看天下要亂起來了,問袁盎怎麼樣能消弭戰爭,這個晁錯的政敵出了一個餿主意——將此事的始作俑者晁錯殺掉,那些劉氏藩王不久沒有起兵的理由了?

手足無措的漢景帝馬上點頭同意了,於是晁錯就被腰斬,然後被棄市。

可是劉濞他們的叛亂已經爆發了,就像射出去的箭,哪還能收得回來?

漢景帝一看殺掉晁錯也止不住叛亂,不得不以刀兵相見。

此時他想起先皇的臨終遺言,升周亞夫爲太尉,領兵平叛。

隨着戰爭是很兇險的,但周亞夫是武將世家出身,還真有些軍事才能,在他的統一指揮下,官軍一路勢如破竹,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就平定了叛亂。

七王之亂的平定,沉重地打擊了分裂割據勢力,標誌着諸侯王勢力威脅基本被清除,大大加強了漢朝中央集權。從此漢景帝可以高枕無憂的坐天下了。

周亞夫立下此大功,後來擔任了漢景帝的丞相,開始主持政事。

俗話說“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周亞夫雖然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但當處理政事的丞相,政治手腕太幼稚了。

曾經有幾次意見和漢景帝相左,不識時務的在那裏據理力爭,從而引起景帝的不快,最後遭到冷落。

俗話說牆倒衆人推,恰在此時有人告周亞夫謀反,漢景帝聽說後把他交由朝廷的最高司法機關廷尉來審理。

周亞夫哪能忍受這種羞辱,於是閉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

周亞夫的悲劇有兩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周亞夫的因素

周亞夫覺得自己功勞大,在說話做事時底氣足,就是和漢景帝意見相左時,也不懂得婉轉行事,往往直接“嗆”漢景帝,司馬遷對他的評價是能謹守節操但不知恭順皇帝(“守節不遜”《史記》),可謂是一語中的。

試想,哪位皇帝喜歡桀驁不馴的臣子?

最後一次得罪漢景帝,實在有失君臣的禮儀。他因生氣,在大庭廣衆之下不辭而別,讓漢景帝覺得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裏,由此開始擔心,自己活着的時候還能壓得住他,一旦龍御歸天,年幼的太子劉徹如何來把控這個桀驁不馴的周亞夫?(“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史記》)

漢景帝正想着怎麼來處理周亞夫呢,此時正好有人誣告周亞夫謀反,這正合了漢景帝的心意。

誰知這次周亞夫倒是前所未有的極力配合,不用漢景帝再動腦筋了,他自己絕食而死,到讓漢景帝省卻了許多麻煩。

周亞夫之死,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第2張

二、漢景帝的因素

漢景帝有自己的性格弱點,他是個不敢擔當,相對來說還比較寡恩的皇帝。

晁錯提出削藩,漢景帝是同意的。但是除了亂子,爲了保住自己,晁錯立刻做了替死鬼。

另外還有外號“蒼鷹”的酷吏郅都之死,也是漢景帝在關鍵時刻不能保護自己的親隨所致。

所以說漢景帝比較寡恩,一點都不爲過。

結語:

總之,“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周亞夫的悲劇,是不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之說,所以越王勾踐復國成功後,范蠡和西施泛舟太湖;劉邦成就大業之後,張良就明哲保身,過起了隱逸的生活。

就是自己的父親周勃,對於漢文帝具有定策之功,但是後來也想通了,致仕後回到老家安度晚年,最後得以善終。

周亞夫非要在權力場上耀武揚威,全然忘記了危險性的存在,最後落個名譽掃地的結局。

這一切說白了,都是爲名和利所累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