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背後是什麼意思?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背後是什麼意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蘇秦始將連橫說秦》

在冷兵器時代,最有殺傷力的武器其實不是弓弩、毒藥,而是刺客。戰國時期,秦國無人能敵,所過之處寸草不生,而當時唯一能夠對秦國造成威脅的,只有刺客,即使在現代社會,刺客也有非常強的戰略價值。

而在古代,排除荊軻這種“臨時刺客”,大部分的刺客都屬於“死士”,他們不在乎自己的生命,爲了完成目標可以不擇手段,也正是因爲這樣,他們成爲了古代最強大的戰鬥力。

真實的死士

在各類影視劇當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死士,他們有的服務於皇親國戚,有的服務於一些當地的武裝勢力。甚至在很多軍隊當中,也能出現死士的存在,其實很多人都有一些誤解,真實的死士僅僅是用來形容刺客的。

一直以來死侍都有兩個種類,首先第一個種類就是那些“全職刺客”,他們無名無姓,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他們的存在就是爲了完成任務獲取賞金,這些人不在乎家仇國恨,也不在意人生目標,就像是現在的僱傭兵一樣。

而另外一種死士則是某些家族多年培育出最後的力量,他們沒有自己的身份,也從來不後暴露在外面,除非家族遭到最大的危機,否則他們永遠不會出現在陽光下,這種死士往往是某個家族或者某個人最後的力量,也是獲取勝利的關鍵。

而在歷史記載中,死士最光輝的戰績還是來源於司馬懿,在曹操死後,司馬懿隱忍不發,多年準備,最終憑藉手下的3000死士成功掌握大權,從此魏國變成了司馬懿自己的國家,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可怕的逆轉。

當時的司馬懿所攜帶的只有3000死士,但是他硬憑藉這些死士和足足萬人的皇家禁軍戰鬥,並且獲得了勝利,這種九死一生的任務對任何人來說都有巨大的壓力,但當時的死士卻沒有一個人後退。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究竟是憑藉什麼讓這些人心甘情願爲他賣命的呢?

死士的培養

顧名思義,死士就是可以直接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主人的人,和古代的門客有本質上的區別,門客雖然武功高強,但其本質來說是爲錢買命或者爲權買命,隨時可能出現背叛的情況,所以司馬懿爲了成功,從來沒有招過門客,而是早早的就在暗中“陰養”了3000名死士爲自己效命,什麼是陰養呢?

陰養也有雙重含義,一種含義是這些人見不得光,在很隱祕的地方去培養,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說,大概率是在山洞或者山谷中培養,這點很像漢武帝的羽林衛,另一種含義就是這些人沒有感情,沒有良知,就像是陰兵一樣。

而陰養的死士和普通戰士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雙方的關係,陰養的死士和主人並不是平等的關係,嚴格來說他們更多的可能是主僕間的關係,死士就像主人的奴僕一樣,沒有任何的自權利。所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背後是什麼意思?

想要達到這種效果,不但要從小進行訓練,還要從小開始進行洗腦教育,在各類影視劇中都有這樣的死士出現,尤其是那些隱祕的江湖門派,他們在社會上大量地收集棄嬰和孤兒,從小開始對他們進行洗腦,長大後便會非常忠誠,而司馬懿選擇的同樣是這種方式。

三國時期時非常混亂,每天都有人死亡,自然會有很多的棄嬰和孤兒,司馬懿通過祕密渠道將他們收養起來,不斷的培訓,不斷的輸入不同的價值觀,他們長大後就會對死馬油表現出非常可怕的忠誠。

司馬懿“陰養三千死士”,背後是什麼意思? 第2張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這些死士能夠如此忠誠,除了從小培養的關係外,利益也是十分重要的,每個人都會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想要讓死士聽命於你,堅定地完成任務,自然有需要足夠的利益。

很多人認爲死士是不需要花錢的,其實真相恰恰相反,他們長大後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如果沒有給足夠的利益,他們隨時可能背叛。

所以在每次出任務前都,司馬懿都會給他們明碼標價,比如說這次任務殺掉某一個人會多到多少錢,完成任務會得到多少的獎勵等等,就是因爲有足夠的利益驅動,所以纔會十分有戰鬥力,這點和秦國的軍功制度十分相似。

戰國時期,雖然每一個士兵都知道自己可能犧牲,但面臨着足以改變自己一生,甚至以後幾代人的利益,每個人都會奮勇向前,所謂富貴險中求就是這樣的道理,正是通過以上幾種方式,司馬懿才能保證手下人的忠誠,在關鍵時刻也敢於赴死,最終完成驚人的逆轉。

但也有人說,司馬懿手下的死士並不是單純的死士,他們也有自己的團隊、自己的規則和行事風格,司馬懿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人,反而更像是一個掌門,掌門負責培養他們,給他們安排任務,並給他們最大的獎勵。

在戰鬥中這些死士之所以忠誠,因爲他們知道如果獲勝,司馬懿就成爲了中原的主人,到時候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什麼樣的獎勵都會兌現。

作爲三國時期笑到最後的人,司馬懿用自己的隱忍獲得了最終的成功,其實按照司馬懿的權利來說,早在曹操死後他就有機會奪權,但那時的他沒有下手。

一方面是因爲自己勢單力薄,另一方面是因爲當時戰爭四起,魏國內也有很好的安保政策,於是司馬懿決定暫時示弱,轉而培養死士。

死士想要成規模起碼需要二十年的時間,而司馬懿就也這樣等待了起碼二十年,終於等到魏國完成了三國的統一,國內也不像戰時那樣戒備森嚴,司馬懿纔開始動手,一招致命。

作爲一個被“逼”來的人,司馬懿其實十分清楚如何掌控人心,管理他們的思想和足夠的利益才能打造無往不利的死士軍團。

不過面對自己的死士軍團,司馬懿也有一定的戒備,在歷史中,司馬懿的死士軍團只出現過一次,在成功奪權後,這些人就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上,無人知道他們的下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