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唐朝奸相盧杞害死過很多名臣,唯獨沒對郭子儀下手

唐朝奸相盧杞害死過很多名臣,唯獨沒對郭子儀下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盧杞,出身於赫赫有名的范陽盧氏,是個世家子弟,盧杞祖父盧懷慎是開元初期名相,爲人謹慎持重,做姚崇副相,二人配合默契,重大事情上,盧懷慎從不發言,以致於落得個“伴食宰相”的綽號。其實就是讓姚崇的才幹有一個充分施展空間,自己做好善後即可,對比宋明諸相黨爭以至大亂,這種模式保證了朝廷的正常運轉,是相當不錯的。

唐朝奸相盧杞害死過很多名臣,唯獨沒對郭子儀下手

父親盧奕爲玄宗時期的東都御史中丞知武部選事。安史之亂中,叛軍攻打東都洛陽,官吏大多逃散,玄宗派遣安西節度使封常清爲大將,臨時在東京招募了一些士兵東出潼關,欲守洛陽,因抵敵不住,退至陝郡。李憕臨危不懼,與留臺御史中丞盧奕,河南尹達奚詢在叛軍未到之前,組織、軍民加固城郭,安撫士卒,準備堅守抗敵。無奈兵微將寡,城池破陷。河南尹達奚珣投敵叛變,而李憕和盧奕誓死不降。土卒們遇敵四處逃散,只剩下他一人鎮定自若地坐在留守府衙。盧奕事先讓家人妻小帶着官印悄悄去了長安,他自己穿戴整齊,坐在御史臺中。安祿山入城後,將李憕、盧奕和採訪判官蔣消三人殺害。

盧杞有口才,但十分醜陋,臉如鬼,呈藍色。居常衣食寒磣不以爲恥,人們不知其矯情,都說他有乃祖盧懷慎遺風。後出任虢州刺史。曾上奏稱虢州有官豬三千頭,人民負擔不起而成患,德宗說:“把它們遷到沙苑去。”

盧杞說:“沙苑地在同州,同州也是陛下的百姓。臣以爲不如宰殺吃掉爲好。”皇帝嘉獎道“:身爲虢州刺史還考慮到別的州,是宰相之才啊。”於是詔令將豬賜給貧民。皇帝也就有意要委以重任了。不久,召盧杞爲御史中丞,凡有論奏,無不合皇帝的心意。過了年升爲大夫,不到十天,又提拔爲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盧杞得志以後,陰險狠毒的一面漸漸表露出來,忌妒有賢德的人,猜疑有才能的人,稍稍冒犯了他,不將人置之死地不罷休。他想樹立威勢,乃脅迫衆人以示自己的權威。

唐朝奸相盧杞害死過很多名臣,唯獨沒對郭子儀下手 第2張

那麼盧杞爲何不對郭子儀及其家屬動手呢?在小生看來有三點原因:

1、時間對不上,盧杞是這一年的二月坐上的宰相之位,而郭子儀在這一年的六月去世,這中間間隔的時間比較短,盧杞剛當上宰相,權力並不穩固,因此他的敵人還只是那些在官場上和他作對的、阻礙他的官員,郭子儀兩年前就退休了,明顯不屬於這一類人。

2、郭子儀對代宗和德宗的支持,安史之亂中,代宗李豫和德宗李適先後任兵馬元帥,郭子儀副之,和兩代皇帝配合默契,佐時爲廣平郡王的李豫收兩京河南,佐時爲太子李適再復長安驅逐吐蕃平定叛亂。功則歸君,過則己責。郭子儀和兩代皇帝亦師亦友,感情深厚。同時,安史之亂以後,國勢衰微,皇帝對重臣大將日漸猜忌,導致如李光弼畏懼不朝,僕固懷恩叛亂,郭子儀的存在,給了那些如履薄冰的勳臣以希望。朝廷對於他們還是倚重和信任的,郭子儀的象徵意義,也保證了他和家族不被迫害。有利於唐朝的國勢維穩。

3、郭子儀靈敏的政治嗅覺,使得他在權臣、寵宦、和強藩之間遊刃有餘,隨藏器韜光,隆污一致,對比張九齡和顏真卿的剛直口諍,可謂得君子中庸而常居之也。

善惡終有報,盧杞的狡詐陰毒,即使國事受挫、國主受辱,他依然恣肆妄爲。後來雖遭貶斥,但皇帝仍時刻唸叨他。到興元元年(784年)下赦令,不久升他爲吉州長史。盧杞說:“皇上定會再用我。貞元元年(785),詔令任盧杞爲饒州刺史。給事中袁高該替皇帝起草詔書,不肯寫這一詔書,對宰相說“:盧杞違背天理,使皇上流離失所,已萬幸赦他不死,如今再把一個大州交給他,大失天下之所望。”宰相不高興了,就召別的舍人起草,袁高堅持,此詔書不得下發,這時,諫臣趙需、裴佶、宇文炫、盧景亮、張薦等人共同議論,都說盧杞之罪四海之人都鄙棄,現在再起用他,會使忠臣寒心,良士痛骨,且一定會再啓禍端。他們的話極爲懇切中肯。皇帝對宰相說“:給盧杞一個小州可以嗎?”宰相李勉說“:陛下要給他大州也沒什麼難的,但怎樣平息四方的責難呢?”於是詔令爲澧州別駕。

後來,唐德宗對臨危受命回朝輔政的李泌說:“袁高他們議論了盧杞的事,我已同意他們了。”李泌叩頭慶賀說:“前些日子,外面議論陛下有如漢朝的桓帝、靈帝,今日才知陛下是堯舜一樣的國主啊。”皇帝聽了很高興。盧杞最後死在澧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