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清代官員寧願被砍頭,也不願意去這個地方

清代官員寧願被砍頭,也不願意去這個地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代多文字獄,不僅規模大,而且次數多,可謂空前絕後。每一場文字獄後,犯人就要面臨着殘忍的懲處。而關於懲處,文人學子或官員們最怕的恐怕不是自己被砍頭,而是家人被流放到苦寒荒蕪的寧古塔。

康熙年間,方孝標因所著《滇黔紀聞》有“大逆”語,被處死,其族人除了已婚女子外,一律發配到寧古塔等苦寒地;雍正年間,受年羹堯大逆案影響,年氏隨軍記室汪景祺《西征隨筆》被查出。汪景祺立即處斬,梟首示衆,他的親兄弟、親侄兒都剝奪職務,發配遣送到寧古塔……

清代官員寧願被砍頭,也不願意去這個地方

寧古塔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位於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寧古在滿語裏是“六”的意思。因此,寧古塔名字一般由兩種解釋,一是寧古塔就是六座山,因山如臺,臺與塔音相似,故名寧古塔;二是六個兄弟的意思,塔即個,據傳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曾居此地,寧古塔是清朝的龍興之地。

儘管寓意美好,但在清代,寧古塔卻成了流放地。寧古塔地區地處“極北”,“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荒無人煙,“彌望無廬舍,常行數日,不見一人。”很多人因此稱其爲“塞外絕域”。而中原罪犯一旦被流放到寧古塔,基本上是九死一生,少有能活下來的。

其實不止文字獄案,其他涉案人員也有可能流放到寧古塔。如,清朝入主中原以來,順康雍連續三朝發生科場舞弊案,當事人除了依法治罪外,其父母、兄弟、妻子一般流徙寧古塔;又如,清初社會相對動盪,接連發生了朱三太子案、“三藩之亂”兩大案件,涉案人員也被流放到寧古塔,悠悠十多年,人員再無論反抗意志。

自順治以來,寧古塔接納了大量的清廷流放人員。明兵部尚書張縉彥降清後,因“文字獄”被捕下獄,後流徙寧古塔。張縉彥在其散文集《域外集》中寫道“流徙來者,多吳、越、閩、廣、齊、楚、樑、秦、燕、趙之人。”這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名字,如鄭成功之父鄭芝龍,詩人吳兆騫,以及文人金聖嘆、思想家呂留良的家屬,等等。其中,吳兆騫遣戍寧古塔二十三年,竟因此成了著名的邊塞詩人。

清代官員寧願被砍頭,也不願意去這個地方 第2張

對於清廷來說,寧古塔是流放地;而對於流放者來說,寧古塔則是黃泉路。文人方拱幹曾說:“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在文人士大夫眼裏,寧古塔就意味着不詳,是他們心裏最不吉利的符咒。

一入寧古塔深似海,再回頭已不可能。寧古塔透着一種無法言說的沉重和歷史的悲涼。

如今人們迎着紛飛的大雪,穿過莽莽雪原,到寧古塔旅遊時,會不會想起數百年前痛苦吟唱的文人。在歷史的某個角落,這裏不僅有罪名,還有比死亡還要漫長的煎熬,但絕少有逢生的希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