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化妝到底起源於何時?古代男人化不化妝?

化妝到底起源於何時?古代男人化不化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對古代男人的印象

我們大多還停留在歷史課本上的古板畫風

愛漂亮、喜歡化妝並不是我們現代人的專利,也不是女人的專利。古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儀表,無論男女,在外出或會見賓客時,常常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打扮自己。泱泱中華,在很多歷史時期,男子化妝都是潮流,甚至主流。考古發現最早的化妝用具即爲男性所用。

湖北棗陽九連墩一號楚墓出土過一個“便攜式”梳妝盒,盒內便有銅鏡、木梳、刮刀、脂粉盒和小木梳等一系列化妝品。

一、抹香澤

“香澤”有點類似於定型啫哩和護髮素的結合體

原料取自動物脂肪

不僅可以讓頭髮看起來烏黑髮亮,還能防治脫髮

化妝到底起源於何時?古代男人化不化妝?

二、帶簪花

男子簪花,是古時的男子,用時令鮮花,或金銀、綢絹等,製成假花插於髮髻、鬢角或冠上,作爲裝飾或禮儀程序的一種風俗。據考,所簪之花有:茱萸、木槿花、薔薇、梅花、杏花、棠梨、茉莉、牡丹、菊花等樣式。

化妝到底起源於何時?古代男人化不化妝? 第2張

中國漢族男子簪花的習俗,於南北朝時出現,受到西域和印度的影響;唐時,由於科舉文化的重要影響,及上層社會的推波助瀾而興起;宋代,文官制度更加發達,此風亦更加普及,且禮儀化;但經歷元蒙政權後,文人地位急劇下降,男子簪花,被賦予了歧視的內涵。

三、敷面

在男子妝飾中,敷粉是最爲流行的手法。漢朝時,就有男子敷粉的記載,

魏晉南北朝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敷粉成了士族男子中的時尚,用來敷面的“粉”,主要有“米粉”和“鉛粉”。

《齊民要術》中記錄有前者的做法:用一個圓形的鉢盛米汁使其沉澱,製成一種潔白細膩的“粉英”,然後暴曬,曬乾後的粉末即可用來敷面。

到了唐朝,人們也用粟米來做敷面的粉,由於粟米本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這款產品更不易“脫妝”。

最受歡迎的還是鉛粉,鉛粉的製作工藝早在南宋時就有詳細記載,不過《本草綱目》、《天工開物》中均有提到它的副作用,鉛粉有毒性,用多了導致面色發青。古人所使用的鉛粉,就是用鉛、錫等材料,經化學處理後轉化爲粉,主要成分爲鹼式碳酸鉛。《神農本草》稱之爲“鮮錫”。鉛粉能使人容貌增輝生色,故又名“鉛華”。成語“鉛華落盡”講的正是此物。鉛粉的形態有固體及糊狀兩種,固體的被加工成瓦當形及銀錠形,稱“瓦粉”或“定(錠)粉”;糊狀的就是俗稱的“胡(糊)粉”。

四、薰香剃面

薰衣剃面之風,在南北朝時最甚。《顏氏家訓·勉學》中載:“樑朝全盛之時,貴族子弟,多無學術無不薰衣剃面,傅粉施朱。”可見,樑朝的男子在妝飾上更上一層樓,不僅敷粉,還要施朱(胭脂),且刮掉鬍子,薰香衣褲。

當時名貴的香料都是從西域南海諸國進口的,例如甘松香、蘇合香、安息香、鬱金香等,均奇香無比。且當時香料的製作工藝日益精進,從漢初的天然香料轉化爲合成香料。《南史》中便載有范曄所撰的“和香方”,以十餘種進口的名貴香料調和而成,當爲可以想見的襲人之香。

由於薰香耗資甚費,曹操曾發佈一道《魏武令》禁止燒香、薰香,曰:“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內不得香薰。令復禁,不得燒香!其以香藏衣着身,亦不得!”可哪裏禁得住!魏晉之際,這種薰香風氣在士族中流行傳開,士人佩帶香囊十分普遍。

中國古代男性有蓄鬚的習慣,講究鬚眉堂堂,他們爲鬍子做了細緻分類:上脣的叫作“髭”,下脣的叫作“糶”,頰旁的叫作“髯”,而下巴的叫“襞”。

他們也很熱衷在鬍鬚上做花樣,戰國時流行鬍鬚翹起,隋朝將鬍鬚修成辮子。至於顏色,古人以紫、黃爲貴,即所謂“紫髯”、“黃鬚”。

五、口脂、脣脂、面藥

口脂、面藥是古代男子常用的護膚品,相當於今天的潤脣膏和護膚霜。

唐代,有皇帝在臘日將“頭膏 ”、“面脂”、“口脂 ”分發給朝臣的制度。這裏的“脂”、“膏”來源自動物身上的脂肪,可以護髮,,也可以塗臉 、嘴脣,防止皴裂。

唐制載:“臘日賜宴及賜口脂面藥,以翠管銀罌盛之”,可見,這護膚品的包裝也很高大上。唐高宗每次都會把中尚署上貢的口脂、面脂等,挑一些賜給他非常器重的“北門學士”。

同時,口脂的製作技術,在唐代大有提升。開始使用植物性染料,混合蠟、蜜、沉香等昂貴材料,滋潤又有香氣。並且還有一定的形狀,《鶯鶯傳》裏寫道:“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脣之飾”。

當時,做好的口脂被裝進竹筒裏,凝固之後導出,切成均勻的長度。

歷史上的男性護膚達人,有明代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萬曆野獲編》裏的“士大夫華整”記錄,張居正府上“膏澤脂香,早暮遞進”。

《四時纂要》中記載,太平公主有個棒棒的面藥方子(類似現在的面膜),用後皮膚會光白如素。武則天知道後,迅速把這方子賞給了羣臣.....

從宋代開始,由於程朱理學的興起,受“存天理,滅人慾”的道德制約,男人化妝的風氣漸漸衰弱下去。但是明朝男人雖不化妝依然愛美,三天一沐發,五天一沐浴”,保持頭髮的黝黑油亮,潔面修須。

明代民間男子把頭髮紮起來戴上網巾,保住頭髮的平整,可見明代男子很重視自己的形象儀表,如果風吹亂了哪怕一根頭髮絲,估計都是不雅。

然而,到了清朝,男子化妝修飾自己逐漸成爲了異類,也許是因爲清朝是第二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統治者滿族的分佈以東北爲主,滿族人當權後,漢族男子敷粉修面的行爲也受到了影響。想想當時金錢鼠尾髮型,也可以想象當時醉人的審美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