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張若虛:唐朝最懶詩人,一生寫了2首詩都成經典

張若虛:唐朝最懶詩人,一生寫了2首詩都成經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張若虛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有這麼一首詩和一個詩人被人譽爲“孤篇蓋全唐”,這首詩就是《春江花月夜》,這個詩人就是一生只留下兩首詩的唐朝詩人張若虛。除了《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留下來的詩還有一首,那就是《代答閨夢還》。雖然張若虛只有兩首詩傳世,但是這兩首詩都成爲了唐朝最具代表的詩作。

張若虛是江蘇揚州人,曾經任職過兗州兵曹,一個很小的官職。但是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很深,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爲“吳中四士”。他也是個謎一樣的人,他生卒年不詳。而且除了張若虛這個名字,沒有其他任何稱呼,因此我們並不能確定張若虛就是這個人的真實名字。

張若虛:唐朝最懶詩人,一生寫了2首詩都成經典

在《舊唐書》上,關於張若虛這個人的記載還非常的少,只是因爲他和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爲“吳中四士“,而被史料寥寥寫過了幾筆。

據說,張若虛寫詩有個怪癖,說是他在寫詩之前都會躺在牀上,用被子捂出一身汗。等滿身大汗的時候,再起來寫詩,不打草稿,直接一氣呵成地寫成。被稱爲“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有着它特有的魅力。



首先,這首詩的平仄聲韻是非常工整的。每一句話都是七個字,而且首句都會入韻,每四句話就會換一個韻,感覺整首詩就是一氣呵成寫成的。也就是這首詩在每四句話就換韻的時候,更是讓韻隨着意境的變化而更換。

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都是在寫景,從最開始江景的磅礴開闊到最後小綠洲上的朦朧景色,由遠及近,由面到點。因此在這幾句話裏,從最開始發聲比較明亮的平聲,變化成了發聲相對低沉的仄聲。

題目中的“春江”“花”“月”“夜”這樣幾個意象,也已經講述完畢。從“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到“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是張若虛展開的第二重意境。

張若虛:唐朝最懶詩人,一生寫了2首詩都成經典 第2張

雖然《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吳聲歌》中的一篇,而且屬於宮體詩中的一種,張若虛卻沒有按照通常的宮體詩一樣,而是將人的生命和時間流逝相互比較,並且在比較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對這兩方關係的思考。這裏還是從平聲轉變到仄聲,將情感收束起來。

從“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到“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又是張若虛根據前面鋪陳出來的意境,展開的抒情。這裏出現了扁舟、離人、明月、鴻雁、魚龍,張若虛通過描寫這些意象,將自己想要表達的離情別緒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從“昨夜閒潭夢落花”到“江潭落月復西斜”,這裏主要作用是承上啓下。承接上文遊子的離情別緒,又和整首詩的開頭相呼應,月亮已經和最開始不同,已經逐漸西沉。

也就是這裏,張若虛將全詩的感情逐漸推到了最高點。全詩結尾“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這四句中,有三句中出現了月亮這個意向。

有這麼多還在外漂泊的人,有幾個可以在這樣的月色下和家人團聚呢?也正是在月亮的光輝下,纔將這種情緒放大到了極致。

也難怪這首詩可以成爲“孤篇蓋全唐”的千古名詩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