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幾大最易令人誤解的歷史真相:太監就是公公嗎?

幾大最易令人誤解的歷史真相:太監就是公公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史。很多的國人也都喜歡歷史。但,對於一些歷史知識的理解,98%的朋友都錯了。這不怪大家,怪就只能怪那些不負責任的、所謂的歷史作者。閒暇之餘,根據平日裏大家最易出現錯誤的歷史點做一個糾正。

幾大最易令人誤解的歷史真相:太監就是公公嗎?


♦ 聖旨的宣讀、材質和顏色。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聽到太監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僅就這一點,就是錯誤的;我們時常看到聖旨有着一成不變的材質和顏色,這一點也是錯誤的。

“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運”指的是繼承”五德“(“金木水火土”)的運行。所以“奉天承運”意爲君權神授,君權是上天賜予的。聖旨開頭爲八個字,“奉天承運皇帝“六字是連續的,其餘的兩個字根據聖旨的內容和詔告對象的不同可分爲三種:“詔曰”,“制曰”和“敕曰”。

聖旨的材質:聖旨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徵,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一品爲玉軸,二品爲黑犀牛角軸,三品爲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爲黑牛角軸。聖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爲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爲祥雲瑞鶴,富麗堂皇。作爲歷代帝王下達的文書命令及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頒發的誥命或敕命,聖旨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官銜越高。

♦青銅器中的鼎,相當於現在的鍋?是拿來煮肉的嗎?

幾大最易令人誤解的歷史真相:太監就是公公嗎? 第2張


記得小寒在兒時上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裏面的註釋說鼎相當於現在的鍋,並且一般拿來煮肉。這個看法,相信很多人都曾見過,並且認爲是真理,實際上這次小學課本編纂中一個很弱智的錯誤。鼎,在商周的青銅文化鼎盛時期是重要的禮器,卻不是拿來煮肉的鍋。在祭祀活動中,祭司們會把事先就煮熟的肉,放入鼎中,然後鼎下加添了香料的柴火,持續加熱,以幫助碎肉保持溫度,讓祖先和天神可以吃到熱乎乎的碎肉,保佑國家的風調雨順。人家肉都事先煮熟了,你能把鼎當成是做飯的鍋?在這麼一個小細節上都誤人子弟,更何況我們課本里記載的其他內容呢?

♦ 臣妾

臣就是臣,妾就是妾。臣成不了妾,妾也很難成臣。《周禮》說:“臣妾,男女貧賤之稱。”可以看出,臣妾是地位低賤者的代名詞。一般情況下皇后和妃嬪對皇帝自稱爲妾,妾身,賤妾,小妾等。但也有極少數的皇后和嬪妃自稱臣妾,發生這種情況,那說明這位皇后或者嬪妃自身的出身非常的低。

♦ 李廣真的因功高蓋主而不被漢武帝封侯?

幾大最易令人誤解的歷史真相:太監就是公公嗎? 第3張

民間一般認爲李廣對漢朝抵禦匈奴的貢獻很大,匈奴對其聞風喪膽,李廣功高蓋主,功勞超過漢武帝本人,因此武帝封無可封,只能壓制他,不給他封侯拜相,甚至將其害死!事實的真相果真如此?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如此狹隘?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杜撰出的誤區。李廣在漢景帝時期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小將,是秦國騎軍名將和奠基人李信的後人,在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中作戰勇猛,因此被舉薦,進入朝廷的視野。他一生最高的實授官位不過是太守,是地方的邊疆軍區的一個軍政官員。太守秩比兩千石,並非高級統帥,沒有資格被封侯,再者,李廣一生在與匈奴的交戰中雖然也有亮點,但是這無法掩蓋他敗多勝少的現實。

♦ 大人

老百姓喊官員爲大人,這種稱呼源與清朝,在此之前不是這樣的稱呼。比如唐朝:唐朝不論官民,一般對年輕男人的尊稱是某郎,對年長男人的尊稱是某公。對官員稱呼官職,比如徐尚書、魏侍郎等,對宰相一級的大官則稱呼閣老。或者稱呼縣級官員爲明府,刺史級官員爲使君。

♦ 爹、娘

影視劇中不管哪一個朝代都喊爹孃,這是大錯特錯的。比如在《史記》中,劉邦用“太公”和“翁”來稱呼自己的父親。

♦ 中國人不用西式刀叉吃中餐?

幾大最易令人誤解的歷史真相:太監就是公公嗎? 第4張

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認爲刀叉這個東西是西方人吃西餐時才用的東東,在近代以來西餐傳入中國後,拿刀叉吃飯牛盤和匹薩成爲一種國人小市民眼中的時尚,讓人不得不感嘆“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圓”~其實用刀叉吃飯的國人如此崇洋媚外,卻忽略了一個歷史事實,那就是在古代中國人也拿刀叉吃過飯。在河南安陽陰虛以及陝西、河北的很多歷史遺存中,出土了一套叫“匕”的青銅器——沒錯,正是“匕首”的“匕”。這是一種貴族用的食器,外形像今天的刀叉,是用來將釜(鍋)中的肉切碎,然後插入自己的容器裏食用的。這正是刀叉的雛形。

♦ 格格就是公主

公主是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封號。公主通常是皇女位號,只有在部分特殊情況下,宗女才能破格晉封爲公主。在中國典籍中常將公主簡稱爲主。公主下嫁稱適,迎娶公主則稱尚。公主通常有封號、封地。而清朝的格格則不是,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爲格格。清太宗起,重新規定了封號。作爲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 公公就是太監

這點錯的也很厲害。在古代,有地位或者年長的太監才被稱爲公公,而不是所有太監都被稱爲公公。

幾大最易令人誤解的歷史真相:太監就是公公嗎? 第5張

♦日本人居然吃生魚片?生吃?這是倭寇變態民族性的細節體現?

很多人對日本人生吃魚而感到驚訝和不解,甚至將其視爲小鬼子變態民族性的體現,但殊不知,生吃魚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美食——魚膾。不單是魚,很多肉類,古代人都有生吃的吃法,被成爲“膾”。中國人自周朝就有吃生魚的歷史記載了,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因爲曾經落後於商人的周人認爲肉被做熟後,會失去生肉的鮮嫩,因此索性涼拌吃生。一直延續到後世,在唐代,魚膾由遣唐使帶入日本,成爲今天的日本主食。

♦ 臣子對皇帝的稱呼

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稱呼,但絕對不像影視劇中那樣稱“皇上”。比如:唐代稱皇帝爲“聖人”,在皇宮裏面稱皇帝爲“宅家”、“大家”等;宋代“官家”、“官裏”等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