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擊鼓罵曹?且看劉邦手下的儒生如何翻身

擊鼓罵曹?且看劉邦手下的儒生如何翻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話說劉邦打敗項羽當了皇帝后,日理萬機,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就在他忙於處於政務時,還有一個問題也擺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宮中的禮儀問題。

他手下這些功臣們,倚仗打江山時的勞苦功高,每次入朝宴會,個個都放縱不羈,場面鬧哄哄的像趕集,有時候談功論戰,有時候說朋道友,更有甚者還會當衆脫鞋摳腳……

一天,剛當上皇帝的劉邦特別高興,召集朝中文武大臣進行了一次盛大的“國宴”。菜上三道,君臣隨之開始痛飲,場面比趕集還熱鬧。在酒精的刺激下,很多人甚至忘了君臣之禮,敲桌子的、哼小調的、猜酒令的、打飽嗝的……他們的姿勢更是豐富多彩:半躺着的,斜坐着的,摸腳丫的,加上已喝趴下的,那場面真是精彩。當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後經人提醒,劉邦覺得這樣不成體統,於是苦思起良策來。正在這個時候,儒生順應形勢派上用場了。

劉邦以前很不喜歡儒生,他讀了近十年的書,胸中還是空空如也,所以對那些滿腹經綸的儒生很有牴觸。後來,雖然在西征途中他遇到酈食其,對儒生的偏執看法有所緩解,但儒生仍然得不到他的青睞和重用。當然,他不重用儒生,並不代表儒生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這不,說儒生就來了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叔孫通。

擊鼓罵曹?且看劉邦手下的儒生如何翻身

叔孫通是薛郡(今山東省滕州市南)人,春秋時魯國權臣叔孫氏的後人。他的人生格言是人往高處走,所以他的人生之路也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棄暗投明。他一直行走在棄暗投明的路上。

叔孫通因爲精通儒術被秦始皇召進宮,但仕途卻一直慘淡。陳勝、吳廣發動革命後,他靠着細密的計謀和無畏的膽識,選擇了第一次棄暗投明——投奔項梁。項梁在定陶被章邯大敗,喋血沙場後,叔孫通選擇了第二次棄暗投明——投奔楚懷王。項羽入關後,明升實降,逐離義帝,叔孫通選擇了第三次棄暗投明——投奔項羽。劉邦出漢中後,率數路諸侯聯軍直搗彭城,叔孫通選擇了第四次棄暗投明——投奔劉邦。

此後,儘管劉邦面臨風風雨雨,九死一生,但叔孫通沒有再選擇棄暗投明,而是一直堅守在劉邦身邊,這真是難能可貴,或許他是想用遲到的忠誠來換取劉邦的青睞吧。

然而,劉邦對他這樣劣跡斑斑的人並不感冒,叔孫通一直沒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在戰爭年代,像他這種文不文、武不武的儒生基本沒有立足之地,爲此,他選擇了等。終於,楚漢爭霸結束時,他知道好日子不遠了。

果然,此時劉邦對宮中禮儀的煩惱,叔孫通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於是他毛遂自薦地走到劉邦身前說:“如果陛下想治理好天下,當務之急就是要去找一些儒生來講禮儀。”

劉邦正苦惱着,本來叔孫通提起這件事讓他眼前一亮,但他一看到叔孫通那副儒生的樣子,不知怎的心裏就是不爽:“老子用三尺劍騎馬打下的江山,哪用得着儒生呢?”

“陛下在馬上打下江山,難道還能在馬上守天下嗎?”叔孫通反問道。

這一句反問讓劉邦啞口無言。隔了半晌,他才說出苦衷來:“朕一向不太重視儒生,現在需要儒生,又到哪裏去找呢?”

這等於是默認了。叔孫通知道機不可失,趕緊道:“魯地乃儒生之鄉,那裏的名儒多如牛毛,可以到那裏去找儒生。”

“好,就這麼辦!”劉邦同意了他的建議。

於是,叔孫通火速去辦這件事了。他果然不負衆望,很快就從魯地帶回了幾百號儒生。然後,叔孫通和儒生們商量着先列出了朝廷的禮儀大綱,並且制定出了一系列教程。待一切準備工作搞定後,接下來就是培訓朝中大臣了。

第一批學員是百來位朝中重量級大臣。經過一個多月的魔鬼訓練,在衆儒生的言傳身教下,這批學員很快就被訓練得有模有樣了。據說這批學員畢業時,劉邦還來親自考覈。當他看到這些手下重臣無論是言談還是舉止都頗顯仁者風範時,滿意地點了點頭。隨着第二批、第三批學員都陸續畢業,朝中重臣差不多都參加了“宮廷禮儀培訓”。正在這時,咸陽的長樂宮已成功修復,劉邦大喜,遂率文武大臣回到咸陽,在長樂宮慶賀元旦。

歷史證明,無論何種好的政治主張,何種規章制度,做到了上下同心,彼此呼應,就會達到預期效果,否則就會失敗流產。從這個角度看,善於謀求共識是政治家的基本素質。

擊鼓罵曹?且看劉邦手下的儒生如何翻身 第2張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元月一日,朝賀典禮如期舉行,整個過程秩序井然,大臣們按官位高低有序地站着。一切佈置好後,劉邦乘坐着輦車出來了,隨着一聲“皇帝駕到”,羣臣們依次跪下,大聲叫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氣氛莊嚴而雄偉。

“衆卿都免禮平身。”劉邦大手一揮,衆臣站起身來,依然有序地站着。

接下來,劉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像滔滔江水綿綿不絕。這下可苦了羣臣了,頂着太陽曬了好幾個小時。儘管如此,他們都站得像杆槍似的,誰也不敢像以前那樣交頭接耳講半句悄悄話。直到晌午時分,羣臣們個個腿腳發麻時,劉邦才宣佈慶賀儀式結束。

隨後便是用宴時間了。整個酒宴中,羣臣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沒有次序地來敬酒,亂哄哄地猜酒令。他們此時是按職位高低,一一捧觴來恭喜劉邦。整個典禮過程隆重而有序,沒有一個人敢造次。

劉邦對此番景象很是滿意,叔孫通的“禮儀訓練營”也順利通過了他的考覈。於是,劉邦下令封叔孫通爲太常,賜黃金五百兩,其他儒生也都被封爲郎中令。

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後,墮落的儒生終於鹹魚翻身,實現了鯉魚跳龍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