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5月10號 革命報紙《國民報》創刊

歷史上的今天5月10號 革命報紙《國民報》創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01年5月10日 (辛丑年三月廿二)第一張革命排滿的報紙《國民報》創刊

在115年前的今天,1901年5月10日 (農曆三月廿二),第一張革命排滿的報紙《國民報》創刊。

1901年5月10日(距今115年),秦力山、沈雲翔、吉翼輝等在東京發刊《國民報)月刊。設《社說》、《紀事》、《譯編》、《西文論說》等欄目。宣傳反帝愛國,鼓吹革命排滿。

歷史上的今天5月10號 革命報紙《國民報》創刊

在東京創刊的《國民報》報頭

秦力山名鼎彝,號鞏黃,湖南善化人,是個秀才,擁護變法運動,曾任《清議報》編輯。大通起義失敗後逃往新加坡去見康有爲;因自立軍經費問題,憤然與康絕交,又到橫濱找梁啓超,樑已爲逃避自立軍將士的責難而他去,秦便到東京辦起《國民報》。吉翼輝也是回日本找梁啓超算賬的。沈雲翔則以返日後寫的《復張之洞書》著名。

1917年5月10日 (丁巳年三月二十)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逝世

在99年前的今天,1917年5月10日 (農曆三月二十),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逝世。

1917年5月10日(距今99年),70高齡的京劇大師、一代伶王譚鑫培病逝。

譚鑫培(1847.4.23~1917.5.10,距今已99年),本名譚金福,堂號英秀,藝名小叫天。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湖北江夏(今武昌)人。京劇表演藝術家。

幼年隨父進京,入金奎科班習老生。父譚志道演老旦,有“叫天”之稱。後入三慶班,被班主程長庚收爲義子,兼演武丑。吸收程長庚、余三勝、盧勝奎的表演特色,自成一派,稱“譚腔”。

歷史上的今天5月10號 革命報紙《國民報》創刊 第2張

光緒十六年(1890)任清官昇平署外學民籍教習,有“四海一人譚鑫培”,“無腔不學譚”之說。代表劇目有《空城計》、《李陵碑》、《捉放曹》、《武家坡》、《定軍山》、《戰太平》、《打漁殺家》等。1905年中國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爲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1917年5月10日(距今99年)逝世。現存百代公司灌製的唱片7張半,《譚龕培唱腔集》3冊。


1939年5月10日 (己卯年三月廿一)毛澤東爲“魯藝”成立一週年題詞

在77年前的今天,1939年5月10日 (農曆三月廿一),毛澤東爲“魯藝”成立一週年題詞。

1939年5月10號,毛澤東揮筆爲“魯迅藝術學院”成立一週年題詞:“抗日的現實主義,革命的浪漫主義。”

魯迅藝術學院創辦於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培養文學藝術專業幹部的高等學府。1938年初,爲紀念凇滬抗戰6週年,延安文藝界聯合公演了話劇《血祭上海》,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毛澤東稱讚戲演得好,並建議以這些文藝工作者爲基礎,創立藝術學院。

不久,由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揚七位同志發出了成立魯迅藝術學院的倡議。在他們聯合署名的《創立緣起》中說:“我們邊區對於抗戰教育的實施,積極進行,已建立了許多培養適合於抗戰需要的一般政治軍事幹部的學校,而專門關於藝術方面的學校尚付闕如,因此我們決定創立這所藝術學院,並且以已故的中國量大的文豪魯迅先生爲名,這不僅是爲了紀念我們這位偉大導師,並且表示我們要向着他所開闢的道路大踏步前進。”

歷史上的今天5月10號 革命報紙《國民報》創刊 第3張

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合唱團成員

爲了把學校辦好,還成立了校董事委員會,成員既包括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黨中央負責人,也包括蔡元培、宋慶齡、何香凝等社會名人和學者,其中還有魯迅的夫人許廣平。

1938年4月10號(距今78年),魯迅藝術學院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毛澤東親自題寫了校名。

1940年,魯迅藝術學院更名爲“魯迅藝術文學院”,1943年併入延安大學,更名爲“魯迅文藝學院”。在黨的歷史上統一簡稱爲“魯藝”。

1978年5月10日 (戊午年四月初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

在38年前的今天,1978年5月10日 (農曆四月初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

中共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第60期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第60期首先發表經胡耀邦同志審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

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題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當日,新華社轉發了這篇文章。12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轉載。文章論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實踐第一的觀點,正確地指出任何理論都要接受實踐的考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不是一堆僵死不變的教條,它要在實踐中不斷增加新的內容。當然,依然存在着“聖經上載了的纔是對的”錯誤傾向。這是“四人幫”強加在人們身上的精神枷鎖,必須堅決打碎。

歷史上的今天5月10號 革命報紙《國民報》創刊 第4張

這篇文章引發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黨內外絕大多數人支持和擁護文章的觀點。雖然華國鋒指示中央宣傳部門的某些負責人,對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不表態”、“不捲入”;汪東興在有的場合指責這篇文章“實際上是把矛頭指向主席的思想的”,責問“這是哪個中央的意見?!”加以壓制。但是,這一討論受到黨中央的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胡耀邦等多數同聲積極支持,討論在全國逐步開展。從6月到11月,中央黨政軍各部門、全國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和大軍區的主要負責同志都發表文章或講話,一致認爲,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這場討論,衝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推動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在黨和國家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1988年5月10日 (戊辰年三月廿五)著名文學家沈從文逝世

在28年前的今天,1988年5月10日 (農曆三月廿五),著名文學家沈從文逝世。

沈從文,原名沈嶽煥,曾用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902年12月28日(距今114年)生。湖南鳳凰(今屬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人。小學畢業後,曾在本鄉土著部隊任上士司書。1922年到北京,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作品。1928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合編《紅黑》、《人間月刊》等。先後在吳淞中國公學、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教。1933年至1935年在北平、天津編輯《大公報》文藝副刊,並在北京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歷史上的今天5月10號 革命報紙《國民報》創刊 第5張

1988年5月10日,著名文學家沈從文在北京病逝,終年86歲。

抗戰勝利後回北京,繼續任教於北大,同時編輯《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從事古代服飾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任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和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88年5月10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著作有《邊城》、《湘西散記》、《長河》、《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中國服裝史》等。文學作品編有《沈從文文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