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朱元璋制定的規矩爲何卻給了朱棣的篡位正當理由?

朱元璋制定的規矩爲何卻給了朱棣的篡位正當理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朱元璋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明朝建文帝元年七月,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向京城應天皇宮裏的侄子建文帝宣告自己終於要反了。隨後建文帝宣佈廢除朱棣的燕王之位,貶爲庶人,帶領羣臣百官祭拜太廟,將朱棣從宗譜上除名。

朱元璋制定的規矩爲何卻給了朱棣的篡位正當理由?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朱元璋駕崩,太子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登臨帝位,是爲建文帝。大明朝向洪武時代揮手告別,迎接這位22歲的年輕帝王。新帝剛剛登基,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大展拳腳。

這位接受全套儒家教育的皇帝一上臺就毫不猶豫地糾正祖父洪武朝的嚴刑酷法、減輕賦稅、改革土地制度,大力任用儒生治國,試圖將大明朝改造成一個類似周代的禮樂時代。

帝王的身邊終日被他的老師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儒生環繞。方孝孺鼓勵皇帝復古,齊泰和黃子澄則鼓勵皇帝削藩。

當然削藩並不僅僅是臣下的建議,建文帝早有削藩的心思。建文帝的父親朱標是太祖的嫡長子,身份上無可爭議的太子,無奈的是朱標病死。

身爲先太子的事實上的嫡長子,從禮法上來看,朱允炆的確實應該以嫡皇孫的身份繼任大統,可實際上,太祖皇帝的子嗣衆多,自己有一大推年富力強的叔叔們,對自己的地位形成可見的強有力威脅。因此小小年紀的朱允炆就要不得不殫精竭慮地防備叔叔們,考慮如何對叔叔們下手。

因此,年輕帝王登基後最要緊的事就是削藩。諸位王叔各自分散在封地治藩,其中勢力最大的四叔燕王朱棣。燕王朱棣的封地在北平,經過多年經營,率下兵強馬壯,可以說是當時勢力最強的軍隊。

朱元璋制定的規矩爲何卻給了朱棣的篡位正當理由? 第2張

建文帝最先下手的實力最弱的周王,燕王的同母弟弟,朱元璋死後才一個月,周王叔就被貶去了雲南。接下來就輪到了湘王,先是有人告發湘王謀反,建文帝派兵帶湘王進京問罪,結果這位天潢貴胄的王爺不堪在小吏手中受辱,帶着全家自焚而死。在二十九歲的年紀以極其壯烈的姿態死去。

建文帝對其他藩王下手的同時並沒有絲毫放鬆對燕王的警惕。朱元璋一死,建文帝就派出無數錦衣衛前往北平監視燕王府,並派大軍駐紮在北平周圍。朱棣王府的消息不停地傳向南京應天府皇帝耳中。

朱元璋制定的規矩爲何卻給了朱棣的篡位正當理由? 第3張

雙方都在隱忍不發,朱棣在王府裏上演最經典的裝瘋賣傻情節,以轉移建文帝的視線,暗地裏的舉動也沒有停止;建文帝則在費盡心機蒐羅朱棣謀反的罪證。

直到錦衣衛在京城抓捕到了朱棣的護衛,接着供認出了朱棣謀反的情報。建文帝率先動手。派兵捉拿朱棣。朱棣反抗,並控制住了北平周圍地區。此時是建文元年。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朱棣祭出了“靖難”的大旗。

靖,平定也,朱棣要平定大明朝此刻面臨的危難。這是指建文帝被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人迷惑和操控,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相對於建文帝一登基就殘酷打壓藩王,搞得朝堂血雨腥風,引起戰端,朱棣的“靖難”口號一出,頓時獲得很多人心依附。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理由。爲什麼呢?因爲朱元璋在建國不久就頒佈了一套《明皇祖訓》來告誡後世子孫。朱棣利用的就是其中的一條。它是這樣規定的,如果朝中出現了奸佞,各地藩王有權利帶兵進京勤王。

試想就算朱元璋在世的話,看到建文帝剛剛登基就把國家搞成了這樣模樣,這幅局面當然離不了孫齊黃三人的推波助瀾,朱元璋應該也不會反對朱棣“靖難”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