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濰水之戰,看韓信是如何將《孫子兵法》運用到戰場上的

濰水之戰,看韓信是如何將《孫子兵法》運用到戰場上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子兵法》之行軍篇中說:”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橫渡江河,要在離江河稍遠的地方駐紮;如果敵軍渡河前來進攻,不要在江河中迎擊,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時予以攻擊,這樣比較有利;如果要與敵軍交戰,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擊它;在江河地帶駐紮,也要居高向陽,切勿在敵軍下游低凹地駐紮或佈陣。這些是在江河地帶行軍作戰的處置原則。

濰水之戰,看韓信是如何將《孫子兵法》運用到戰場上的

看看韓信的濰水之戰,我們就知道韓信熟知《孫子兵法》並善於使用水形和地勢來爲我所用了。

漢韓信與楚、齊聯軍濰水之戰發生於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韓信率軍與楚軍龍且部激戰於濰水兩岸,將龍且20萬大軍殲滅。

  戰前的基本形勢和濰上戰役的起因

漢軍在韓信統率之下,自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九月至漢高祖三年十月,先後擊敗魏王豹,略定代地,奪佔趙國,不戰而迫降燕王臧荼,使漢軍從北和西北兩個方向構成了對楚的戰略包圍,支戰場北方的作戰形勢對漢軍極爲有利。但是,在此期間,於主戰場作戰之劉邦軍卻屢遭慘敗,劉邦軍幾度被項羽軍追殲驅趕,形勢十分危急。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六月,楚攻拔滎陽,進圍成皋,劉邦眼看即將被項羽擒獲,最後將軍紀信假扮劉邦詐降項羽,項羽軍中計,劉邦才得以逃脫,劉邦率少數從騎奔往韓信、張耳小修武(今河南修武東4裏)營中。

在韓信破魏、代、趙、燕期間,項羽軍在主戰場作戰中南衝北突,節節勝利,打得劉邦軍已近乎無還手之力,特別是以樓煩爲主力的項羽騎兵部隊更是所向披靡,銳不可當。但是,韓信在北方的勝利,卻使項羽十分憂慮,因幣,在韓信破趙以後,項羽雖曾幾次派兵北渡黃河襲擊韓信軍,以便穩住西北地區,牽制韓信的兵力,但因爲時已晚,失掉戰機,未起重大作用,致使西北地區戰場形勢江河日下,終於使代、趙、燕地完全落入漢軍之手。

劉邦、項羽在主戰場爭奪成皋、滎陽半年多的作戰中,滎陽、成皋數次告急,韓信未採取更加積極的作戰行動,直接策應主戰場之作戰,劉邦對此已表示不滿,及至韓信軍推進到修武,仍按兵不動,劉邦又在滎陽、成皋連續敗退,就更殷切盼望韓信率軍解救燃眉之急。因而,劉邦逃至修武之後,即急馳韓信、張耳軍營,奪韓信印信兵符,欲親調韓信、張耳之軍征伐項羽,同時申斥了韓信、張耳。這無疑在劉邦、韓信之間的關係上埋下了陰影。劉邦爲更好地全面照應主戰場和支戰場的作戰,拜韓信爲相國,以統率趙軍進攻齊地。以張耳爲趙王,守備趙地,爲主戰場作戰徵發士卒糧草,源源支援主戰場的作戰。

齊王田廣在楚漢兩強相爭之中,於彭城大戰前依附於劉邦,彭城之戰劉邦戰敗後,即又與項羽媾和,依附於楚。劉邦爲了徹底征服齊地,從北和東北方向對項羽構成戰略包圍,故決定對齊出兵作戰。

  濰上戰役的序幕——韓信破齊

漢與齊楚之間在未發生濰上決戰之前,曾首先發生了韓信破齊之戰。韓信破齊之戰的戰場在今濟南市、歷城縣一帶。這一地區位於泰山山脈與濟水相隔的狹長地帶,山水相依,地形複雜,自古以來即爲齊國的戰略要地。漢高祖三年六月,劉邦奪取韓信、張耳兵符印信後,即命韓信東向破齊。齊王田廣得悉漢軍進攻的消息,即調集全國的兵力,號稱20萬大軍駐於歷城、濟南一帶,積極備戰,準備與韓信軍決戰。劉邦謀士酈食其對漢軍攻齊提出了不同建議,酈食其認爲北方燕趙已經完全平定,唯有齊國未下,不必強攻,應通過遊說,迫使齊國屈服。他建議劉邦說:“齊王田廣佔有千里之廣大土地,齊相國田橫調集20萬大軍於歷城,田氏宗族統治的地區背靠東海,前有河濟阻隔,南近楚地,且齊人詭詐多端,雖發數十萬大軍,未必能在年內將其攻破。不如下書招降齊王。”劉邦同意酈食其建議,遂派他出使齊國招降。酈食其見到齊王后,首先就楚漢雙方的優劣形勢對比,說明漢強楚弱,楚必爲漢敗的道理。酈食其指出:漢佔據敖倉之粟,據有成皋之險,守白馬津,且有太行山之屏藩。楚軍已不能西進。燕趙之地已盡爲漢有,齊楚則無法與漢優越的形勢相比。酈食其進而威脅齊王說:“後服者先亡”。如果齊國能夠早些向漢王降服,則齊國定能保全,如若不然,齊國的危亡就在眼前了。齊王田廣認爲酈食其的分析頗有道理,立即答應叛楚附漢,並命令撤除歷城附近的戒備。

韓信正率兵向東進發,大軍尚未渡過平原津,忽然得知劉邦已派酈食其說降了齊國,韓信想停止前進。但謀士蒯通卻建議韓信不要停止進軍。他對韓信說:“將軍奉命進攻齊國,而劉邦自己又派謀士去說服齊國,難道他又有命令要你停止前進嗎?既然沒有,就應該前進。況且酈食其這個人,憑着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一下降服齊國70餘座城邑,將軍率領數萬部隊,血戰一年多才攻下趙國50多座城邑,身爲將軍多年,反而不一如個見識淺陋的人功勞大嗎?”,韓信覺得蒯通言之有理,於是接受了他的建議,渡過黃河繼續東進。

齊國因已與酈食其商定歸附漢王,就解除了對漢軍的戒備。這時韓信大軍已迫近歷城,以突然襲擊的行動,殲滅了齊國曆下的部隊,並乘勝攻克齊國都臨淄。齊王田廣以爲酈食其出賣了自己,於是將酈食其煮死。田廣遂敗退高密,派人請求楚王援救。韓信攻佔臨淄後,向東追擊田廣,到達高密以西地區,楚王派其大將龍且,率領20萬人馬,前來援救齊國。龍且是一位不久前擊破九江王英布、進佔壽春等地頗負盛名的楚軍將領,他統率大軍援齊,動作迅速,很快進入戰區,並與齊王田廣等軍在高密會師,楚漢兩軍的濰上決戰即將展開。

  漢和楚齊軍的作戰策劃

漢軍由韓信統率,本欲在今濟南歷城一帶與齊軍大戰,但由於酈食其說降了齊王田廣歸附漢王,齊王田廣放棄了對漢軍的戒備,韓信即利用此一良機,以對齊軍實行突然奇襲取得了初戰的勝利。但由臨淄推進到濰水以西地區時,即得知楚大將龍且20萬大軍已與齊軍會師,兵力大大優於漢軍,兩軍隔濰水對峙,韓信軍對濰上決戰做了如下策劃:派兵於濰水上游,沉放大量沙袋,以堵塞濰水,到一定時間掘開沙袋放水,以水阻隔和淹沒楚齊聯軍;以主力軍於濰水西岸待機,隨時準備進擊被阻於西岸之敵軍;由韓信親率主力軍,乘濰水水淺之時渡河攻擊楚軍,引誘楚齊軍出擊,追擊漢軍至西岸。

齊軍在經過韓信軍突然襲擊後,20萬大軍已七零八落。齊王田廣敗退高密,相國田橫敗走傅陽,將軍田既退守膠東,守相田光敗走城陽。面對齊軍的這種形勢,齊王廣只能調集附近軍隊,等待已散敗的軍隊重新集結於高密,以便與楚軍協同作戰。

楚軍有素養的將領向龍且建議說:“漢軍遠征,其鋒銳很難抵擋。齊、楚聯軍在家鄉附近作戰,士兵會很容易逃亡,不如堅壁待機,讓齊王派人去告知所有被漢軍佔領的城市,這些城市得知齊王還安在,並且楚軍也來救援,必然羣起而反抗漢軍,這樣,漢軍深入2000多裏作戰,齊國城邑都起來反抗,漢軍就根本無法獲得糧食柴草,那就可以不戰而迫降漢軍了。”但是,龍且聽不進這些正確的作戰主張,自認爲韓信不過是一個平庸之徒,很好對付,並且好大喜功地說:“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爲止”!遂堅持與韓信軍決戰。

  濰上戰役作戰經過

濰水之戰,看韓信是如何將《孫子兵法》運用到戰場上的 第2張

漢高祖四年十一月,韓信爲了利用濰水阻隔與分割楚齊軍,按照預定的作戰策劃,利用夜暗,派兵攜帶大量沙袋,於濰水上游堵塞水流。命令部分漢軍乘水位降低之機,涉過濰水,向楚齊軍進攻。龍且見漢軍來攻,立即揮軍迎擊,經過交戰,漢軍佯裝戰敗,退回濰水之上。龍且見狀喜形於色地對衆將說:“因知信怯也”,遂命令部隊渡水追擊漢軍。

韓信見龍且指揮楚軍涉渡灘水,於是命令按計劃掘開上游之沙壩,河水急流而下,龍且軍被河水分割爲東西兩個部分。主力軍全被阻於東岸,無法繼續渡河。此時漢軍機動部隊乘機出擊,反擊楚軍。龍且被曹參軍斬於陣前,楚亞將周藍被灌嬰俘獲,漢軍將濰水西岸的楚軍全部殲滅。停留於濰水東岸的楚軍見西岸楚軍慘敗,遂立刻潰散,韓信軍乘勝急渡濰水,追殺楚齊敗軍。韓信親率大軍追至城陽,俘獲齊王田廣;灌嬰率騎兵追擊並俘獲了齊相田光;曹參率軍向膠東進攻,擊破齊軍,斬殺了齊將田既。齊相國田橫得知齊王田廣被漢軍擒殺的消息,即自立爲齊王,與前來進攻的灌嬰軍戰於贏下,田橫軍戰敗,率敗軍奔往樑地,投靠彭越。至此,齊地已全部爲韓信軍平定。

韓信平定齊地後,便派人向劉邦請求封自己爲齊之假王。這時,正值項羽軍圍困劉邦於滎陽之際,劉邦聽完韓信來使的請求後,立即大罵道:“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爲王”!謀士張良、陳平見劉邦怒,急忙踩了一下劉邦之足,並悄聲對劉邦說:“現在形勢對漢軍十分不利,阻止韓信當王恐發生變故,不如將計就計,就立韓信爲齊王,以便使他安心防守齊地。”劉邦領會了張良、陳平的意思,隨即又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應當成爲真王,何必要做假王”。於是即派張良去齊立韓信爲齊王,並徵發韓信之軍進攻楚。

韓信率劣勢之軍,繼平定代、趙、燕地之後,又在短短數月之內平定齊地,特別是濰上戰役,一戰而殲滅龍且20萬之衆,並斬殺了項羽大將龍且。韓信之名已威震天下,韓信的勢力,在劉邦、項羽之間已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爲此,項羽急派盱眙人武涉去韓信處遊說,勸韓信背漢並與楚合作。武涉見韓信後說:“秦朝被擊破後,按照功勞大小,割地封王,安定天下,休養生息。現在漢王突然又發兵向東方進攻,侵掠別人的封地,已經滅亡了三秦,又引兵出函谷關,征服諸侯並強編諸侯之兵再東向進攻楚地,看來漢王的意圖是非全部吞併天下不可,他貪得無厭已達到極點”。武涉接着進一步指出,劉邦決不會放過比他強的人,定會將他們一個一個消滅掉。武涉說:“今足下雖自以漢王爲厚交,爲之盡力用兵,終爲之所擒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且爲智者固若此乎”。韓信想到過去自己曾在項王手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劃不用”的往事,謝絕了武涉的勸告,並請武涉代謝項王的好意。

謀士蒯通也深知當今天下大局之關鍵在於韓信,因而苦苦相勸韓信不要依靠和相信劉邦,要自立爲王,三分天下,纔是萬全之策。蒯通爲了徹底說服韓信,還引述張耳與陳餘,范蠡、文種與越王勾踐等人的經歷和遭遺告誡他再思再想。蒯通說:自古以來“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蒯通說:“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爲足下危之”。幾天以後,蒯通又復勸韓信當機立斷,脫離漢王,否則將失掉天賜之良機,悔之晚矣。蒯通引用古人之話說:“猛虎之猶豫,不若蜂蠆之致螫,騏驥之跼蹀躅,不如駑馬之安步;孟賁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聾之提指也。”蒯通最後說:“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願足下詳察之”。

韓信始終認爲漢王對他甚厚,不忍心背離劉邦,同時自信爲漢王立了許多戰功,劉邦不會忘恩負義而剝奪他的王位。遂謝絕了蒯通的勸告。蒯通見勸說韓信無效,假裝瘋癲而去。

濰水之戰,看韓信是如何將《孫子兵法》運用到戰場上的 第3張

 評 析

楚漢之間的濰水之戰,雖然不是主戰場的正面作戰,但對雙方的戰略全局卻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漢軍由於濰水之戰的勝利,進一步從北面與東北面對項羽形成了戰略包圍,這一包圍態勢置項羽於十分被動的境地,使西楚失去了北方的屏障,直接威脅着項羽大本營彭城的側背安全,使項羽如芒刺在背。

濰水一戰,漢軍殲滅了項羽20萬大軍,而且斬殺了楚軍名將龍且,這對項羽軍的軍心鬥志是一次極其沉重的打擊。項羽也由於龍且的被殺十分驚恐,已經感到依靠自身的力量將難以戰勝劉邦和韓信兩大集團,於是想通過外交遊說拆散劉邦韓信的聯合。一貫極端自負、剛毅不屈、堅信以武力征服一切的項羽,這時竟然想通過外交遊說獲取戰場上難以得到的東西,可見他當時的處境已經到了何等岌岌可危的程度。這無疑反映着項羽心理上的重要變態,楚漢戰爭的結局由此已經有端倪可察了。

濰水之戰韓信軍的勝利,還嚴重地破壞和威脅着項羽軍的後方供應。魯南和淮河南北地區一向爲項羽軍的糧食供應基地,但三齊爲韓所佔,淮河南北也朝不保夕,使項羽大軍的糧草供應已大有枯竭之感,這就不能不給予楚漢戰爭的發展以決定性的影響。

驕兵必敗已是戰爭的基本規律。楚將龍且由於多次作戰的勝利,尤其是新近又戰勝九江王英布,更加輕視韓信,不對漢軍和韓信做基本的分析研究,也不偵察瞭解敵人的作戰意圖,便輕率出戰,導至20萬優勢大軍的兵力,毀於濰水一戰的可悲下場,這其中的教訓實在值得人們深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