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北非登陸戰役簡介 北非登陸戰戰前背景介紹

北非登陸戰役簡介 北非登陸戰戰前背景介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非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2年11月美英盟軍在法屬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實施的登陸作戰。

北非登陸戰役簡介 北非登陸戰戰前背景介紹

1942年夏,蘇聯對美國及英國施加壓力,要求儘快在歐洲展開軍事行動及開闢第二戰場以減輕納粹德國軍隊對蘇聯紅軍的壓力,當美軍指揮官贊同大錘行動——儘快在歐洲佔領區登陸時,英軍指揮官相信這類型行動將會導致災難,因此建議以進攻法屬北非來代替,以消滅在北非的軸心國軍隊、改善在地中海的制海權及爲準備在1943年解放歐洲南部作好準備。

美英計劃擊潰非洲的德意聯軍,奪取北非戰略要地,進而從南翼威脅德國和意大利,遂決定在1942年秋季在北非實施代號爲“火炬”的登陸戰役。

此役是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登陸艦艇“由艦到岸”的大規模渡海登陸戰役,在戰役組織、裝備使用等方面爲爾後的西西里和諾曼底登陸戰役提供了經驗。

北非登陸戰役簡介 北非登陸戰戰前背景介紹 第2張

北非登陸戰役由美陸軍中將艾森豪威爾任總指揮,英海軍上將坎寧安任海軍總司令。登陸部隊共10.7萬人,由航空母艦16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9艘以及大批驅逐艦、掃雷艦和各式登陸艦艇共650艘提供支援。

航渡中參戰艦艇編爲3個特混艦隊:東部特混艦隊由英海軍少將巴勒指揮,輸送賴德少將指揮的美、英混編部隊前往阿爾及爾地區登陸;中部特混艦隊由英海軍准將特魯布里奇指揮,輸送弗雷登德爾少將指揮的美軍前往奧蘭地區登陸;西部特混艦隊由美海軍少將休伊特指揮,輸送巴頓少將指揮的美軍前往法屬摩洛哥登陸。

英軍航空兵1700架飛機以直布羅陀爲基地實施戰役掩護。上述登陸地區由法國維希政府軍隊駐守,總兵力約20萬人,擁有飛機500架。10月22日和26日,東部和中部特混艦隊分別自英國啓航。

北非登陸戰役簡介 北非登陸戰戰前背景介紹 第3張

1942年11月5日會合後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向東航進,駛至預定登陸地段以北海域後轉向南航,於8日凌晨在各登陸地段突擊上陸,達成戰役突然性,當日傍晚佔領阿爾及爾,10日佔領奧蘭。西部特混艦隊自10月23日分批從美國啓航,航渡中依次會合,頻繁改變航向,以縮小目標並迷惑對方,11月7日夜抵達換乘海域,11月8日凌晨突擊上陸,11日佔領卡薩布蘭卡。

中國遠征軍

“火炬”作戰是美英軍進攻法屬北非戰役的代號,法屬北非包括法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先歐後亞,由於北非戰場失利,英國人將曾經答應支援中國軍隊的400架飛機投入了北非戰場。

1941年4月,美國又將本來計劃交付中國的飛機撥給了美國第十航空隊。

北非登陸戰役簡介 北非登陸戰戰前背景介紹 第4張

1941年6、7月間,隆美爾在北非突入托卜魯克,直逼英軍的最後防線阿拉曼。實力強大的美國第10航空隊緊急增援地中海和北非,致使中國遠征軍作戰徹底失去空中掩護。美國向英軍提供的1800架飛機,1700輛坦克和25000輛軍車中大多數原來是準備用於中緬印戰區的。北非戰場的制空權是用放棄緬甸戰場的制空權換來的。中國軍人用悲壯的失敗換來了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在北非戰場的決定性勝利。

太平洋戰爭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使美國從一個戰爭的觀望者變成了戰爭的參與者。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宣佈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丘吉爾立刻飛赴華盛頓,同羅斯福商討兩國作戰方針。雙方制定的戰略規定:德國是主要的敵人,主要戰場在歐洲,北非的戰略地位也排在了中緬印戰區之前。雖然丘吉爾嘴上同意了羅斯福提出的英、美、蘇三國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提議,但丘吉爾對地中海地區更感興趣。因爲北非、中東和巴爾幹直接關係着英國的殖民地利益和勢力範圍。

北非登陸戰役簡介 北非登陸戰戰前背景介紹 第5張

勝利關鍵

丘吉爾認爲攻佔北非才是戰勝軸心國的關鍵。當德國在1940年5月10日向法國發動進攻,形勢日益危急時,法國政府於6月11日遷往都爾。14日巴黎失守後,又遷往南部城市波爾多。16日雷諾政府垮臺,由84歲的貝當組閣。貝當於22日和24日分別同德國和意大利簽訂停戰協議,在軍事上無條件投降,同時法國也被肢解成兩部分。北部由德國佔領,其餘非佔領區由貝當傀儡政府統治。

7月1日,貝當政府從波爾多又遷往維希,從此被稱爲維希政府。維希政府在法屬北非約有軍隊20萬人,飛機500架,在法國的土倫和法屬北非各港口有各種艦艇約80多艘。法屬北非的法國軍政官員受維希政府管轄,他們認爲1940年向希特勒投降是遵照合法的貝當政府之命,因此是合法的。相反他們認爲戴高樂將軍以及法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大人民羣衆的抵抗運動是非法的,因此把他們視爲仇敵。又由於英國支持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並且曾同維希政府的武裝力量發生過幾次衝突,所以北非法國當局的反英情緒也很強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