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姓氏文化 > “安”姓是如何來的?歷史又有過哪些名人呢?

“安”姓是如何來的?歷史又有過哪些名人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姓氏來源

1、遠古黃帝有兒子叫昌意,昌意的長子叫顓頊,繼承帝位。次子叫安,封於西戎,後來建立了安息國(在今伊朗高),到古代漢武帝時開始派使者至安息國以後,中國與安息國始有往來。安息國王傳位到太子安清時,他不願當國王,出家爲僧,於東漢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國河南洛陽,宣傳佛教,隨後定居,子孫世代姓安。

2、出自他姓或賜姓。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時有鮮卑安遲氏改爲安姓者;唐時安祿山由康姓改爲安姓;明朝時有元人孟格、達色等被賜姓安;另有唐時回鶻人、奚人,明清彝族沙罵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數民族中安佳氏、阿爾丹氏、德力根氏、安帳氏等衆多別姓改爲安姓者。

3、以國名爲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國”國名首字爲氏。

二、歷代名人

“安”姓是如何來的?歷史又有過哪些名人呢?

安期生:琅琊人,相傳曾跟從河上丈人學仙術,常在海上賣藥,當時人稱他爲“千歲翁”。秦始皇東巡時,方士李少君曾對武帝說:仙人安期生吃巨棗,大如瓜。武帝曾派人到海上尋找他而不得。

安 清:字世高。安息國太子。原來他已經繼承了王位,但爲了能回到中原來,就將王位讓給他的叔叔,出家爲憎,信奉佛教。 精通梵語,唸經修行。於東漢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國河南洛陽來宣傳佛教。定居下來後,爲了傳教的需要,他又工讀漢語,通曉漢語,譯梵本爲漢語,譯《修行道地經》等30餘部,皆屬小乘。

安同:曹魏時遼東人,在官明察,長於校練,家法修整,時人贊其有濟世之才。

“安”姓是如何來的?歷史又有過哪些名人呢? 第2張

安金藏:唐代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爲太常寺樂工。時太子李旦被人誣告謀反,武后下令查處此事,金藏爲洗脫太子罪名,當衆引佩刀自剖其胸,腸出,並言“願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動,不疑李旦。

安祿山:(703—757),營州柳城(在今遼寧朝陽)人,原名軋犖山,本姓康。母爲突厥人,後因其母嫁與胡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祿山。他懂蕃語,身體魁偉,驍勇善戰,被幽州節度使張守養以爲子,後升任平盧兵馬使、營州都督等職。742年升爲平盧(治所在今遼寧朝陽)節度使,天寶三年兼范陽(治所在今北京)節度使、河北採訪使,天寶十年又兼河東(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節度使。他身兼三鎮節度使,私下培植胡將,蓄養戰馬,籠絡漢族失意文人,最後擁有精兵15萬,號稱20萬。他深知唐朝統治者的腐敗,又爲和楊國忠爭權,於755年冬在范陽起兵反唐,舉兵南下,攻下重鎮洛陽。756年,於洛陽稱大燕皇帝,國號燕,建元聖武。後舉兵西進,破潼關下長安,大肆殺戮。757年,因欲立安慶思爲太子,被其長子安慶緒殺死。

安重榮:五代時朔州(今屬山西省)人,初任後晉成德軍節度使,後石敬瑭降契丹,自稱兒皇帝,重榮以此爲辱,遂起兵聲討石敬瑭,次年因戰敗而身亡。其子安德裕從小被其部下秦習所收養,喜好讀書,博貫文史,精《禮》、《傳》,後於宋開寶初年中進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 民:宋代陝西長安(今西安一帶)人,着名石匠,當時着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權貴,時頒蔡京所書《元黨籍碑》於各州縣,安民刻碑畢才知蔡京乃當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兩酬金,爲人稱頌。

安俊:宋代名將,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禦史,人稱長髯太保。久在邊地,羌人識之。知環州,種世衡得俘虜,問:“爾畏誰?”答:“畏安太保。”種指安,說:“此長髯將軍正是。”

安 熙:元代藁城(今屬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釣,着有《默庵集》五卷。

安 伸:淄川人,明代萬曆年間進士,官至太僕少卿。着有《柱史草》等。

安 盤:明代嘉定州(今屬上海市)人,官至兵科給事中,嘉靖初,以爭大禮廷杖除名。着有《頤山詩話》二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